赵晶晶
21世纪最大的财富是人才,这笔财富的主力军就是青少年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可有关资料显示:近些年来,青少年厌学、逃学、早恋、沉迷网络、自杀等不正常事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由此引起的青少年犯罪率也在不断提高,学生打架斗殴、偷窃、抢劫,甚至亲手杀死父母等极其骇人听闻的事情时有发生。
这一系列非正常事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现在的孩子们怎么了?”人们不断发出这样的疑问。其实,这一切的发生都与他们的不健康心理有着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为一名教育者,笔者认识到了“教师应当是心理老师”。现代教育中的老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引导他们塑造健康的人格。
一、当前青少年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原因
经过长期观察,笔者认为当前农村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却失去了求知的欲望。有些学生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的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了兴趣,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班集生活产生了厌倦;有些学生由于是留守儿童,当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时,又无法与家中的爷爷、奶奶交流,长期下来,就产生了自卑心理,对学习生活产生了畏惧心理,因而选择逃避学习。
2.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当学生遇到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遇到外界诱惑时,容易失去自我,为诱惑所左右;当学习遇到困难时,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严重者还有可能自杀。
3.性格缺陷,具体表现为:①自私、狭隘;②自大自负;③自卑、懦弱。这部分学生大多不合群,很难融入到集体中,并表现出极端心理,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归结为:①农村家长的素质亟待提高,他们缺乏耐心,缺少交流的方法,导致孩子对其封闭自己的内心。②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对孩子缺少关爱,却多了许多溺爱,导致其产生了不健康人格。③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不懂得分享,不懂得谦让,不懂得回报。④“读书无用论”使农村家长不重视教育,另一方面,家长又不能正确地引导其确立奋斗目标,这使一部分学生陷入了迷茫。
二、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
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②换位原则。这些原则是老师展开心理疏导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这个原则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其次,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学生,这包括尊重其人格、想法、成绩(哪怕成绩不理想),此外,还要尊重其隐私。
教师在对那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引导时,应做到真诚、真挚,不能当众批判、严加训斥,更不能冷嘲热讽。教师自己应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第三,有的放矢,注重方式方法。针对中学生智力正常,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智力不能正常发挥的状况,教师应适时恰当地激发学生发挥其潜在的智慧能量,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正如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所说,就是“经常地不断刺激他干好事的神经,使其兴奋不止,而不搭理他干坏事的神经,使其懒惰、颓废。”
针对学生意志力薄弱、易退缩的现象,教师必须明确“坚强的意志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之一”。当前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意志训练,因此,教师可试着开展“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当我遇到困难时”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生活中会遇到的困难,并确立解决方案,使之在遇到困难时有“路”可走。
针对学生“自制力”薄弱的问题,教师可帮助他们处理好欲望和信念、需要和能力、行为和思想的矛盾,使之统一起来。
第四,重视“周记”的作用。要了解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并走进他们的内心,就不可小视“周记”的作用,这种笔谈比面谈更令学生放松,且更有效。在开学初,笔者就让每个学生写周记,内容可回首过去,可展望未来,也可直面自己,解读老师。
例如,班上有一名在初一时调皮的学生(捣乱、说谎……),他在周记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知道自己在初一犯了不少错误,我也想改……”笔者抓住这句话,在其周记本中写下了两三百字的感受,大体意思是“老师一拿到分班名单,就有人告诫我,说你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因此,我对你一直充满着戒备。可今天,老师看到你的周记,老师脸红了——这是个多么诚实的孩子啊!一个敢直面自己过错的孩子怎么会是一个坏孩子呢?我真诚地对你说一声:对不起!”就这样短短的二三百字,那个孩子看后,上课坐得端正了,回答问题积极了,作业也认真了。在随后的“周记”上,他写下了:“老师,我想把我初一犯的错全和你谈谈,好吗?”这样的话,让笔者欣慰了:他已真诚地向笔者敞开了心扉。
现在,“周记”上的交流已成为笔者和孩子们之间的心灵对话。当然,对于孩子们在周记上所反映的现象,笔者也尊重他们的意见,没有在班上公开。
第五,多与家长交流。一方面,了解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对教育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家长的一言一行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因此,家长应从旧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要学会与孩子谈心,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给孩子以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主权,并积极鼓励他们提出意见,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准则强加在他们身上。
当然,笔者只是一名教师,对孩子们的帮助也是微乎其微的。但笔者认为,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格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笔者坚信,只要教师们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责任,孩子们就一定会实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