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现阶段在看待中国的时候心情非常复杂

2009-03-02 09:33
世界知识 2009年4期
关键词:高句丽球迷韩国

朴光海:

我也看过2007年《国际先驱导报》针对中国网民做的邻国印象调查。但我认为中韩民间层面的互相“嫌”,其导火索是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当时,中央电视台直播韩国对意大利、波兰、西班牙比赛的时候,在北京的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狂热的球迷焚烧韩国国旗的事件,非常情绪化。当时国内的球迷大都爱看欧洲的五大联赛,没想到不起眼的韩国人竟然能把欧洲劲旅意大利、葡萄牙都打下去了,中国球迷心理上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再加上一些足球竞技最不能容忍的因素(偏向和不公的裁判)等,使得中国球迷“怒火中烧”。而且韩国队居然挺进了四强,这样一来,中国球迷一下子对韩国产生了特别不好的印象。

接下来的事件就是2003年韩国将“江陵端午祭”进行申遗,这一事件遭到了中国网民的极大反对,甚至是愤慨。随后又有一些问题出现,如高句丽问题等,两国的网民开始在互联网上对骂、侮辱对方。

詹小洪:

中韩两国网民的民族主义情绪都很严重,可谓旗鼓相当。双方都不吝侮辱性词汇:韩国愤青一口一个“中国猪、支那猪”,中国愤青则回敬以“高丽棒子”。我觉得,两国民间摩擦升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近几年中韩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韩国国内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建立在上世纪70~9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基础上,亚洲经济四小龙、汉江奇迹、汉城奥运会这些成功事例都让韩国人飘飘然。但从1997年金融危机以后,特别2003年以来,韩国经济处于低迷期,而中国处于加速发展时期。2003年时韩国GDP总量是中国的40%,现在可能只有1/4了,这就造成了韩国人心理上的落差。1992年,中韩建交时,中国人对韩国人多少有点仰视,但是经过最近这些年的发展,加上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韩国人开始失落,中国人的自信开始增强,中国人开始觉得韩国也不过如此。

王晓玲:

我很同意前面两位所说的两个国家的人都有很强的民族情绪,这也是导致两国民众交流产生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2000年之前,大部分韩国人在谈到中国时都有一种优越感,但是1997年金融危机席卷韩国之后,韩国的经济发展减缓了,而中国却迅速崛起,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怪现象:韩国人对中国的评价越来越高,但是对中国的负面感情越来越多。韩国部分民众的心理正在经历一个失衡的阶段,它正在转变,还没有转过来,或者说现阶段他们不愿承认中国在迅速赶超韩国。虽然不愿承认但是又有很强的危机感,对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往往比我们估计的还要高。危机感、不服气、对大国的羡慕、对曾经臣服于中国的历史的耿耿于怀,这些情绪与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混合在一起,使部分韩国人在看待中国的时候心情非常复杂。

至于两国互联网上热烈讨论的“历史遗产归属”问题,在历史上,韩国的文化很多都来自中国。现在韩国经济上比中国强了,为了激发国民的自豪感,也为了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韩国非常注重保存和宣传自己所拥有的传统文化,在这样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强调其文化中的独创因素,也就形成了很多中国人无法理解的“韩国与中国争夺文化遗产”的现象。

“东北工程”

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简称东北工程,是中国2002年开始进行的一项学术性的历史研究项目,计划为时五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东北三省联合主办。

东北工程课题包括三大系列:研究类、翻译类和档案资料类。主要研究古代中国疆域理论、东北地方史和民族史、古朝鲜、高句丽和渤海史、中朝关系史等。高句丽仅仅是东北工程中的一个课题,并非像部分韩国学者所说,东北工程完全是针对高句丽问题。但是,中国学术界对这一历史问题的学术研究,却被一些韩国学者误读误解。

2003年12月9日,韩国古代史学会、韩国考古学会、韩国近现代史学会等17个学会在汉城历史博物馆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中国应立即停止把高句丽史编入中国历史的歪曲历史行为。”

引起这次韩国学术界“集体抗议”的直接导火索是2002年6月24日《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题为《试论高句丽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的文章。在这篇署名“边众”的文章中,作者提出:“高句丽政权的性质应是受中原王朝制约和地方政权管辖的古代边疆民族政权。”这一观点在部分韩国学者和媒体中间引起轩然大波,汉城大学教授李成珪称:“如果古朝鲜、扶余、高句丽和渤海等历史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编成‘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那么有可能引出韩国史只是没有被中国吸收的支流,是没能参与‘中华文明的野蛮落后的集体历史而已等各种观点。”而韩国汉阳大学教授慎镛厦甚至撰文称之为“‘历史帝国主义工作”。

中国学者强调,高句丽历史是一个学术问题、历史问题,不应被演绎成古代中朝边界问题,并影射今天的边界问题。如果将其扩大到政治领域,则是危险的。

中韩文化遗产争端

端午节: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在2005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抢先申报成功而告终。网民、社会各界对此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情绪:愤慨、失望、淡然或反省……

也有专家认为,韩国申遗成功实际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为:韩国把传统文化注入了现代元素,实现了传统—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韩医、韩药:1980年韩国政府颁布法令,统一将在韩国流行的“中医、中药”改称为“韩医、韩药”,并将大量的中医处方以韩医的名义注册专利。尽管每年有不计其数的韩国留学生在中国各大医学院学习中医药课程,但他们归国后一律成了“韩医师”和“韩药师”。尽管韩国80%以上的草药材要从中国进口,尽管在韩国大邱的药材市场中,草药柜的小抽屉还在用中文标明药材名称,可是售出的草药却一律称为“韩草药”。

猜你喜欢
高句丽球迷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在韩国走马观花
中国球迷
《高句丽语研究》评介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高句丽乐刍议
球迷俱乐部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