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谦锋
2008年,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下,纺织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对于行业来讲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也是变局酝酿的转折年。上月,在“2008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上,围绕“突破与发展”的主题,与会专家纷纷作出了深刻而严谨的分析,共同审视着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寻求破解之道。
树立信心迎接挑战
2008年中国纺织行业走来可以说是一路艰辛。从紧的货币政策,资金无以为继,而资金链的断裂也是众多企业破产的主要原因;用工成本提高,原料价格动荡,成本控制难度加剧,使本来渐薄的利润被蚕食;美元与欧元贬值前仆后继,出口形势严峻;金融危机重创需求,出口再受打击;国内需求有待进一步开启,压力无法转移和缓解。
据有关部门统计,受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影响,到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增长幅度已连续五个季度出现下滑,出口交货值、工业增加值增幅明显回落。今年以来。中国对美服装出口下降,一直徘徊在3%以下;今年我国对欧洲出口增长较快,但也表现出了后劲不足的疲态;中国对日本出口相对稳定,但对香港、土耳其、东盟等转口市场下降,其中土耳其同比增减104.12%、加拿大同比增减65.45%、非洲同比增减31.56%、东盟和香港同比增减37.33%和13.69%。从这些可以看出这对我国服装出口的影响可见一斑。
“世界贸易受金融危机影响,趋势减缓但不会停止,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在全球产业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趋势不可阻挡。”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指出。亚洲对欧盟、北美、中东、非洲及亚洲内部的贸易量持续增加,以中国为代表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地区以稳固了在全球供应量中的地位;欧盟内部、北美内部的贸易量逐渐减少,全球纺织服装市场配置的天平已毫无悬念地向亚洲倾斜。从目前的世界贸易情况来看,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率持续领先,基数远大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而且中国对欧盟出口虽有波动,4n_-直保持正增长,基数亦非其他国家和地区可比,此外。欧美日三大市场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建立的依赖性绝非能轻易改变。虽然在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纺织服装在世界的出口地位并未改变。
“金融危机使经济增长驱动力转移,启动国内消费增加投资是关键。”孙瑞哲这样表示。在各领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国内个人的消费是仅次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远远高于净出口和政府消费。而随着消费结构优化和升级加快,消费支出重点发生转移,生存型和实物消费比重逐渐降低,服务性消费比重不断提高,新型消费品销售快速增长,高科技产品成为市场新宠。而有关调查显示2008年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消费占总消费额四分之三,新兴中产阶层(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个人)大幅增加,15%消费者愿意多支付至少60%价格,购买高端产品,这说明高端产品需求加速。另外,调查还显示,消费者更加关注价格和功能,对环保产品强烈偏好。
科技含量低一直是我国纺织服装的软肋,而如何提高科研水平,也正是提高我国纺织业发展与出口的关键,目前,各主要发达国家发展趋势也将产品高端化作为走出困境的一条生路,如美国以将计算机辅助织物评测、纺织资源保护、智能传感技术在纺织上的应用、产业用纺织品作为主要研究项目,欧洲也将新型特种纤维和复合纤维、纺织原料的功能化生物材料、生物技术和纺织环保加工技术作为重点领域,而日本更以纳米纤维和纳米空间技术、仿生学纤维和高技术纤维、纺织生产技术和机器人技术作为科研的“杀手锏”。
面对中国纺织今后的发展,孙瑞哲谈到,世界贸易受金融危机影响,趋势减缓但不会停止。目前全球纤维消费量仍然稳步提升,人均纤维消费量缓步增长。中国在全球产业布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纺织工业通过技术进一步形成的规模和配套优势绝非轻易被取代。而作为重点市场,欧美日是我们需一直重点研究与关注对象。孙瑞哲还强调,金融危机使经济增长驱动力转移,启动国内消费是关键,产业用纺织品、区域发展不均衡、产业配套完善和社会零售总额持续增长使拉动内需空间巨大。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消费者对产品需求向多层面发展,价格、质量、功能、环保是主流消费需求。前沿研究是发达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掌控技术制高点也应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必备课题。可以说,摆在中国纺织业不光是困难,更兼有机遇与发展,正如孙会长说的,“我们的成功之路就是有效控制和降低成本,捕捉和创造有效需求。”诚然,信心之下的中国纺织一定会有一个长远的发展。
金融危机下看金融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向纵深发展,直接导致了世界各国金融市场动荡与通货膨胀率上升,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减速,进而呈现出“滞胀”趋势。而国内出现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使得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外贸也受-到了很大冲击,部分行业与企业经营困难。面对国内外一系列不利因素,国家及时调整宏观政策的方向、重点和力度。总体来说,在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我国仍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
金融危机造成我国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长呈现出放缓态势,据统计,1-10月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增长2.8%;纺织纱线、织物及制造品出口增长20.6%;鞋类出口增长16.3%。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超过预期。”
而对于2009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范剑平总结道,200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冲击,我国对外依存度和净出口率达到历史最高点时突然外需大幅减少,困难大大超过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众多专家均指出,此次经济危机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首次出现同步衰退,世界GDP60%的经济体2009年可能会出现同步衰退的现象。
范剑平还指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尽管我们面临不少困难,但我国内部需求的潜力巨大,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意识和能力较强,世界经济调整为我国加快结构升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等带来新的机遇。只要我们及时果断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就一定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范剑平的言辞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经济界专家的信心。
众多专家也纷纷表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仍处于下滑、止跌的调整初期,而企业在保持信心的同时,范剑平还为企业出招,认为保存实力,生存才是硬道理,主动收缩,现金为王,做好国内外应收账款的管理,从库存调整、
产能调整到价格调整,一切围绕现金流主动调整。另外他还谈到,企业的兼并重组还是实质性动作的好时机,不要贸然抄底;好企业可以选择对象,吸收人才,储备投资项目,准备出击。
“2009年下半年国民经济处于底部整理和酝酿复苏的阶段。”范剑平这样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纺织工业的巨大产能需要消化,淘汰落后产能,为先进产能的投资腾出空间,中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经过调整后将大大提高。企业要做好先进产能投资项目的前期准备,以内需升级为对象,以研发和销售渠道价值链两端与生产环节联动为特点,以国内投资与走出去为整体来考虑新的发展战略,推动纺织业的国际化运作水平。争取股票上市、企业债券新融资渠道与争取银行贷款并重,引导国内资金进入纺织创新发展过程。
让哭泣的曲线微笑转型
像众多专家所说,中国不缺好的制造商,而缺好的品牌商,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把这一现象形容为“一条哭泣的曲线”,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很强,但研发能力和品牌能力都非常弱,形成了两头低中间高的弧线,而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大家知道美国除了输出商品外,更重要的是还输出品牌,所以想到美国我们想到是可口可乐、星巴克,想到耐克,在这方面我们也要大力推广我们的品牌和文化软实力。而李光斗先生则认为,越是箫条年代,越是企业建立品牌的最佳时机。
作为著名品牌营销专家,李光斗认为通过“先插位再升位”来实现品牌的营销。插位是通过打破市场原有的竞争地位排序,使“后进”品牌迅速成为行业领导品牌的营销新法则。李光斗把它形象地说为“就是当全世界向左转的时候,你就要向右转。”
要提升品牌影响力,企业就要对其品牌实施一个长久的战略规划,在战略规划方向的问题上,李光斗有着深刻的见解。品牌年轻化,相信没有年轻人愿意和母亲用同一款的产品,而品牌年轻化也彰显了品牌的活力与发展潜力。品牌差异化,LV告诉你,一个人只能买一款包。用科技含量,发掘品牌的核心价值,塑造专家形象。传播品牌故事,丰富品牌内涵,达到消费者与品牌的沟通,相信“情定法拉”凄美的爱情打动了众多消费者,也对品牌的内涵有了更多的认知。
另外,李光斗还谈到使品牌提升要进行的三个转变,要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牌、从卖一次性品牌到卖忠诚品牌、从卖一次性品牌到卖忠诚品牌的转变。最后他还表示中国经济有非常大的修复能力,就是处于低谷的时期不超过两年,相信我国经济很快就可以复苏,这源于中国经济并不是纯外向型的经济。通过这一调整期,相信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品牌开拓方面将会有一个长足的进步。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表示,纺织行业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最近中央在制订产业推行计划,已经把纺织列入到第五位的支柱产业地位。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在纺织行业的努力下,我们更有信心赢得挑战,促进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