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记者 张光政 王真 乔生 詹德斌
●陈一 ●本报记者 钟玉华 王文
中国充满政治色彩的3月随着今天全国政协大会的召开而拉开帷幕。这通常是中国经济最雄心勃勃的时刻。而对全球经济来说,这却是个艰难的3月。世界期待着中国政府从两会上正式宣布“保8”的目标。这样的增长率如今听上去就像来自别的星球。几乎所有与中国合作的世界大经济体目前都风雨飘摇,美日欧都陷入负增长,俄罗斯1月份负增长8.8%,更重要的是,不少国家已经发生或正在酝酿社会动荡,3月份作为第一季度的最后一月对多国来说都是鬼门关。西方很多人认为,已经高速增长了30年的中国经济,就算轮也该倒一点霉了,但到目前为止,西方预测的中国因金融危机“动荡”、“垮塌”都没有应验。3月的中国显然也有麻烦和不确定性,但看好和羡慕中国的人更多。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日前的一篇文章写道:“对于那些不屈不挠地寻找亮点的人来说,中国闪耀着。”
多国经济负增长
如果说中国经济是否开始复苏尚且“扑朔迷离”,来自西方的数字则冲垮了人们的最后一点信心。最近各国政府干的“唯一一件事”似乎就是下调经济增长预期。最新加入这一行列的是法国。据路透社2日报道,法国政府将修改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预计今年法国GDP将增长-1%到-1.5%。法国政府原先预估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为0.2%-0.5%,但经济部长拉加尔德上月就表示,预期2009年经济将萎缩约1%。意大利2日公布统计数据,2008年GDP增长率为-1%,是自1975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萎缩。另外,美国去年第四季度GDP折合成年率为-6.2%,是25年来最差季度表现。《华盛顿邮报》说,美国经济正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在下滑。另外,美股周一大幅低开,道指自1997年10月以来首次跌破7000点大关。
另据俄国际文传电讯社2日报道,俄罗斯的工业比1998年的危机时期还要糟糕,下滑仍在持续。而上个月月底,俄罗斯经济部长宣布,俄罗斯1月份GDP同比下降8.8%,有俄罗斯专家评论说:“如果说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那么最近的数据证实了黑暗,而黎明仍只是愿望而已。”
日本近来则受一系列“创纪录的下跌”消息主导:2月25日,日本公布1月份出口下跌45.7%,是自1957年以来最大的跌幅;2月27日,日本最新公布的1月份工业生产数据,创下自50余年前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单月跌幅。《金融时报》说:“暗淡的经济数据加剧了人们的担忧,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衰退可能比人们预想的更为严重,持续时间更长。”
纽约大学的经济学家努里尔·鲁比尼因成功预测这场经济危机被称为“末日博士”,路透社2月20日报道说,鲁比尼认为,目前经济危机只是接近中点,“危机将会变得更糟糕”。
中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何伟文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一季度总体的态势来看,全球经济在继续去年第四季度的恶化,有些地方相比去年第四季度的恶化还加剧了,这说明经济衰退不是短期的。而且,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的打击并没有结束,金融危机本身还在发展,还没有见底,它的黑洞究竟有多深,还没有充分暴露。
“看不到衰退尽头的曙光”
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交织起来,把人们的乐观情绪一点点挤出去,使未来的时光变得更加难熬。
美国《时代》周刊2月27日的文章说:“这些天来全球经济所缺少的正是复苏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信贷、工作和新的顾客。但是最重要的是世界正在忍受缺少乐观情绪的痛苦。随着失业率上升、资产价值恶化以及政府极力寻找解决办法,大多数顾客和投资者仍然没有看到衰退尽头的曙光。”
一些国家民众的悲观情绪转化成政治上的压力,并在个别国家变成政治动荡:最早传出国家陷入破产困境的冰岛,政府已经在一个多月前垮台;一个多星期前,爱尔兰12万人大游行,抗议政府无能;日本首相的支持度跌到大约只有10%。1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的文章说,“事实上日本一片混乱”。文章认为,造成日本如今“绝望的迹象到处都是”的原因与日本战败后社会将安全和可预测性作为社会目标有关,官僚主义者由此控制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代价就是牺牲了个人自由,如今日本人感觉“既不安全也不自由”,“日本迫切需要改变”。
俄罗斯社会受到的冲击也在日益显现。2日,俄《独立报》称,现在俄罗斯社会从上到下,各阶层的不满情绪正在滋长,随着危机负面影响的加剧,失业增加,人们的收入减少,尽快挽救经济的希望已经越来越渺茫。《独立报》的文章称,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权力体系进行调整。
就连一向有“股神”之称的投资大师巴菲特也不再那么神奇。2日,《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称,“许多人心目中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者刚刚经历了这辈子最糟糕的一年”。文章说,巴菲特掌控的控股公司2月28日公布业绩,其每股账面价值去年下滑9.6%,这是自巴菲特1965年接管公司以来最大幅度的下滑。
路透社的报道称,巴菲特在致公司股东的信中描绘了低迷的经济前景,称“经济将蹒跚走过2009年,之后很可能延续颓势”。巴菲特在信中承认自己在过去一年中“干了不少蠢事”。
“中国是个例外”
中国的经济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困难,但西方一两个月前出现的对中国大量的负面议论,比如中国经济崩溃之类的预测,则一个个落空,中国的经济表现出乎西方意料。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文章说:“对于那些不屈不挠地寻找亮点的人来说,中国闪耀着。”
美国《时代》周刊的文章称,在世界一片悲观之中,中国却是个例外,一些经济学家和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已经转为温和的乐观。该文章说,乐观人士把焦点放在了中国经济出现的一些令人惊讶的数据上,比如衡量制造业健康程度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从去年11月份以来已经开始向上,意味着中国重要的产业部门没有前几个月恶化得那么快;中国的银行2月份释放出的新贷款创造了一个单月纪录,这被一些经济学家视作是中国经济已经见底的证据。文章还引用美林公司经济学家的话说:“中国看起来会成为第一个从当前全球灾难中复苏过来的重大经济体。”
也有媒体持相反观点。《华尔街日报》近日刊文认为,中国经济不太可能迅速复苏,中国进出口贸易仍在下滑,中国经济要真正恢复快速增长可能还需要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文章引用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曼的话说:“认为中国经济会脱离全球其他地区,或者指望中国经济带动全球增长,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中国经济的持续复苏取决于全球环境能否好转。”
英国路透社一篇总结性的分析文章说,中外经济学家当前对2009年度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大相径庭,普遍现象是“外冷内热”,也就是离北京越近,预测就越乐观,中国经济前景也因此愈发显得扑朔迷离。
何伟文认为,在经济受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中,冰岛、爱尔兰、英国、美国、日本、韩国属于位居前列的,俄罗斯和中东欧的经济恶化程度过一段时间会更清楚。一些西方大国的经济都变成负增长。巴西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率是2.2%,印度今年是保6%的增长率,中国是保8%。在世界大国中,中国预计的经济增长率排名第一。
何伟文还说,中国经济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出现大的问题,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的研究会增多,世界各国希望中国提供市场提供投资的会更多。对于焦头烂额的西方主要国家,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而且现在面对危机,大家更需要合作,挑战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弱了。
美国一家著名咨询公司的经济专家哈蒂·西蒙斯已旅居中国多年,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东京,许多日本人都在担忧会不会再出现痛苦的“失去的十年”,因为日本刚刚从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中走出来,又马上跌入了经济低谷中,所有人都很悲观。相比之下,2009年,中国虽然很困难,但绝对不会出现“失去的十年”。
来自韩国的财政学专家洪希京博士,目前在北京大学中国财政科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说,过去的几个月,她对中国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各大商厦里拥挤的购物人群。在美国、韩国,像中国这样的购物狂潮是无法想象的。这背后当然有文化风俗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危机并没有像摧毁美国民众购买力那样冲击中国老百姓的购买力。作为来自中国邻国的经济专家,洪希京最深的印象是,周边国家都希望中国能够复苏得越快越好,甚至有一些中国周边国家的国民将“中国的复苏”视为本国走出危机的希望。
来自非洲布隆迪的联合国专家顾问马千里博士在上海居住了近20年,他认为,就这次经济危机的世界救市举措而言,中国的贡献率要远远超过美国。马千里说,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与西方完全不一样。由于这次危机对美国、欧洲和日本等西方世界的冲击最大,西方可能面临着发展模式的巨大转型和反思,甚至有人在高呼“资本主义的终结”。但是,中国面临的只是经济政策问题,比如,如何进一步招商引资;如何让有钱人愿意花钱;如何应对外国游说团的“敲门”,用中国外汇储备向外国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