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昱 谢三刚 谢飒英 任文斌
摘要通过2年来对晋麦84、运麦218、舜麦1718、临汾8050、临远3158、临优2069等6个山西南部主栽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记栽、室内考种和产量的测定以及品质、抗病性的鉴定,总结出它们的主要特性和生产的主要栽培技术,为农户在选择小麦品种和科学的管理上提供有利的依据。
关键词小麦;品种特性;栽培技术;山西南部
中图分类号S512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7-0033-02
目前山西省小麦种植面积66.67万公顷,总产量250万吨左右,缺口达70-100万吨,人均不足80kg,还不能完全解决省内人民的吃饭问题。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将不断减少,保证小麦生产势必依赖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在众多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农业技术中,以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最经济、有效。选育推广高产优质广适的优良品种,增加小麦产量,特别是增加适合山西省人民膳食结构的优质面条、馒头小麦生产,对提高全省人民的生活水平非常重要。山西省南北狭长,东西多山,气候条件复杂。小麦作为一种越冬作物。不同气候环境对品种有不同的需求。晋南麦区是山西省主要的商品小麦生产基地,选育适合南部麦区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是山西省生产小麦最重要的一环。
1主栽品种特性
1.1晋麦84
晋麦84是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水地小麦育种课题组最新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半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叶片较宽大,苗期生长势强,抗寒耐冻性较好。返青后植株生长旺盛,叶色灰绿,前期叶片半披,后期上举。分蘖成穗率较高。株高75cm左右,秆强壮抗倒性好,叶耳红色。产量结构协调,粒重高。穗数540万穗/hm2左右,穗粒数35~40粒。穗纺锤型,穗长8cm左右。穗较粗,小穗排列紧密,中长芒。籽粒半硬质,粒色白色,粒型短圆,粒大、饱满,干粒重可达50g以上。晋麦84连续2年参加山西省南部高肥区域试验。2年14点次平均产量7 368kg/hm2。比对照临丰615平均产量6 534 kg/hm2增产8.29%。该品种产量结构协调,粒重高,具有随气温变暖小麦灌浆时间延长的特点,产量高,增产潜力大。全省生产示范平均产量超过15t/hm2。适宜山西省南部及黄淮麦区产量6 000kg/hm2以上的中、高水肥地种植。
1.2运麦218
运麦218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水地小麦育种课题组选育。幼苗半匍匐,叶片半披,叶色灰绿,株高75cm左右,穗纺锤型,长芒,小穗排列紧密,口紧不易落粒。穗数525万穗/hm2左右,穗粒数平均35粒。干粒重46g,,该品种为半冬性,中熟品种。冬前长势强,秆强抗倒,抗寒耐冻,成穗率高,落黄一般,籽粒半硬质,粒大,饱满度好。2005~2006年参加山西省南部高肥水地组小麦区试,2年平均产量6 727.2kg/hm2,比对照临丰615增产5.3%。试验点15个,12点增产。该品种适合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高肥水地推广种植。
1.3舜麦1718
舜麦1718是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一个高产、稳产、广适、优质小麦新品种,生长发育前期缓慢、中期稳定、后期较快;抗春霜冻害,矮秆抗倒,成穗力极强,穗数多,品质评价值60分。广泛适应黄淮麦区生态条件,秆强、抗倒、节水、多穗、稳高产;HMW-GS(1,17+18,5+10)三优合一,1BIR易位抗叶病。该品种2007年参加山西省南部高水肥组区试平均产量7 478.7kg/hm2,比对照临丰615平均产量6 652.65kg/km2增产12.42%。
1.4临汾8050
临汾8050是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7年通过审定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通过2年生产示范。临扮8050表现出四大优势:一是高产、稳产、熟期适中。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一般产量可达7 500kg/hm2,增产潜力大。二是抗逆性强。抗寒、耐冻,越冬安全。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抗干热风,落黄好。三是适应性强。对水肥要求不敏感,中、高水肥地块均可种植。四是籽粒漂亮,商品性好。2007年山西金鼎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闻喜县裴庄村、盐湖区棉花原种场等地组织生产示范,一般产量6 750~7 500kg/hm2,最高达到8 700kg/hm2,比当地其他品种适应性强、产量高。株高75cm,穗数631.5万穗/hm2,平均穗粒数32粒,正常年份千粒重44g,理论产量8 892kg/hm2,按折扣系数0.85计算,平均产量7 558.5kg/hm2。该品种可作为山西省南部小麦水地主栽品种。
1.5临远3158
临远3158是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采用远缘种间渐进式复合杂交和穿梭育种相结合的方法,于1990年以抗寒、抗病、分蘖多、密穗多粒丰产型品系临远86-7065作母本,以大穗、大粒、品质优良品系临远81-501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普法选育而成。属冬性,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长势繁茂,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株高80cm左右,秆壮抗倒伏,抗干热风能力强,落黄好,中熟,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千粒重43g,穗数一般年份稳定达600万穗/hm3左右,穗粒数达35~40粒,容重811g/L。对黄淮麦区主要病虫害表现出多方面的水平抗性和耐病性,高抗三锈病、白粉病、黑粉病、叶枯病。2003~2004年经山西省农科院植保所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对条中29号小种免疫。中抗条中31号、斜32号。2002~2004连续3年参加山西省南部高肥水组小麦区试,平均产量6 433.5kg/hm2,3年平均比对照軎麦14增产94%,参试点2s个,其中23个点增产,增产点占总点数的92%。该品种主要适宜于黄淮麦区及山西省晋南麦区、晋城盆地高水肥地、中水肥地种植。
1.6临优2069
临优2069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选育。该品种冬性,中早熟,幼苗半匍匐,抗寒性强,叶色青绿,根系发达,生长势强,成穗率高。株高75~85cm。秆强抗倒,穗长形,穗层整齐,穗粒数35~40粒,长芒,白壳,白粒,角质,干粒重38~45g。该品种后期叶片功能期长,具有抗高温、抗干热风、抗雨后青枯等特点,籽粒灌浆快,成熟落黄好,抗穗发芽。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鉴定结果:粗蛋白质(干基)16.31%,湿面筋含量34.4%,沉降值71.4mL,形
成时间20,5min,稳定时间26,2min,面包体积855mL。面包评分91。其综合指标超过国家一等强筋小麦品质指标,通过直接加工或配粉可生产高档面包、主食面包等食品。2004~2005年连续2年参加山西省南部高水肥组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6 439.5kg/hm2和6411kg/hm2。2年区试16点次平均产量为6 425.25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62%。适宜晋南麦区、晋城盆地、黄淮北部的中高水地种植。
2高产栽培技术
2.1种子处理
播前应将种子精选,去除秕籽、病籽、碎粒等,用大粒饱满的籽粒作种。下种前耍进行晒种,以增强种子通透性和酶的活性。提高出苗率。选好的种子要消毒或药剂拌种,最好能进行种子包衣。
2.2灭茬整地
整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标准是:一平、二匀、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cm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二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三松是要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要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等。有机肥和磷、钾化肥一般全部用作基肥。基肥要深施,根据地块干湿程度,分犁沟深施和撒肥耕翻深施2种方法。施肥与播种同时进行,肥料施于种子侧下方2.5~4.0cm深处。播种前保持充足的底墒。
2.3播种
根据土壤肥力、品种及栽培技术确定适宜的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适宜的基本苗在225~300万根/hm2,土地愈肥播种量愈少。一般用种量为112.5~150.0kg/hm2。播种适期是指一定品种在一定地区反应产量最高的播种期。该地区适宜播种期在9月25至10月5日。开沟播种。
2.4田间管理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采用于缺苗处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小麦三至四叶期进一步疏密补稀,栽苗后普浇一水,确保早发赶齐。早施苗肥,促根增蘖,化学除草。巧施拔节、孕穗肥,拨节期浇一水,开花期浇两水。孕穗或开花浇三水。后期耍防涝防渍,在小麦孕穗和扬花期喷施1%-2%尿素溶液或0.2%~0.4%磷酸二氢钾溶液,用量为750kg/hm2。防止倒伏。防治病虫害。
2.5适时收获
该地区6月上旬应根据天气和小麦的成熟度及时采用机械收割、清杂和干燥,使籽粒含水量降到安全水分标准14%以下,方可贮藏或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