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兵永
摘 要:新课程历史教学创新,要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课标,增强课程意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有的需讲明基本线索,有的需作必要的补充,有的需重组教材——复习教学阶段检测题、旧题型可以发挥新作用;要体现历史教学的层次性,把握好试题的难易度,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课程意识;重组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1-0036-03
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给了教师很大的自主发挥空间。但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颇或知识能力的不足,却难以负起应承之责,还满腹牢骚,抱怨教材跳跃性大,难以驾驭,教学情绪低落,也造成学生厌学历史,出现大量“偏科生”,严重影响了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此,笔者以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为例,具体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历史教学的创新。
第1~2单元,是讲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以前的历史,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讲这段历史,首先要向学生讲明三条线索: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的反抗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这样学生就能够提纲挈领、顺藤摸瓜地自主学习,教师就不必讲得太多,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发挥了。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英国工业革命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使学生体验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影响,从而学会国内外结合学习历史。还要注意细节和提出一些具有思维含量又适合学生程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和表现欲,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又善于思考的习惯。如洋务运动的两个阶段在内容上是截然分开的吗?维新派与革命派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洋务运动(引导学生从新的视角认识问题)?
第3~5单元,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这里需要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科学的加工,涉及到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关键是要正确认识《课标》,增强课程意识。《课标》是编写教材、实施教学和评价的依据,但《课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性描述,它不是规定的具体教学内容;《课标》规定的是全国统一的必须要达到的最低标准,没有规定教育教学要达到的最高尺度,即“保底不封顶”。培养目标决定教学内容,我们培养人才的标准是什么?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这一总的原则指导下,教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新课程的建设者。课程不等于教科书,课程知识包括:教材教参知识、教师自身拥有的知识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激发出来的知识。新课程教科书为减轻学生负担,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压缩了篇幅,知识具有跳跃性,但历史是讲来龙去脉的,教师在讲课时对隐含的知识有必要做些补充,否则孤零零的几个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如第11课——北伐战争,开篇就讲黄埔军校的建立。众所周知黄埔军校是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这里就需要介绍国共合作的情况,对国民党的来历也要作一交待,否则,学生初中毕业了,不知道国民党是谁,岂不是天大的笑话。再如第16课——血肉筑长城,讲中国抗战初期的几次重要战役,彼此分割,很零碎。如果我们对教材进行重组,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把几次战役揉进去,更能体现国共两党并肩作战全民族抗战的精神,也增加了故事性和趣味性。还有第17课——内战烽火,课后的活动与探究:毛泽东该不该去重庆谈判?如果改为:有人说,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没有阻止了内战的爆发,所以毫无意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并且把它放到第18课以后练习,让学生结合解放战争的结果,认识重庆谈判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揭穿了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表明中共热爱和平的诚意,而且直接影响了解放战争的结果)。这样加大了思维含量,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层次的逻辑思维能力。类似的还可提问: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第6~7单元,中国近代的经济社会生活和科技思想文化。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首先要突出张謇“弃官经商”的背景,衬托其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其次要抓住几个重要阶段(适当补充),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最后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要突出辛亥革命对社会风俗习惯变化的巨大影响,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课后活动与探究:我国近代科技为什么落伍?最好放在学习了世界史以后,因为落后与先进是相对的,要考虑双方的因素,现在只能单方面考虑问题。第21课、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关于科技、思想文化名人,重点掌握他们的称谓、主要成就或贡献及优秀品质。关于新式教育,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新式教育与旧教育不同在什么地方,新式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里程碑。
历史教学有两个基本的层次,一是了解历史,二是体验感悟历史。阶段检测题一定要体现历史教学的层次性,第一轮复习时,特别要把握好试题的难易度,做到循序渐进,既要促进学生全面复习,又要体现激励性原则,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还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有保底的,又有拔高的,真正落实因材施教,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整体效益。在题型的选择上,也不必落入俗套,目前考试流行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填空题很少运用,但我认为,历史是需要记忆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开卷考试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是考不出好成绩的。填空题是检测学生基础知识是否牢固的最佳题型,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敢于运用这一题型,促使学生全面复习,准确掌握基础知识。
教无定法,贵在创新。只要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相信我们的新课程历史教学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附:八年级(上)第1~2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共29 分)
1.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上百次之多。其中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_年至________年的_______战争;_______年至________年的_________战争;_______年至_____年的_______战争;______年的________战争。火烧圆明园的主犯是_________。
2.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_______。
3.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一方面___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
4.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不屈服于任何敌人。1839年__________下令把收缴来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它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_________战争之后,_________领导了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打死其首领__________。19世纪70年代,_________打败阿古柏,收复了除___________以外的新疆地区。在甲午海战中,清军将领___________下令致远舰开足马力,朝日舰撞去,不幸以身殉职。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组织)进行了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5. 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洋务运动从_______世纪_______年代开始,到_______世纪________年代结束。第一阶段以___________为口号,创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军事工业;第二阶段以_________为口号,举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民用工业。洋务派还组建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支海军。创办了_________ 等新式学堂。___________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6.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经济上_________;在政治上_____________。
7.维新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_________________;光绪帝支持变法的动机是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年10月10日的_____________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9. ________年,进步知识分子高举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面大旗,以__________为主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二、选择题(本题共1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30 分)
1.《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A.外国列强大批入侵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
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主要是指()
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政治主权完全丧失
C.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工具
D.中国的领土完全为列强所瓜分
3.下列各条款中,属于《辛丑条约》内容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白银2亿两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4.“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一些先进技术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5.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其根本原因是( )
A.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之先河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力量
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进中国
D.洋务运动建立了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6.一位清朝官员在19世纪70年代到上海考察,他除了考察到洋务派兴办的企业外还考察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那么他能考察到以下哪个企业( )
A.轮船招商局B.继昌隆机器缫丝厂
C.湖北制造局D.发昌机器厂
7.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说,提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创办的企业包括( )
①安庆内军械所②安阳铁厂③江南制造总局④湖北织布局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
8.强学会的机关刊物是( )
A.《民报》 B.《新青年》
C.《中外纪闻》 D.《时务报》
9.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10.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任选一题作答,17分)
1.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2.如何评价戊戌变法?
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四、拓展延伸题(本题共4小题,任选两题作答,共24分)
1.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也许不会爆发。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2.新式学堂“新”在何处?
3.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活动与今天的尊孔读经活动有哪些不同?
4.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局限性?
【责任编辑 韩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