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霄飞
最新一届美国奥斯卡颁奖典礼在洛杉矶落下帷幕,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奥斯卡依旧星光璀璨。80年前,1929年首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后仅几个月,美国的“大萧条”便开始了。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和饥饿折磨着无数普通劳动者,成千上万人在绝望中挣扎。而“幼年”的奥斯卡,成为了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个独特缩影。
第一届奥斯卡颁奖礼就像家庭聚会
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美国的电影业也是如日中天。1928年,美国电影业制作完成电影长片500余部,短片数百部。全国23000多家电影院,每个星期都能吸引到多达一亿人次的观众。无声电影继续让男女老少迷恋,新式的有声电影则令人耳目一新。随着电影业规模的扩大,旨在协调电影业内部关系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应运而生,评选奥斯卡奖就是该学院的工作之一。其实,“奥斯卡”并非是那个小金人的本名。据说1931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忽然发现这个小雕像和自己名叫奥斯卡的叔叔长得很像,“奥斯卡”这个名称便不胫而走。
1929年5月16日的首次奥斯卡颁奖仪式,远不像今天这样正式,也没有当今颁奖仪式的悬念———早在2月份,获奖名单就公之于众。整个仪式气氛轻松活跃,就像一次大型家庭节日聚会,只有270多人参加,其中多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会员。没有表演、也没有新闻媒体和影迷的关注,当时的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席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仅用15分钟就颁发完了15个奖项。最佳男演员埃米尔·强宁斯因为要在颁奖仪式举行之前去欧洲,所以提前拿到了奥斯卡金像。强宁斯这一走,开创了两个世界之最:他是第一个缺席颁奖仪式的奥斯卡获奖者,也是最先拿到奥斯卡金像的获奖者。强宁斯生于美国,在德国长大,在演艺事业的顶峰从德国“跳槽”到美国,而他自从拿着小金人离开以后,就再也没有返回美国。强宁斯这样一个欧洲人能够获得最佳男演员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美国电影业对他国文化的宽容。
总统派人致辞“奥斯卡”
“大萧条”刚刚开始的时候,美国的电影业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相反,被经济颓势搅得心烦的人们三五成群地拥向电影院,试图在精神上暂时逃离尘世苦海;失业工人们有的还有些积蓄,很想看两场电影,忘却几分忧愁。因此,虽然经济下滑,电影观众一时间却出现了增长的趋势,电影业也被称为“不怕萧条的行业”。电影业在百业凋敝的环境中“一枝独秀”,奥斯卡奖也越来越正式,堪称星光灿烂,高朋满座。在1930-1931年度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胡佛总统派副总统查尔斯·克梯斯出席并致辞:“今晚,我从我们国家的首都来到你们中间,向电影———世界上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产业当中具有创新思想的人们致敬。”显然,在经济危机面前束手无策的胡佛政府很想从电影业的繁荣中获得一些政治资本。
可是,整体经济形势每况愈下,电影业的繁荣也只能是暂时的。许多人终于到了一张电影票都买不起的境地。由于银行倒闭,电影业融资出现问题,更是雪上加霜。一些电影制片厂破产,电影艺术家和专业人员纷纷失业,从业人员的工资也大幅下降。然而奥斯卡奖帮助美国电影业渡过难关,可以说功不可没。奥斯卡奖所引起的极大关注,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创立者们始料未及的。公众关注就是机会,就是金钱。从当时各类报纸的许多报道来看,奥斯卡奖无疑起到了广泛宣传电影、激发观众兴趣的作用。在第二届典礼上,洛杉矶电台进行了一小时的实时现场转播。从此,每年的颁奖礼都有媒体进行相应报道。1933年,颁奖礼开始在美国全国各电台播出。
奥斯卡成为经济危机下的美国社会缩影
自从电影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关于电影是否会“污染”人们心灵的争论就没有停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不少地方政府、宗教组织、妇女组织人士都认为电影对于社会丑恶现象的不当描绘,事实上起到了教唆不良行为的作用,因此他们采取各种方式,向电影制作者施加压力,时常以抵制影片相威胁。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为电影业发展消除文化阻力异常重要。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仪式,有时就成了电影业表白“净化”决心、争取社会理解的讲台。美国电影业自我审查机构的创立者威尔·黑斯就曾在奥斯卡颁奖仪式上发表过长达50分钟的讲话,要求电影制作人制作具有“良好品位”的影片,这样才会有“良好的生意”。黑斯诚恳劝说电影人不要违反当时社会的道德底线:“不洁净的东西不可能成长,没有活力。当树开始积累枯枝败叶的时候,它就要凋零。名誉如此,生意亦然。”黑斯的呼吁以及随之而来的电影审查制度,固然不利于电影艺术家自由发挥创造力,限制了艺术发展,但是在当时社会观念比较封闭的客观情况下,毕竟为电影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空间。
如果说黑斯关于“净化”电影业的谈话还有两面性的话,那么奥斯卡奖排外趋势的抬头则体现了经济危机带来的文化倒退。在1931-1932年度摄影艺术奖的评奖标准里,加上了必须“在美国摄制”这样一条限制,从而把外国电影拒之门外。这和当时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以邻为壑、提高关税的排外主义做法简直如出一辙。经济危机在某些方面阻碍了文化的交流,却挡不住科技进步的脚步。奥斯卡奖的幼年时期,也是有声电影的成长期。1929年经济危机尚未爆发时颁发的第一届奥斯卡奖,有声电影尚无资格参评。而到了1930年4月颁发的第二届奥斯卡奖,经充分讨论,有声电影终于获得了评选资格。这宣告了有声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终于获得了完全承认。在1930年11月第三届奥斯卡奖的颁奖仪式上,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被授予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荣誉会员称号,并在晚宴后发表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