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台北特约记者 胡又中 ●本报特约记者 周 礼
经过近一个月的“休整”,陈水扁从24日起一连3天到庭接受审讯,这是陈水扁众多弊案立案以来“最密集的一次审讯”,意味着扁案进入审讯关键时期。面对众多亲友纷纷认罪,陈水扁一改此前“一问三不知”的守势诉讼策略,转而“以攻为守”,先是控告检察官、恐吓法官,同时做出为妻子洗钱道歉的姿态,最令媒体兴奋的是,他大爆李登辉和“台联党”拿大陆“金援”、马英九“与男子亲密”的猛料,他在狱中还接受了英国媒体专访,声称自己遭到审判是因为“北京憎恶他”。台湾《联合晚报》的评论认为,陈水扁“统统拉下水”的做法,说明扁已经开始打“混”仗,企图混淆主题。台湾《联合报》的评论称,阿扁为求脱罪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即便司法把扁家弊案办成铁案,陈水扁一家的花招还会不断翻新,台湾政坛注定会因为扁而“意外连连”。
扁在法庭上“四处开火”
据台湾TVBS报道,台北地院从24日起针对扁家四大弊案一连3天密集传讯陈水扁到庭,其中24日上午首先审理龙潭购地案,下午则是审“国务机要费案”。为了准备审讯,陈水扁中止了连续4天的第二次绝食。
24日上午8时50分左右,在警员的戒送、全程录像监控下,陈水扁坐车抵达台北地院。陈水扁的神情看起来很疲惫,穿着皱巴巴的蓝色西装,走路的步伐也有点蹒跚,尤其是一头乱糟糟的头发,和以往梳理得条理分明、油光发亮相比,实在不可同日而语。法庭审判长蔡守训先询问陈水扁“身体状况怎么样”,陈水扁以微弱的声音回答“很不好”,并且一直摇头。不过,法庭内的案情一有变化,陈水扁声调马上变得有力,说到激动时声如洪钟。 陈水扁声音忽大忽小,身体状况变来变去,可苦了严阵以待的医护人员。上午11时左右,检察官建议法庭休息,医生拿来量血压的仪器,希望帮陈水扁量血压,但陈水扁又表示不必,称待会儿还要讲话,他要“撑下去”。
“上半场”还病恹恹的陈水扁,庭讯至中午时,突然精神转好,在庭上大爆各种“内幕”。陈水扁先指控特侦组的检察官都是“政治检察官”,继而恐吓法官说,“栽在各位手中,历史会重新审判,不只我会在人民的法庭,历史的洪流再度受到审判,检察官、审判长、法官们也一定会受到审判”。然后他又爆料称,李登辉从大陆拿了两三亿元新台币的“金援”,也曾经使用警卫的人头来洗钱,特侦组却没调查。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陈水扁在法庭上宣称,马英九和一个被称作“巧克力”的黑人艺人“很亲密”,有一张光盘压在检察官手中,影射马英九搞同性恋。
下午庭审进行到一半时,突然有几位绿营人士闹场,审判长蔡守训立刻命令法警将闹场者架离现场,并宣布庭讯暂停。重新开庭后,关于妻子吴淑珍上次承认的洗钱罪,陈水扁首先说了一番自省的话,称包括太太、大舅子、儿媳妇还有儿子,从来没有一个人告诉他这些事,他“当然非常非常难过和遗憾”。他说,“现在不是封建时代,夫妻俩没有连坐法,但他身为国家领导人,有政治责任、道义责任,所以向全国同胞说声对不起,但绝对没有法律责任。”至于检方称调查局提供的情资报告表明他知情,他称这“完全是罗织诬陷,因为调查局有太多的假情报”。
扁家策略出现调整
对于陈水扁如此辩解,岛内舆论普遍认为,经过多日绝食后陈水扁气色“大不如前”属于正常,但以“一头散发、西装皱巴巴”出现在公众面前则完全是“装可怜”。国民党“立委”帅化民就认为,少吃一两天饭其实没有虚到那种程度,扁是在一开口就说谎,如果真要信扁的话,“别说心脏不好了,头脑也跟着不好了”。
有岛内分析人士认为,事实上,装可怜只是陈水扁应对司法审讯的招数之一。陈水扁已经拟定了一手硬、一手软分进合击的策略,企图塑造受司法迫害的形象。在软的一面,除了绝食之外,英国《金融时报》23日刊登对陈水扁的专访,陈水扁坚称吴淑珍汇钱到海外他完全不知情,“这肯定是错的,我没有管好自己的家人”。陈水扁还拿出他最擅长的招式,将贪渎案上纲为政治事件。他宣称,“每个人都知道,这是百分之百的政治案件”,自己被捕并遭到审判是因为“北京憎恶我”。
在硬的一面,扁系人马则将矛头对准了检方。23日,陈水扁的律师郑文龙公布扁案相关检方侦讯光盘,声称“发现有7大疑点”。郑文龙还直指检方诱导讯问证人,故意遗漏对扁有利的陈述,甚至将律师支开,对陈水扁会计单独问讯。律师团怀疑检察官用挑拨离间式的方式,看起来就像“一群狼扑向一只羊”,并强调将会对4名检察官提出诉讼。24日,郑文龙又在扁出庭前表示,扁案再审下去的话,只会让人“非常忧虑司法的公正在审理过程当中被糟蹋殆尽”,所以律师团将申请移转管辖,改由台北地方法院以外的其他法院审理扁案,以求审判的公平。民进党台北市党部主委黄庆林也呼应称,“台北地院不用再演这场司法大戏,法官干脆直接宣判陈水扁无期徒刑就好了”。
舆论批扁耍花招
台湾《中国时报》的评论认为,扁家弊案开庭前夕,陈水扁绵密出招,不但二度绝食,律师团还公布辜仲谅、陈镇慧等人侦讯录音光盘,质疑证人供述的证据,意图救扁的诉讼策略昭然若揭。但扁系人马除非能发现使检方“一枪毙命”的事证,否则逐一勘验光盘等策略,只是徒然毁损证人和其他被告的社会形象,完全无助陈水扁脱困。
对于陈水扁一系列的动作,特别是人关在看守所里,却能够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不少“立委”直呼不可思议,24日上午纷纷痛批一些部门对扁“太过礼遇”,要求“法务部”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立委”杨琼璎质问“行政院长”刘兆玄:“记者进入监狱里采访,然后在国外媒体这样报道,是在丢我们的脸啊?”国民党“立委”李庆华讽刺说,“专访都可以了,建议扁下次可以在狱中办签书会!”对此,刘兆玄表示,将了解这个情况,一定会追究相关责任。不过,他同时无奈地说,对于社会的情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一步一步来努力、来纠正”。
台湾《联合晚报》认为,扁案的状况仍是大同小异,先是由律师放话质疑特侦组,接着质疑法官,申请转移法院审理,可能觉得强度不够,干脆由陈水扁自己出马,在庭上放话、一个一个“咬”出来,反正不管真假,陈水扁的发言内容,已再度引发媒体关注,如此一来,可否即可转移媒体、甚至法院焦点,陈水扁也在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