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高调“借钱”引关注

2009-02-24 12:26
环球时报 2009-02-24
关键词:高调淡化国债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陆 乐 本报特约记者 何 天 本报记者 杜天琦

“希拉里来华推销美国国债。”美联社、法新社等多家西方媒体23日不约而同地用这一标题对希拉里的中国之行进行总结。与希拉里的“推销”遥相呼应的是,美国将在24日至26日连续三天大发国债,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中国学者认为,希拉里这次淡化人权、强调经济的“推销之行”反映出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理想主义淡化,现实主义加强,但她如此高调向中国“借钱”会引人反感。

据美国媒体23日报道,除了向中国称赞美国债权是“非常好、非常安全的投资品”以及美国拥有“当之无愧的、稳定的金融信誉”外,希拉里还大打感情牌,在评价中美关系上做出动情表态。美国《华尔街日报》称,希拉里着力向中国公众阐述了美中经济“相互交织”的性质。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称,希拉里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会见中国代表以及在美国驻华大使馆等不同场合的讲话中,多次用“同甘共苦、休戚与共”这样的词来形容中美关系。

在结束访华临上飞机前,希拉里还念念不忘地说:“我确实相信,中国政府和央行正在做一个聪明的决定———继续投资美国国债。”美国彭博社称,美国将在24日至26日连续发行数百亿美元的国债。新发行的国债需要找到买家,这正是希拉里亚洲行的另一个背景。

然而,中国方面没有正面回应中国会否增持美国国债,只是重申中国使用外汇的原则是安全和保持流动性,中国将根据这些原则来决定今后使用外汇资产的方式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拉里在向中国“借钱”问题上过于高调恐怕会引人反感。在这一问题上,中国政府将根据自身利益作出决定。

除了兜售国债,希拉里对华在政治上的微妙转变也被敏感的媒体捕捉到。法新社23日在“希拉里此行让中国感到安慰”一文中称,中国起初是怀着紧张的心情来看奥巴马政府的,但希拉里“绕开了人权和其他敏感话题,强调大国之间的合作”。德国《每日镜报》称,希拉里不但打消了中国的忧虑,还要求中美共同引导世界战胜经济危机,可见中美友好进入了新纪元。

“德国之声”评论说,希拉里访华是从“理想主义转向务实外交”,认为希拉里“言辞谦和、身段柔软,和在竞选中批评中国的强硬姿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但时殷弘指出,希拉里访华淡化人权虽值得欢迎,但美国用人权攻击中国的这个议题却依然存在。他说:“当希拉里身在中国时,美国国内的反华势力就已蠢蠢欲动,他们抨击希拉里漠视人权,对她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时殷弘认为,在目前经济形势下,由于在经济上对中国有所求,因此美国不会抓住中国人权不放。但这一议题不会就此消失,一旦经济转好,美国依然会拿中国人权说事,中国还是要做好应对准备,但也要做到适度回应。▲

猜你喜欢
高调淡化国债
你永远不知道身边有多少快乐源泉
画与理
财政部进行首次国债做市支持操作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纹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唱高调
做人如何唱好高调
新基金
稳定 衔接 淡化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