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情境化教学实施方案

2009-03-02 02:43郑志长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1期
关键词:月球创设情境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巧妙的情境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而且能创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教学内容、学生生活体验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便于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单一的情境创设所能起到的效果是有限的。为此,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设计多种情境,使情境成为一个个连续的、动态的客体,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全程情境化。

一、设计问题情境,整体感知

问题情境,是指在文本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介质”,能快速把学生引入文本情境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因此,在教学起始阶段,教师应精心设计一组内容紧密相连的问题,形成问题情境。但设计的问题必须做到面向全体,科学适度,还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这样,既能引导学生思考,诱发思维,又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其乐学。

例如,教学《乡下人家》,教师在激情导入后,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情境:①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②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③作者是怎样通过司空见惯的乡村事物来体现乡村生活的美好的?三个问题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涉及课文的线索、内容和主题,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起到提挈纲领的作用。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引领下,非常专注地进入文本阅读,很快理清了文章的结构脉络。

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而且可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

二、巧用语言情境,以读感悟

语感训练是语文新课标赋予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准确地把握语言的形象、意蕴、情趣,才能达成“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一总体目标。培养和发展语感,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就是阅读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巧用语言情境,给学生一个朗读支点,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让学生在大量有效的阅读实践中,接触、感受语言材料,捕捉语言信息,准确地理解和体味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引起情感的共鸣。

例如,朱自清的《春》,文章词语丰富,语言生动形象,为了让学生从优美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朗读方法,把心目中的春天有感情地读出来。选择同一种朗读方法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小组。

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四人一组,或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想象组一边读一边闭着眼睛,随着脑海里展现的一幅幅春景图,脸部表情不时变化;配乐组随着录音机播放优美舒缓的钢琴曲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读着;表演组则随着课文内容一会儿学小鸟婉转地唱着,一会儿扮演孩子和老人,在田野上舒活舒活筋骨,绘声绘色地表演课文内容……学生们徜徉在春天里,从那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感受的已不是黑白文字,而是春的多姿多彩,别样韵味。

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化朗读方式的选择,巧妙地利用文本语言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读出文章的意境,读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使学生的主体体验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引入想象情境,扩展创新

情境教学讲究“情绪”和“意像”。情境,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造成“直接的印象”,激起学生的情趣,又成为一种“需要的推动”,成为学生想像的契机。学生的情绪往往在想象情境中得到高涨,想象力也随之而发展。教师可凭借学生的想像活动,借助实体情境、语表情境或模拟情境,把教学内容与所展示的、所想象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拓宽意境,把学生带到教学内容的情境中。学生在遐想中发展了创新思维,同时又丰富了教学内容。

例如:教学《月球之谜》第二自然段。教师让学生先默读课文,然后观察月球图片,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展开联想,通过比较地球与月球的不同,来进一步感悟月球的荒凉。学生在联系旧知识的基础上进入想象的空间。

生1:月球的天空是黑黑的,地球白天的天空是蓝蓝的。

生2:月球上死气沉沉,地球上生机勃勃。

生3:月球上尽是环形山,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山。

生4:我喜欢神秘的月球,更喜欢美丽的地球。地球的天空是那么高远湛蓝,森林郁郁葱葱,空气清新甜润,万物生机勃勃。

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月球与地球的不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读懂课文的过程。通过品读、感悟,学生源于生活实际又超脱于生活现实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创设活动情境,巩固内化

活动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锻炼能力的好机会。在活动中能促进学生信息、情感的交流,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内化,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时,教师要以“静”求“动”,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有趣化;还应不断改进、活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互相交流的环境。这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其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行为。

例如,教学《黄山奇石》,教师先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自由分成“仙桃石”队、“猴子观海”队、“仙人指路”队、“金鸡叫天都”队来学习。然后以图为媒,当回导游。

师:“同学们,你们能做一回小导游,带领大家游黄山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演练。等会儿请各队推荐代表分级开展导游比赛。”然后师生共同确定分级目标(一级导游要求情感丰富,表达流畅,并能发挥一定的想象力;二级导游要求正确连贯地表达,并能加上适当的动作、表情)。分级目标照顾了不同学生的差异,因而学生热情高涨,参赛十分踊跃,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以活动的形式进行拓展探究,不仅可以使学生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创新思维训练,激发了探究欲望,学生所探求的内容远远比教师牵着他们学得深,学得透。

五、注重迁移情境,实践运用

新课标指出:“实践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属性之一,在实践中体验是内化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纵向迁移,重视对生活题材的选择,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各种练习,创设实践运用语文的情境。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个体经验和语文能力,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思考、发现、积累,进行语言的综合实践与运用。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获取——内化——提升——再获取”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升华、飞跃!

如,教学《乡下人家》,在学习新课之后,教师没有简单地布置作业或机械地“一课一练”,而是把学生引入到举一反三的迁移情境中。

镜头一: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农村,书中所描绘的情景我们都见过,可还有哪些我们见过而书中没有的场景,能否用你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看看我们班哪个小画家画得最好。由于人人参与,你构思一点,我画一点。很快一幅幅原汁原味的家乡风景图展现在我们面前。既有对文本的理解运用,又有自己的独创见解,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智慧闪烁,亮点纷呈。

镜头二:同学们,刚才你们用画把家乡的美景画出来,现在,老师想让大家仿照课文中每幅图所描写的结构,用笔把家乡的美景写下来。然后,你们把它制成课件,发布到网上,让城市里的学生能了解更多的乡下风景。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学习基础、生活经验的实际出发,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读、画、说、写等实践活动,适应学生的需求,再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语文全程式情境化教学以“情”为“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境”为“纬”,拉近了学生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与情境结合起来,建立起一种重视情感培养与发展智能为目的的新课型,让学生在全程情境中保持兴趣,陶冶情操,体会美感,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

[2]朱作仁主编.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杨春银.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情趣[J].小学语文教学.2002.(6)

[4]裴娣娜.情境教学与现代教学论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1999.(1)

郑志长,男,教师,现居浙江三门。

猜你喜欢
月球创设情境
陪我去月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系列长篇故事,《月球少年》之六:降临月球的不明飞行物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我们的邻居是月球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