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莉 李 晶 杨玉新
[摘要] 目的:总结小儿脑性瘫痪的护理经验,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80例小儿脑瘫患儿根据其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78例患儿痊愈出院,有效139例,无效63例。结论: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生原因很多,但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和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能提高患儿日常生活中的能力,使患儿最大程度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关键词] 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2.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1(b)-095-02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the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
XU Li, LI Jing, YANG Yu-xin
(Pediatric Department of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Weihui453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main points of nurs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Methods: Applied different measures to 280 cases of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 according to their conditions. Results: 78 cases of those got recovery; 139 got partly utility; 63 were ineffective. Conclusion: Many causes induce the development of cerebral palsy. It can raise the daily ability and make the patients come back home and to the society by adopting correct therapeutic measures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Key words]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小儿脑性瘫痪指的是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此病如不适当的治疗及护理,将会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脑瘫患儿280例,现将其康复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80例脑瘫患儿均为我院小儿脑瘫康复科收治的患儿,均符合2004年全国小儿脑瘫专题研讨会纪要制定的诊断及分型标准[1]。其中,男180例,女100例。年龄6个月以下50例,6个月~1岁120例,1~3岁90例,3~6岁20例。临床分型:痉挛型192例,不随意运动型22例,共济失调型8例,肌张力低下型12例,混合型46例。针对每例脑瘫患儿为其制定个性化治疗及护理方案,制定详细康复治疗计划,在实施护理方案过程中,指导家长学会康复训练,充分利用亲子关系,进行特殊教育。
1.2结果
280例脑瘫患儿,痊愈78例,有效139例,无效63例,总有效率为77.5%。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脑性瘫痪患儿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以防交叉感染,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1 h/次。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2饮食及体位
选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进食时体位的选择与摆放一定要遵循抑制全身肌张力升高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动作出现。多采用半坐位,头稍向前屈。
2.3抱患儿的姿势
2.3.1痉挛型患儿的抱法易出现角弓反张的痉挛型患儿的抱法[2]:应让其坐或卧于床上,双腿分开,先把他蜷起来,呈屈髋屈膝状态,身体左右对称,然后把患儿面对面地抱起来,放在胸腹前,使他的双臂围住抱者的颈部或伸向背部,把他的双腿分开放在抱者的腰部两侧。再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支持,视有无抓握能力、躯干控制如何给予不同的帮助。
2.3.2手足徐动型患儿的抱法主要是着重控制患儿不自主的动作,使患儿保持姿势和体位的稳定性。把患儿抱起前,让患儿呈“抱球”姿势,使其双腿靠拢,髋、膝关节屈曲,两手前伸抱住自己的双膝,头前屈,做好这一姿势后,抱者才把患儿抱在胸前,或抱在身体一侧。
2.3.3迟缓型患儿的抱法最重要的是给患儿一个很好的依靠,抱者使患儿两下肢屈曲、并拢,再用手臂托住患儿的臀部,使患儿的头与躯干得以伸展,双上肢伸展垂向下方。
2.4穿、脱衣护理
对于伸展模式、角弓反张的患儿,应采取仰卧位,而且头高脚低位,或让患儿坐在母亲的膝盖上,取一稳定的坐位,并且屈曲髋关节,也可采取侧卧位。对于手足徐动型的患儿,最好选择侧卧位或让患儿坐在母亲膝上来穿、脱衣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让患儿俯卧在母亲的膝上来穿、脱衣物;重症患儿可在坚硬的床上侧卧穿、脱衣物。穿脱衣物时注意保持患儿的姿势左右对称;患儿肩后缩时应将其上身前倾,并屈曲患儿的髋关节,以利于手臂伸出,但不要硬拉,以免引起屈肘;穿裤子、鞋、袜时要保持患儿髋、膝关节弯曲;应先穿患侧肢体的衣服再穿健侧的,脱时相反。
3康复训练指导
3.1头部控制的训练
3.1.1仰卧位头部的旋转患儿取仰卧位,用颜色鲜艳且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在离患儿眼睛30 cm的水平位置缓慢的左右移动及上下移动,训练患儿眼睛的追视能力。
3.1.2肘支撑头部上抬家长训练时应在患儿后侧,使患儿髋关节、膝关节取伸展位,然后家长双膝分别跪在患儿两侧,利用自身重力,阻止患儿臀部上抬,然后家长使自己的重力前移,用两手扶住患儿肩关节和肘关节,完成肘和手的支撑动作。
3.1.3仰卧位头部上抬家长用双腿夹住患儿的骨盆及双下肢,双手握住患儿双肩,诱导患儿头部上抬。
3.2躯干的控制
患儿取仰卧位,下肢取屈曲位,家长双手从患儿双侧髂前上嵴向下方均匀施加阻力让患儿上抬臀部。
3.3翻身的训练
家长用双手分别握住患儿的踝关节,首先使欲翻向侧的下肢伸展,另一侧下肢屈曲内收,内旋到对侧,带动上身翻转至对侧。
3.4坐位训练
家长在患儿身边,将患儿双腿慢慢摆成直腿坐的姿势。使双腿自然分开,脊柱伸展略前屈,家长可让患儿将与身体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玩具拿到体前或体侧,提高坐位平衡能力。
3.5爬位姿势的训练
在手支撑训练之后,要进行爬位姿势的保持训练,家长在患儿背后用一手托起患儿腹部,用另一手压迫患儿臀部,促进两手和两膝支持体重并左右摇摆,保持爬位姿势不变,促进平衡及脊柱和骨盆的分离运动。
3.6蹲起站立的训练
让患儿坐在木凳上,家长在患儿前面用两手扶持患儿两膝并向后按压,同时令患儿站起,反复训练,要注意足跟着地,防止动摇,矫正足内翻及尖足等。
3.7独走训练
当独站能很好的完成后,方可进行行走训练,开始可借助拐杖、步行车、平衡棒等,逐渐过渡到独立行走,家长的任务是扶助和鼓励,以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和信心。
4讨论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脑瘫康复的深入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脑瘫患儿应该进行早期康复和综合性康复,其中运动康复治疗是最重要的手段。同时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是长期的、艰巨的,具有特殊性,需要家长积极配合,使患儿回家后能继续训练,保持治疗的连续性。康复训练要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因为一方面可以巩固康复治疗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治疗时间外的大部分时间中,患儿姿势与运动的异常可得到抑制与纠正,同时指导、协助患儿掌握各种生活能力,促进其自理、自立,对患儿的全面康复及将来走向社会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神经病学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1.
[2]陈秀洁,李小捷.小儿脑性瘫痪的神经发育学治疗法[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36-337.
(收稿日期:2008-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