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揭开尘封的历史

2009-02-25 06:32许益民花有文
金山 2009年1期
关键词:津渡老照片镇江

习 斌 许益民 花有文

“不可多得的记录,不可忘却的历史”。日军的侵略暴行,古城的市井风貌,一幅幅70年前的老照片,仿佛将人们又带进了镇江沦陷的那段岁月。

12月8日是日军侵占镇江的“沦陷日”。前年的那个时候,我们还在忙着珍贵历史手稿《镇江沦陷记》“回家”的事情。想不到,仅时隔一年,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又获悉一台湾收藏家珍藏了一批镇江沦陷初期的老照片,而且是侵华日军所摄,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新闻敏感告诉我们:虽然日军拍摄这批老照片有其目的,但是否在客观上从另一个侧面可为《镇江沦陷记》作图片佐证。同时,镇江市上世纪三十年代城市建设、市井风貌的图片资料不多,这些老照片可是作了真实的记录。因此,作为照片的“老乡”,我们随即辗转联系并与这位台湾收藏家晤面,让这一段尘封的历史终于真实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有心人关心镇江在日本收购照片

去年11月4日上午9时,我们在上海市的好望角宾馆与这批镇江沦陷初期老照片的收藏人——来自台湾的徐宗懋先生见面。徐宗懋先生笔名秦风,生于1958年,祖籍福建古田,生于台湾高雄。他和我们曾是同行干过记者工作,现在成立了“台湾文史研究工作室和新视语文化有限公司”,是台湾知名的文史学者和收藏家。

徐宗懋先生告诉我们,《镇江沦陷记》手稿拍卖,创下了高价记录,使很多人都知道了这部地方史籍,但可惜的是这段历史只有文字,却无影像。因为《镇江沦陷记》写于张怿伯逃离镇江之后,而中国人现场拍摄日军占领的画面显然不太可能,相关影像只能从日方寻找。此后他一直注意是否有日军攻占镇江的照片,结果发现日本新闻媒体战时出版物上刊载了日军登陆杭州湾以后攻打嘉兴、太仓、苏州、丹阳、无锡、常州、宜兴等地的画面,但有关镇江的少之又少。直至2008年3月,他得知有一些日军拍摄的沦陷区照片即将转让,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镇江照片,于是赶紧委托日本友人进行“拦截”,将照片买了下来。买时得知,这批照片是小野正南拍摄的,是其后代处理先辈遗物时出让的。

据徐宗懋先生考证,小野正男是日本九州岛医专毕业的日军实习医生,于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被派往华北,后又转在日军上海派遣军川边部队丸山辉队。这名军医喜爱摄影,同时有写日记的习惯。他拍摄这批照片的时间为1937年11月至1938年5月之间,地点是信阳、蚌埠、徐州、宿县、上海、苏州、常州、镇江、南京等地,据此推测,可能他随日军参加了“徐蚌会战”和“台儿庄战役”,然后参加了“沪淞战役”,又从上海沿苏锡常打到镇江和南京。他一边写日记,一边拍照片,沿途共拍摄了上千张照片。

照相簿共有四大本,徐宗懋先生带来了附有镇江照片的两大本。这两本照相簿保存非常完好,是用120相机拍摄,绝大多数照片清晰度很高,每张照片都有编号,有些照片下方还配有文字说明。当我们凝视这一张张泛黄的照片,看着这一个个既亲切又陌生的旧镇江剪影,感叹不已……“你看!这张照片的画面上出现了镇江伪组织的宣传公告,公告上的日期是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一月,也就是1938年1月。此时日军占领镇江已经有1个多月了,正是《镇江沦陷记》作者张怿伯滞留镇江期间。”徐宗懋先生指着一张照片提醒我们注意照片拍摄的时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照片中不但有通过接片技术拍摄的镇江城全貌照片,有金山、焦山、北固山等景区的老照片,还有城区中山路、大西路,甚至小码头街等街巷的市井风貌,尤其珍贵的是,其中还有少量反映日军枪杀抗日志士的照片。两本剪贴簿封面内页上各贴有一张剪报,都是小野正男在日文报纸发表的文章。一篇题为《镇江素描》,介绍我市的风土人情,称大市口为镇江的“银座”。一篇题为《卫生队的艰巨生活》,反映日军内部生活。

为了考证挖掘这批老照片的史料价值,经协商,徐宗懋先生同意馈赠我们刻有镇江老照片的光盘,供镇江日报独家使用。

老镇江风貌再现 侵略者留下罪证

为了鉴别考证这批老照片,6日上午,我们邀请了市文管办、市档案局、市西津古渡景区文史办、市城建档案馆等部门相关专家以及我市文化界资深人士十多人,对老照片的光盘进行了投影放大,一张一张地进行鉴定。经专家初步鉴定,光盘里涉及镇江的老照片为314张,其中除涉及日军生活的68张、尚待进一步考证具体地点的56张外,其他照片基本已有了初步的考证结论。

与会专家认为,这批老照片真实地反映了沦陷期内镇江的市井风貌,涉及到了当年镇江的很多地点。据现有资料来看,其中部分地点是首次发现有老照片存世。其中较为珍贵的照片包括:3张当年“千秋桥”的照片,目前千秋桥已不复存在,这3张照片清晰地记录了千秋桥前宏伟的牌坊和历经岁月沧桑的古桥;青苔寺照片,该寺为老镇江耳熟能详的“三山五岭八大寺”之一;姚一湾照片,这条古街上商铺云集,“德和祥桐油漆庄”、“人造自来血”(即糖浆)等广告招牌比比皆是;摄于五十三坡下面的一张照片,“日夜电光照相”、“平民露天剧场”、“花园照相”等定格了当年这里曾一度繁华的“镇江的天桥”——“小大众”;西津渡待渡亭被毁后的废墟,道出了这条千年古街在沦陷期的一片苍凉。此外,这批老照片还真实地再现了当年大市口、中山路、中正路(即现解放路)、正东路、南门大街、南门外大街、中街、西府街、小门口、红旗口、小市口等街区的场景,特别是位于大市口正中心位置的中山塔,在照片中反复出现多次,成为辨认中山路、中正路的重要地标。

镇江景区、建筑、车站、码头、桥梁等,也在这批老照片里得到集中反映。经初步统计,老照片中涉及金山的22张、焦山的33张、北固山的10张,此外还有少量河滨公园、南山、宝塔山的照片。照片中涉及到的建筑包括:当年的江苏省政府、财政厅、上海银行、国货公司、国民大戏院、日新大戏院、美孚火油公司、日文日语讲习所、府学、县学、基督医院等;涉及到的老字号包括亨得利、唐老一正斋、黄义大国药号、德和祥桐油、恒顺瓶醋酱菜经理处、酱园醋坊等商铺。此外,涉及到码头的照片6张,西站照片8张,南站照片1张;中山桥、虎踞桥等也在照片中出现。

这些老照片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日军侵占镇江后的暴行。在大量尚待进一步考证的照片里,满目都是被炮毁后的废墟瓦砾。涉及焦山的老照片里,也有焦山门楼被轰毁,以及建筑被毁后的残垣断壁;其中还有部分居民流离失所的凄惨场景;此外还有一组11张日军处决抗日志士的照片。

“史料价值很高,不少照片填补了我市影像资料的空白。”鉴定完光盘里的老照片,几乎所有专家都对这批老照片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我们馆藏的影像资料主要集中在建国后特别是文革之后,像这么早的很少,即使有,也基本是从旧报纸复印下来的。”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档案管理科科长毕宁认为,这批老照片数量多、质量好,十分珍贵。

文史专家杨瑞彬说,自己也收藏了一些关于镇江的老照片,过去也看过不少老照片,但像姚一湾、南门大街、青苔寺等老照片,这次还是第一次见到。他认为这组照片作为宝贵历史遗存,记录镇江的城市变迁,是非常珍贵的史料。

市档案局征集编研处副处长茅顺福认为,作为特殊门类档案,这批老照片历经70年,很珍贵。像这样一次性出现这么多集中反映镇江沦陷时期军事、城建、交通、商贸等状态的照片,在我市非常罕见。通过日本人眼中所看到的镇江,对从另一个角度研究镇江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对于这批可有效补充我市文史资料的老照片,不管从那个角度考虑,镇江都应该将它“拿”过来珍藏。

应许多市民的要求,17日,我们又组织了40多名“老镇江”来解读这批老照片。许多老人激动地介绍城市的变迁,讲述当年的老故事。一些市民甚至包括上海老照片收藏家伍艳女士等也和我们联系,提供他们收藏的一些老镇江的照片。

“西津渡”明义认购老照片回归故里

这批老照片的面世,引起了我市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市民致电我们,希望镇江有关部门像重视《镇江沦陷记》珍贵手稿“回家”一样,让这批老照片回归故里。经我们牵线搭桥,去年11月25日,徐宗懋先生携带这批老照片从台湾辗转来镇,和我市西津渡建设发展公司签订了认购协议。

西津渡建设发展公司负责人说:“当初看到报纸上刊登这批老照片被发现的消息后,我们就觉得有义务购买这批照片,让这些珍贵的资料不要流失。虽然这批老照片直接反映西津渡的并不多,但从整体来看,对镇江文史研究特别是沦陷初期以及市井风貌、城市变迁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作为镇江的企业收购这批老照片留在镇江,也算是为我市的城市建设尽绵薄之力。”

“西津渡历史街区是千年古街区。经过多年保护性开发,如今已初具规模。但在文史资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充实。”据该负责人介绍,目前西津渡建设发展公司正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园建设,陈设历史资料特别是图片资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公司为此正四处收集这方面的史料。这批珍贵的老照片,无疑是很宝贵的史料。等到合适的时机,西津渡将开辟专门的展览场所,展示近代镇江史,这批照片中的精华部分,届时将会得到集中展示。

徐宗懋先生也高兴地表示,这4本相册作为一份完整的史料十分珍贵,现在相册被镇江购藏,应该是这批照片的最好归宿,希望照片能够对研究城市抗战史、文化史等发挥更大作用。在现场我们还发现,另外两本相册中也散落着一些镇江的沦陷期老照片。经初步辨认,其中除了金山的老照片外,还有象山古炮台、“镇江自治委员会”等照片。此外,还有一组日军乘船离开镇江时的场景照片,这些照片均是首次被发现。

此外,徐宗懋先生又向记者展示了两件新发现的日军侵略镇江的罪证。一件是日军占领金山后盖有金山寺印的日本国旗,左侧则注明了时间和地点:“民国廿七年一月”,“镇江江天禅寺”。另一件是一张日军侵华时绘制的“扬子江流域通信图”,在这张地图上,醒目位置标注着“镇江府”。在这张通信图上还有个“秘”字,显示这是一份秘密文档。

徐宗懋先生还带来了一张英国铜版画,这张铜版画描绘的是鸦片战争英军攻打镇江的情景。通过图片下方标注的“west gate”,可以确认这张铜版画反映的战斗地点在西门。据徐宗懋先生介绍,这张铜版画是19世纪英国画家阿罗姆(T.Allom)绘制的。当时镇江是南京重要的外围据点,英军乘舰溯长江而上,攻占了镇江府。此外,徐宗懋先生手中还有一张和镇江抗英有关的铜版画,这张铜版画是19世纪英国画家所绘,在画面背景上出现了金山寺慈寿塔。据徐宗懋先生介绍,他收集了上万张铜版画,但涉及镇江的就这两张,而且也没在其他地方见过。目前这两幅作品已收入了徐宗懋先生编著、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西洋铜版画与近代中国》一书。

去年12月8日是镇江沦陷71周年纪念日,经过我们与西津渡建设发展公司初步整理,在市区大市口广场联合举办了“走进尘封的历史——镇江沦陷记‘影像版大型图片展”,终于使这批老照片与它们的“老乡”见面了。图片展吸引了数千名市民前来观看。日军的侵略暴行,古城的市井风貌,一幅幅70年前的老照片,仿佛将人们又带进了镇江沦陷的那段岁月,给广大市民极大的震撼。许多市民感慨地说:这批老照片真正是“不可多得的记录,不可忘却的历史”。85岁的市民夏镇在留言中说,展览勾起自己对那段苦难历史的回忆。今昔对比,看到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昌盛。“希望这些老照片激励后人!希望世界和平!”在镇读书的外地大学生王友曼在留言簿上写道:“这些老照片激励着我们后辈人奋起前进。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小学生何君蕊写下了“好好学习”四字。

我市老领导,市名城镇江研究会会长钱永波也专程赶来观看展览,并欣然留言:“温故知新,奋发有为。”钱老说,在镇江沦陷71周年之际,报社推出的老照片系列报道和展览很有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他认为,这些珍贵的老照片不但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也让更多的普通市民能够直观地走近这段苦难历史。“记住这段历史不是为了仇恨。以史为鉴,我们当发愤图强。”

镇江日报关于镇江沦陷初期老照片的系列报道,还引起周边不少媒体的的关注。照片涉及江苏南京、镇江、扬州、徐州、常州,安徽合肥、宿州、蚌埠、六安、亳州,以及河南信阳、上海等地。12月11日,这些地方的多家媒体记者及有关文史专家齐聚镇江日报社,“鉴定”这组老照片中有关各自城市的珍贵影像资料。与会者纷纷感叹“实在是太珍贵了!”各地文史专家都说,以前见过一些图片资料,但像这样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的老照片还是首次见到,特别是许多照片填补了当地城建档案的空白。

猜你喜欢
津渡老照片镇江
西津渡古街忆旧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