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平
白天上了一天的课,晚上躺在床头休息,随手拿起一本影集翻看,笔者的目光又一次定格在那双充满失望和痛苦的眼睛上,思绪再一次回到十一年前。
那是十多年前一年中考结束后,在学校休整的日子里,我们班主任都在忙着整理毕业生的相关资料,其中包括发放毕业合影相。那天早上,笔者心情较好,刚吃完早饭在教学楼前散步,远远地看见班上一名叫邱芳的女生来了。
笔者主动上前和她打招呼:“邱芳同学,早上好。”但她没理我,继续往前走。笔者以为她没听见,便提高了嗓门说:“邱芳,老师和你说话,你没听见?” 她放慢了脚步,面露不悦地说:“黄老师,你还认得我呀,我以为你和别人打招呼呢。” 笔者听后不解地问:“邱芳,你这话什么意思?今天好像心情不好啊?” 邱芳有些激动地说:“黄老师,我的意思你应该明白。在你班上,我心情从没好过,特别是下学期。平时你哪里正眼看过我,哪节课提过我的问?我从没迟到,作业每次都是认真地做,可你何时表扬过我,哪怕一次。一年来,在你班上我从没坐过前三排。说真话,黄老师,我现在好恨你。”
听了她这一席话,笔者的脸一阵白一阵红,好像突然挨了别人一巴掌。回到家里,拿起毕业合影照仔细一看,邱芳同学表情痛苦,失望、无助写在脸上,特别是那双眼睛,有怨恨、有愤怒,那失望而无助的目光像一把剑刺在我的心上。
的确,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日子里,我们只关心学生的分数,教育的目的直奔知识而去,很少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需求。我们眼中只有学优生,心里只想着学优生。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各方面给予优待:偶尔迟到可以原谅,偶尔不交作业可以理解,生活上关心,学习上费心,座位特殊化。成绩差的学生,特别是既不调皮、又不闹事的学生,成了被老师遗忘的角落。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那就是有爱的教育,有宽恕的教育。教育的第一要义是教师不仅在生活上关心、学习上辅导,更重要的是爱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其实,成绩不好的学生心里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他们最需要老师的关爱。新课改倡导的“面向全体,为了一切学生”的口号虽然渐渐深入人心,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眼中仍然只有分数,心中只惦记着升学率。一个个学生被我们看作是一台台学习效率不同的机器,一个个有着丰富情感、渴望鼓励、渴求成长的鲜活生命被忽视,被压抑,被贬损。
新课程虽然倡导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是,再动听的教育理念,若只停留在口头上并被泛化成一句句时髦的政治口号,则没有任何价值。这些教育理念必须要融入到教学行为中并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才有意义,否则,新课改倡导的理念、培养目标不仅会落空,更重要的是会妨碍年轻一代人的心灵健康成长。
邱芳同学让笔者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知识可以不要太渊博,但对学生的爱必须公平,对教育的理解必须理性。若让教育赋予太多功利性色彩,把成长中的学生当作自己成功路上的铺路石,证明自身价值的砝码,那么,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变成一个摧残学生精神生命的帮凶。作为一名教师,这个教训深刻,值得反思,值得吸取,更应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