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009-03-02 06:04姚菊丽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物理笔者智能

姚菊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心理学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观察是认识事物获得知识的源泉,是物理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是立足于感性认识,对世界总是怀有好奇心,平常总是乐于观察,只是他们的这种观察是无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

如何利用学生的观察智能,使学生的学习更为有效,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通过实验创设观察的情境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其充满趣味性、思维性、挑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观察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发现的兴奋感,这里的兴奋感受就是我们常说的好奇心,它是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物理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和巩固知识,有利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刺激学生的观察智能,利用学生的对现象产生疑问的同时,使学生在理解中记忆,这样掌握快,不容易遗忘,帮助学生由直观形象向逻辑思维过渡。

例如笔者在做分子运动的实验中摒弃了使用二氧化氮这种有毒气体的实验方案。那么如何向学生演示扩散现象呢?思考之后想到利用化学小实验,将白纸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晾干后折成纸船使其漂浮在酚酞溶液中。学生会看到,纸船由下向上缓慢变成红色。学生自然而然会问这个问题,为什么变红呢?笔者回答:这是属于化学知识,碱能使酚酞变红。笔者再追问:为什么是由下而上呢?学生开始并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只是颜色的感官刺激更为强烈。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思考,原来部分物质在运动,具体是什么在运动呢?从而引入本节的重点知识:分子运动。

分子运动这类属于微观物理知识的范畴,单凭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现有知识很难理解,老师完全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不应局限于课本,既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又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引导,从而使抽象的物理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

学生本身的观察智能足以观察到最普遍最表面的现象,实验能够将有趣的实验现象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思考对现象产生疑问,进而产生促使学生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内驱力,假如学生通过思考求证或者自己的实际操作获得了答案。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讲不仅仅是对结论的感知,而且是学生克服困难,获得成就的满足感、荣誉感、自豪感。这些又促使学生产生极大的自信心,强化了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在心理上形成一定品格的时候,就会对物理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使物理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通过观察身边事物开始,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物理知识总是来源于生活,再经过升华从而服务于社会的。从身边最常接触到的事物开始,从生活中学习,轻易能够使学生的获得感性知识,从而进行知识的处理。

笔者这几年一直从事初三的教学工作,近几年是中考题,几乎都有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估算题,例如:长度、压强、功率、质量、电流甚至密度。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注意知识的积累。笔者在讲授“长度”这节内容时,以“有趣的人体长度”作为着手点,和学生们一起观察手掌的宽、手指甲的宽、手臂的长、脚长等。再通过这些已被学生所认知的长度再进一估算步长、步速、面积、体积,使学生举一反三,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奥苏贝尔强调学习者必须自己发现知识的意义,并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而生活中很多的现象能够激发学生的观察智能。养成良好的感性思维习惯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浪花,并使学生的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得以升华。

三、使用多种媒体辅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美国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认为,在人的成功要素中,智力因素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它是个体的重要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潜能又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品质因素。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与实验相互补充,使物理的课堂教学更为的有效。

笔者在讲授机械能、内能这节内容时,正逢神州七号发射成功,所以利用上课的时间与学生一起观看了宇航员出舱及进行太空行走的电视直播。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创举,具有象征性意义,所以学生们能看到央视的直播很兴奋,看的同时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提出来来,说明他们在观察。我也通过提问的方式适当地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①火箭升空的原理是什么?动力是什么?

②升空的瞬间为什么有大量的白雾出现?

③为什么用液态氢做为燃料?

④能量如何转化?

通过我的鼓励学生不断的思考,不断地观察,也不断的有新的问题产生。如:为什么要穿特制且昂贵的宇航服?

轨道舱如何变轨?

出舱的过程,为何如此缓慢?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巩固了初三的知识,同时也能复习到初二的知识,事半功倍。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提高,越来越多与物理有关的科技事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多彩的文字、精彩的画面对学生的视觉冲击能够激发学生的观察智能,使学生想看、想听,进而到想懂。教者再通过适当的提问、引导,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能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更能深刻地认识到物理学的知识,正给我们的国家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为地便利,更好地服务于这个社会,也能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学生的远大志愿,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整个世界,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有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求真务实品质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充分发掘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真正确立了学生地主体地位,变教本位为学本位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的学习方法,而是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探究活动,自己的理解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掌握正确的学习、思维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多方面非智力的品质,并以此做为其优势智能,进而带动其余智能的全面的发展,为以后进一步地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体现了“施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物理笔者智能
留言板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智能烹饪机
超智能插秧机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