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救棉农 先振纺织

2009-02-23 05:56
中国纺织 2009年1期
关键词:棉纺织棉农棉花

徐 寰

由于金融危机等问题使得外部环境恶化,以及行业长期存在的政策痼疾,棉纺织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最终造成棉花需求疲弱和价格不振。简单的在收购和储备环节保护棉农的利益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如同中医治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疏通整条经络,才能真正治好病。国家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重振棉纺织产业,这不仅是解决棉纺织产业当前的危机,更是维护中国纺织产业链优势、保护棉农利益的根本之策。

棉花收储难做救命稻草

2008年,棉花市场熊途漫漫,从3月6日的16365元/吨一路下行至10月6号的12627元/吨,待到新棉上市,创纪录的800万吨棉花产量并没有带给棉农丰收的欢欣,棉花价格开始破位下跌,11月12日,跌至10155元/吨。如此低价,已经大大影响到棉农的收益。10月,国务院先后出台共计122万吨收储计划,以稳定棉花价格,保护棉农种棉积极性。随后的12月12日,国务院再次批准以12600元/吨的保护性价格新增收购150万吨国产棉花,至此,总收储量已占到今年全国棉花产量的1/3还要强,这无疑彰显了国家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价格的决心。

然而,收储政策真的实现了平衡物价、提高棉农收益的效果吗?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详细了解了各个相关情况,得到的答案并不令人乐观。

实际情况是棉花市场的反应并不如人意。由于交储条件苛刻,大多数棉花企业难以提交,竞拍成功率较低,皮棉现货价格并没有出现太大反弹。截至本文发稿前的12月19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为10891元/吨,只比一周前的10825元,吨的价格稍高一点,远低于12600元的/吨的收储价格,仍处在2008全年棉花市场的价格谷底。同时,对于棉农来说,政策出台前后,收购价格一直维持在2.4元/公斤以内,没有任何上涨的迹象。到2009年1月中旬,国储停止收购后,大量的棉花还是需要市场自身来消化,以现在的价格走势看,国家付出三百余亿元代价的大幅收储既未能真正惠及棉农,也没能改变棉价颓势,政策的力量终究败给了市场。

政策制定者没有想到的是,代价沉重的三百亿资金难做处于危难之中棉花市场的救命稻草。

一叶背后的深秋

在棉花市场一叶寒意的背后,是棉花下游行业——棉纺织业的深秋。

原料成本在纺织品的生产成本中占有较高比例,棉纺厂生产棉纱的成本中,70%以上是棉花成本。因此,降低原料成本在企业经营中一直具有重要地位,面对屡创新低的棉价,棉纺企业却没有购棉热情,岂非咄咄怪事?

许多人认为,9月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入,其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外贸依存度高达30%的我国纺织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订单下降,从而最终造成原料需求的萎缩。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对此表示了不同看法,他指出“棉纺行业的困难不能完全归咎于国际金融危机,长期以来国内一些政策对棉纺行业发展的抑制使得棉纺企业逐步病入膏肓,深陷困境。当前的情况是:许多棉纺企业已经难以为继,深陷亏损的境地,不是不想买棉花,而是根本没钱买。”

2008年3月两会召开,确定了“保增长、控通胀”的宏观政策,汇率、利率政策双管齐下,人民币的升值、不断的加息,以及之前为“减顺差”而不断下调出口退税,使出口依存度很高的纺织行业的宏观环境急转直下。加之今年开始施行的《劳动合同法》,也使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纺织行业人工成本显著增加。这一系列政策严重抑制了纺织企业的出口能力和盈利能力,到今年8月份,棉纺织全行业2/3的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0.23%,亏损企业亏损额3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亏71.9%,国有棉纺行业亏损面已经达到43%。

对于棉纺行业而言,除了近年来的上述政策影响外,还存在一些长期无法解决的历史问题,使得棉纺行业一直背负着额外的负担。棉纺行业作为涉农产业,购买棉花后可抵扣的进项增值税为13%,而销项增值税缴纳17%,棉纺企业多承担了4个百分点的税赋。与其他工业企业和纺织产业链下游企业不同,棉纺企业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增值税高征低扣的问题,这相当于给本来就利润微薄的棉纺企业增加了税赋。这个当年具有明显阶段性的政策却成了困扰棉纺行业十几年的痼疾,在企业还有一定利润的情况下,尚能忍气吞声,在如今生存都成了压力的时候,因为高征低扣流失的现金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同时,国家出台的以保护棉农为目标的棉花政策也总是以伤害棉纺产业为代价。滑准税,为了鼓励棉纺企业购买国产棉花而出台的保护性政策,造成的最终结果只是让我国的棉纺织行业以高于国际同行数千元/吨的原料成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金融危机的到来更是雪上加霜,棉纺企业终于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2008年1~10月,我国棉纺纱产量同比增幅下滑8.02%,同期出口棉纱线17.61亿美元,同比增长6.8%,仅按人民币升值比计算纱线实际同比下降1.25%,棉织物也一样,人民币结算,收入缩水。企业开始放弃生产全棉产品,转而购买价格较低同时与国际接轨的粘胶、涤纶等原料,迫于现金流压力,不再有资金囤积棉花,而是随用随买。我国棉花产量的90%以上用于纺织,两个产业休戚相关,棉纺行业挣扎至此,棉花市场的惨淡不难理解。

提振纺织是共赢之策

棉纺行业是整个纺织服装工业的基石。其产值占整个纺织工业产值的30%以上,棉纱、棉制面料及纯棉服装出口占到整个纺织服装出口额的40%,棉纺织产业的困难基本上反映出整个纺织行业面临困难的现状。纺织行业的产业链条很长,从棉花、化纤等原料生产一直到下游的印染、针织、服装、纺机等。每个产业环节都可以形成一个单独市场和利益群体,但是始终要看到这一产业链条的紧密联系,简单地在收购和储备环节保护棉农的利益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如同中医治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疏通整条经络,才能真正治好病。国家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重振棉纺织产业,这不仅是解决棉纺织产业当前的危机。更是维护中国纺织产业链优势、保护棉农利益的根本之策。正如徐文英副会长说:“有关人士呼吁救棉农,说棉农在哭泣,现在我认为棉花价格下降的直接原因在于棉纺企业困难,造成生产下降,需求减少。要救棉农,先振纺织。”

值得欣慰的是,当此严峻之时,工信部最近表示。2009年首要工作将落实受金融危机冲击严重的9个行业的扶持政策,这9个行业其中就包括纺织行业,同时强调,该振兴规划既不是“十二五”规划,也不是中长期意义上的规划,而是为了解决当下的困境,突出重点制定的振兴规划,目的在于对工业领域的深层次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政策,达到重点行业的振兴。

猜你喜欢
棉纺织棉农棉花
棉花是花吗?
黄道婆
棉农
中棉行协发布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
“卓郎”2018年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发布
2017年中国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发布
雪白的棉花堡
新疆昌吉农户采用棉花塑型高产技术行为的实证分析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