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何处去,“累人”不再来?

2009-03-03 10:01
现代计算机 2009年1期
关键词:山寨雷人流程图

佚 名

从“潜水”、“飘过”到“打酱油”、“俯卧撑”,从“很傻很天真”到“很黄很暴力”,网络语言以高接纳度和高传播度的互联网作为依托,往往一出现就迅速且大规模地流行。而一旦泛滥却也让不少网友感到视觉疲劳。

从时髦流行到生搬硬扯

“有条件要‘山寨,没有条件生搬硬套创造条件也要‘山寨。网编们,我崩溃了,敢问什么时候不‘山寨?”12月13日,紫日浏览完几家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后,无可奈何地感慨道。

紫日是一名有着近10年网龄的网友。近些天来,只要打开电脑,“山寨”、“雷人”等词便会争先恐后地迎面扑来,让这位见惯网坛风云的“骨灰级人物”应接不暇。“刚开始听到这几个词儿,还觉着挺时髦,‘山寨机多形象啊,还有‘山寨文化本身就有股跟权威和传统文化较劲的感觉,我们这些草根听着感觉特爽。”紫日说,没过多久,她便发现网络上很多沾得上边的或沾不上边的东西,全都拼了老命似的要跟这几个词搭上关系。

成网编获取点击率法宝

“再好吃的菜,让你每顿都吃你也受不了啊!”紫日郁闷坏了。采访中,记者发现与紫日有同感的网友不在少数,一名网友调侃说:“最初听说‘雷人是某媒体形容某款笔记本10万多元的报价,当时的确有被雷到的感觉,可后来就觉着泛滥,今天‘最雷人表情、明天‘最雷人台词、后天又‘最雷人造型,我们有那么不禁‘雷吗?”

“山寨”、“雷人”等词如今在网上红到发紫,最初因其含有一定的草根幽默和智慧受到网民热捧,而现在则更多成了网络编辑们获取点击率的法宝。一家门户网站新闻频道的编辑告诉记者:“网络新闻靠的就是标题效应,当下流行的因素编辑一定会优先考虑用。很雷人的事就不用说了,即使不雷也得这么写,吸引网友点击才是王道。”

淘汰还是流传是个问题

不可避免,不少网络流行语遵循了网络迅速更新、迅速淘汰的规律,在一阵大热后很快便退出人们的视线,只有少数会在公众语言中继续存在。“山寨”、“雷人”作为2008年末最受关注的网络热词,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当然是淘汰了,这是规律。现在就已经有很多网友开始厌恶。厌恶了,自然就拒绝传播。互联网就是以传播为特征,不传播了,哪还有它们的立足之地?!”紫日的回答很坚决。编辑王义也持有相同见解,他认为,等有了比“山寨”、“雷人”更流行、更新潮的词汇,这些词自然就会丧失价值,成为明日黄花。

和王义恰恰相反,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对这两个词却比较看好,他说:“‘山寨和‘雷人这两个词,我看就可以沉淀为一般口语,或者衍生出一些新词,比如‘山寨文化等等。”但他同时表示,任何新事物被过分滥用之后,都会引起“文化疲劳”,这很正常。

(小龙儿摘自《信息时报》)

真正的程序员

Joe

真正的程序员从来不写注释,准写的程序必定也难读。

真正的程序员不写应用程序,他们直接从最底层的裸机开始编程。

真正的程序员不画流程图,流程图是没文化的人的文档,居住在山洞里的人才在岩壁上画流程图。

真正的程序员不读手册,依赖手册是无知和懦弱的表现。

真正的程序员从不一次做对,他们可以连续50个小时坐在机器前面给程序打补丁。

真正的程序员从不按早9晚5的生活过日子,若在早上9点看见一个程序员,那他一定是一夜未眠。

真正的程序员喜欢兼卖爆米花,他们利用CPU散发出的热量做爆米花,可以根据米花爆裂的速度听出正在运行什么程序。

(张小米摘自《Joke》)

猜你喜欢
山寨雷人流程图
云的识别指南
雷人画语
雷人画语
雷人画语
流程图学习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