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爱
【摘要】 目的 探讨癌性胸腔积液综合胸腔内灌注化疗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36例采用胸腔内灌注化疗和热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55.5%,联合组有效率8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内灌注化疗顺铂联合热疗可以减少顺铂的用量,并能增加治疗效果。
【关键词】 癌性胸腔积液;胸腔内灌注化疗联合热疗
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常提示预后不良,病情发展较快,且易复发,一般治疗方法疗效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局部治疗是目前治疗癌性胸腔积液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胸腔内灌注化疗联合热疗在癌性胸腔积液治疗中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选用2004年2月至2007年9月与我科治疗36例患者均经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肺癌,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37~70岁,平均53.5岁。非小细胞肺癌(NSCLC)29例(鳞癌8例,腺癌21例),小细胞肺癌(SCLC)7例。所有病例胸腔积液量都在中量以上,其中血性积液27例。全部患者在治疗之前均未接受过局部或全身化疗。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联合组18例 。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单纯化疗方法,联合组采用化疗方法+热疗方法。
1.2.1 化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胸腔穿刺排液,排液后向胸腔内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40 ml+顺铂60~80 mg,注药后嘱患者变换体位,以便药物能尽量多的接触癌细胞。术前给予止吐药物格拉司琼3 mg或恩丹西酮8 mg静脉注射,以减轻顺铂的不良反应。每周胸穿排液1次,重复4 周。停药2 周后评价疗效。
1.2.2 热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NRC-001内生场热疗系统,该系统采用高频率的干扰电流,2极对置或4极交叉,在人体深部肿瘤部位交叉产生内生热场。在每次胸腔内灌注化疗后30 min内开始热疗,在3~5 min内,体温可达42.0℃~43.0℃,食管内温度可达40.5℃~41.7℃,治疗时间为60~90 min/次,2次∕周。
1.3 疗效评价参照1980年WHO标准统一评价疗效:①完全缓解(CR):积液消失,至少维持4 周以上;②部分缓解(PR):积液显著减少,至少在50%以上,并维持4 周以上;③无效(NC):积液减少不足50%,或增加但不超过25%。④进展(PD):积液显著增加或患者死亡。CR+PR为有效(RR)。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观察对比
2.2 不良反应 因顺铂为局部中等剂量给药,且已给予止吐药物预防呕吐,故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主要表现为Ⅰ~Ⅱ度的恶心及呕吐,可耐受;也可有Ⅰ~Ⅱ级的骨髓抑制,一般在2~3次后出现,基本为可逆性;还可有轻微的尿素氮升高,停药后可恢复。热疗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偶有轻微的一过性的发热及高血压,无需处置,休息1~2 h后可恢复。观察组毒副反应较对照组少见且轻微,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肿瘤胸膜播散所致弥漫性破坏,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原发肿块位于纵隔或继发纵隔转移或放疗后纤维化所致淋巴管、血管回流受阻、压力增加以及肿瘤细胞分泌释放蛋白因子等因素均可引起癌性胸腔积液的产生。预后不良,病情发展较快,且易复发,一般治疗方法疗效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胸腔内灌注化疗选用铂类代表性化疗药物顺铂,具有广谱、高效、渗透性强及骨髓抑制轻等特点,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有确切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顺铂在胸腔内脏壁两层胸膜间产生化学性炎性反应,导致胸膜黏连增厚、胸腔闭塞达到控制积液;另一方面注入腔内的药物通过细胞间孔向肿瘤组织渗透,对肿瘤细胞产生细胞毒副作用,同时腔内的药物在吸收入体循环后可再次到达肿瘤组织,从而对肿瘤产生相加作用。胸腔内药物保持较高浓度,而血浆浓度较低,这样减少了化疗的不良反应,同时顺铂与胸膜广泛接触,有利于控制胸水[1]。
在热疗过程中,肿瘤组织内温度可较正常组织高5~7℃,且肿瘤组织对热更敏感。高温时癌细胞膜结构遭到破坏,胞浆外溢,致癌细胞死亡。加热使细胞内环境变酸,抵制或阻断了DNA及RNA的合成。热疗可破坏细胞膜的稳定型,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增加了细胞对药物的吸收和渗透,提高了细胞内药物的浓度及反应速度,增加了药物对DNA的作用[1]。热疗可与铂类药物发挥协同作用[2]。顺铂配合热疗,可以减少顺铂的用量,并能增加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海涛,粱彩霞.生物化疗方法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192例临床分析.临床肿瘤学杂志,2004,9(1):55-57.
[2] 刘宝瑞,钱亚萍.肿瘤热化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31(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