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琮
2003年的一天,我结识了《DV时代》。个星期天我找到了杂志的编辑部,正巧工作人员都不在,于是我留下个便条希望能联系我。不久,我就接到了吕尚伟主编的电话,热情约我再来编辑部。又是一个星期日,我来到编辑部参加了第一次DV会员活动:由马仓先生介绍Vegas非编软件的使用——从此我走入了DV技术交流的天地,开始研究如何使用非编技术,也购买了我的第部摄像机,Panasonic 180。
今天,可以肯定的说:这一切,影响了我以后的所有艺术创作。
2005年夏天,我应约去西安话剧院排演后来获多项国家级大奖的话剧《郭双印连他乡党》。由于我是在排练场用笔记本电脑来编辑播放剧情音乐,这使该剧院的老音响师大为惊讶,他说:“我还没见过这么厉害的导演,能这么熟练地使用电脑!”
在话剧排练中,随着演员创作状态的不断深入,他的表演会不断细化,不断产生新的行动,甚至产生新的寓意,原来选定的音乐就应该有新的处理和应用,甚至更换音乐。但如果第二天再试排,会影响工作进度,不能与演员的创作即时合成,我们损失的不仅是时间,而是转瞬即逝的灵感和情绪。
我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里预装了Vegas视频编辑软件,在音频时间线上打开我所需要的音乐素材,利用Vegas的强大音频编辑功能建立起我所需要的播放图形映射界面,所有的音乐对接,叠化、强弱变化入点出点都预设好。然后,我要做的是在表演开始后启动时间线,适时的播放这些音乐,使之融入戏剧情境。
话剧演员的表演与戏曲演员不同,他不是被既定的音乐时值所固定,经常会有新的变化,音乐也就应该随之变化;这些变化被导演确认后,就要重新处理音乐,这时,非线性编辑手段就可以即时发挥作用了。我会剪切掉不需要的段落,会插入新的乐句,这切都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然后立即现场重新台威。这种现场编辑音乐的工作方式会给演员带来强大的情绪刺激,使排练进入巅峰状态!数码技术给戏剧创作带来了新的方法,它可以对音乐以“帧”概念进行精确剪接,细致入微的融入戏剧符号系统,成为具有语义功能的艺术语言。
大家会说,这有什么啊,现在的音响师都是这么工作的!我要说的是:这是导演在现场运用音频非线性编辑技术组织只可意会的心里感觉,并将这重组的音乐语言变为情节链条,这是很大的不同!《郭双印连他乡党》这部话剧的陕西音乐系列以其细腻熨贴的传情性引起业内同行的高度评价——太准确了、太有情感了,以至于到了拿掉音乐剧情便无法进行的地步!没有数码技术,没有Vegas这个非线编辑软件提供现场编辑功能,这是不可能达到的。
实际上,数码影音手段特有的剪接语言已经深刻的影响到我在这个剧目的创作,以至于在舞台处理中出现了“切”,“划”、“叠”、“反打”等影视手段,它呈现出的简约,强烈,明快导演手段,使西安电影制片厂的一位摄影师大惑不解的说:“这个戏的导演精通影视剪接?”《华商报》的剧评题目就是《郭双印向纪录片取经》,文中说,“在形式方面,导演运用了很多拍摄纪录片时采用的手法,比如场景的切换,动镜头接动镜头等……”这位记者可能不知道,我拍过多部台播纪录片所以能将这些手法融入进去。
后来,《郭双印连他乡党》这部话剧连续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优秀剧目奖”,“文华导演奖”,“中国戏剧优秀剧目奖”,“纪念中国话剧百年全国调演一等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奖”。人们所不知道的是,在它的创作过程中有非线性编辑的一份功劳!
实际上,此前我在给北京电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们排练毕业剧目美国话剧《灵魂拒葬》时已经开始采用这种方式,先将全剧音乐在Vegas音频时间线上按演出顺序排列好,把每段音乐的强弱处理和叠化都做好,然后只是拍打空格键来控制演出进程中的播放,停止。值得一提的是,马仓去排练场观看了一次全剧连排——他是我的Vegas入门指导老师。
2006年去甘肃省话剧院排演藏族话剧《康布尔的儿孙们》,我也是采用数码方式在甘南藏区玛曲草原上对藏族民间音乐进行采风录音。从牧区孩子们的口中录到了相传是诗人、六世达赖仓央嘉指创作的口传歌曲,录到了小经堂内由活佛独颂的《丹珠尔》藏经,如果不使用便携微型MD设备,这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些音乐素材经过VBgas的剪接处理后成功的用于剧情,成为心理幻化音乐,又一次显示了数码技术在舞台戏剧中的的创作功能。
数码技术带来的现场即时制作的工作方式,使我的导演工作进入一种高效率状态。音乐不再是简单的作为背景音乐使用,而是进人了戏剧的语言系统,与戏剧文学,演员表演,舞台美术、灯光等诸元素共同编织着戏剧的舞台语汇,对舞台情节的组织已经不需要事事从头说起,而是剪去多余的部分,只选择你所需要的信息:节奏,不再以“速度”来误读,它是一种剪接出来的对比……
数码技术带来了新的工作方式,而新的工作方式又产生了新的艺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