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
五年前过世的里根总统,无疑是美国总统中的一位“金牌级”人物,从入主白宫到挥手而去,他拿下了多项第一: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影星”总统、美国历史上宣誓就职时年纪最大的总统、去世时是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总统(于2004年6月5日去世,终年93岁)。他还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过离婚经历的总统,但同时也是最幸福的总统之一。而帮助他拿到这许多“金牌”的,则是他阳光、自在的做人原则。
领导者只有真正地使自己相信未来,才有可能让追随者义无反顾地拥护你
演员出身的里根,说得上是继林肯之后,又一位“希望政治家”。在他看来,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善于发现民众心中被忽视的感受、需求和力量,能够讲出真正充满希望的故事来。而幽默感和乐观精神,正是引导人们向前的精神要素。1981年3月30日,刚上台两个多月的罗纳德·里根在华盛顿的街上被人枪击,一颗子弹打在贴近心脏的地方,70岁的里根被送进医院,命在旦夕。
全国都震惊了,但很快这种震惊就变成了感叹! 人们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总统在被推入手术室时,还咧着嘴笑着对医生说,“请让我放心---你们都是共和党人!”并对他的妻子南希说:“亲爱的,我忘了躲了!”当他手术后从麻醉中醒来时,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讲笑话给医生们听,安慰他们,同时把纸条传给守候在外的白宫官员:温斯顿·丘吉尔说过:“人生最快乐之时乃是身中枪弹而大难不死。”
电视台一遍又一遍地重播着里根遇刺的情形,并且每隔一小时就介绍一次里根的病情,这激起了民众对里根的同情。不仅如此,里根的“危机幽默”,更是通过各种渠道很快传向民间,里根经历生死考验后的乐观和坦然很快便迷倒了美国民众。
这是里根总统生涯的重要转折。
公众开始以他为话题,谈论这个吃了枪子儿还能保持笑容的总统,谈论这个“在重压下依然保持沉着稳重”(海明威语)的强者,也谈论起他人格中的质朴成分。从此以后,人们忘记了里根的演员出身和他的“高龄”,没有人再怀疑里根,无论他做什么,人们都认为是有道理的,即便是一贯掣肘总统的国会从此也倾倒在里根一边。
遇刺不到一个月后的4月28日,捡回一条命的里根大步流星地步入两院联席会议,他的诚恳,他的活力,他天生的乐观主义精神,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和支持,他的讲话一次又一次淹没在热烈的掌声中。国会很快通过了此前争执不休的里根的经济提案,而全国人民则表现出对遇刺总统无条件的支持,美国妇女甚至把70岁的里根视为最有魅力的男人。
就这样,一次死里逃生给里根带来了力量和胜利。
从那以后,人们越发熟悉起他们的总统来,通过他的笑容,也通过他讲的故事。而在不知不觉中,人们也受到了他的“传染”,开始对经济发展、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里根的例子给后世领导人很大的启发:你必须首先乐观和自信,坚定地相信未来,才能说服别人,带着人们跟你走,走过泥泞,走向光明……
决策的“左手”是坚决,“右手”是负责。两手都要硬
以赛亚·柏林有句名言:“豺狗和狐狸的区别在于,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是豺狗只知道一件大事,并且一直去做。”意思是,领导者必须能够抓大放小,而所谓的“大”,指的就是作好决策,敢下决心。而里根,在他笑呵呵的外表下,则有着一颗坚实的心。他很清楚,政治领导人的工作不是让每个人都喜欢他,而是让国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的时候,就是需要下决心。
里根决策有两条原则,一是24小时原则。在他看来,迟迟不下决心是最累人的,因为问题不会自动消失,它会一再地困扰你。所以,应该坐下来,仔细思考你所听到的一切。对他来讲,假若无法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作出决定,也绝不会再拖过第二个24小时。
在这方面,里根是有过教训的。
里根小时候曾到一家制鞋店做过一双鞋。鞋匠问年幼的里根:“你是想要方头鞋还是圆头鞋?”里根不知道哪种适合自己,一时回答不上来。过了几天,这位鞋匠在街上碰见里根,又问起鞋子的事情。里根仍然举棋不定,最后鞋匠对他说:“好吧,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两天后你来取新鞋。”
等到取鞋的时候,里根愕然发现鞋匠给自己做的鞋子一只是方头的,另一只是圆头的。
“怎么会这样?”他感到纳闷。
“等了你几天,你都拿不出主意,当然就由我这个做鞋的来决定啦。这是给你一个教训,不要让人家来替你作决定。”鞋匠回答。
里根后来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从那以后,我认识到一点:自己的事自己拿主意。如果自己遇事犹豫不决,就等于把决定权拱手让给了别人。一旦别人作出糟糕的决定,到时后悔的是自己。”
做最终的决策人,是里根的又一原则。在里根看来,领导人必须在海纳百川的同时,有一种特别的坚定和自信,做负责任的决策者:没有后悔余地,也没有抱怨空间。
在白宫的时候,里根时常会坐在会议室里,听大家热烈讨论,他鼓励每个人发表不同意见,但最后,还是要由他一个人作决定。他的理论是:有些人的意见会被否定,但不会因为这而离去,因为很可能下一次总统会站到他的一边。一个强大的国家或者企业,往往是有坚定的领导人在掌舵的。
一个明智的领导人
不能既掌舵,又划桨
授权是里根政治上的一个魔术。
就像在拍电影一样,里根只把精力用在最紧要的关头,而不考虑整个摄制工作,这一工作自有别人负责,关键是要保证里根的主角地位,保证他随时都能有出色的表现。在里根的脑子里,有人是打灯光的,有人是管道具的,而里根只管自己的角色,就是公开露面的角色。
还是在任加州州长时,里根就已经养成抓大放小的习惯了。他把工作重点放在选好人、定好方向上,至于具体的事情,他相信自己选定的人会做好,而他也乐得清闲。
在这方面,里根与卡特有很大的区别。卡特更像是一个管理者,他原是海军军官,也是核能专家,在佐治亚州任州长期间,就以有专业背景的管理人才而闻名于世。但进入白宫后,卡特却始终没有将角色转换为领导者。
而里根则是地道的领导者,他坚信不要将专门知识同领导能力混淆,而领导人可以雇佣专家来完成许多管理的事情。在任州长期间,里根就组织了一个专家内阁,所有领导财政、就业、娱乐和农业的人,都是最杰出的专业人才。到了华盛顿,他也是照此办理。无论是国务卿黑格、舒尔茨,还是财政部长里甘、国防部长温伯格,都是非常出类拔萃的人物。而里根自己,则显得轻松自在。
形象地说,里根更愿做董事长,而不是总经理。“他只把自己看成主角,而不是制作人或导演;他只专心考虑表演,而排戏和制作则交给助手们去做。”
评价一位总统,背影比笑容更为重要:在他离开白宫时,是否比到来时更受欢迎?
“里根离开华盛顿时比他到这里时更受欢迎。”这是1989年,当里根告别总统职位时,《新闻周刊》给这位年迈但却依然充满活力的总统的评价。而在2004年,当里根告别他所深爱的世界时,他受到了罕见的怀念和礼遇,白宫不仅为他举行了国葬,还把一座山峰改名为里根峰。
里根无疑是能够带给人们笑声和欢快心情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他能带领人们进入一种“心理牛市”:不回避矛盾和困境,使人们相信事情本来不应当落到这种地步,并最终引导整个国家都进入了一种充满想象力和活力的状态。
在作为总统的最后一次演讲中,里根以令人难忘的温暖的方式向人民说了再见:
我要对你们说,如果火光暗淡了,我愿留下我的电话号码和地址,一旦你们需要一名小卒,只需说一声,我召之即来---只要一息尚存,只要我们可爱的国家在这个最辉煌的时刻还在不断地进取求新。
让火光一直熊熊地燃烧下去吧!
这样,当我们要见上帝的时候,回首往昔,我们就可以无愧地说,我们做了我们所能做的一切,从来不遗余力!
在感叹世态炎凉时,一些领导者应该问问自己:你是否对得起人们的期望和信任,是否真的留下了财富给未来……
(摘自《中国青年》2008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