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娟 刘建芳
摘要:《红楼梦》通过甄士隐一家的不幸遭遇,从而寓意了贾家将由兴盛走向衰亡这一深刻主题。
关键词:《红楼梦》;甄士隐;悲惨命运;封建社会;崩溃
《红楼梦》通过塑造贾宝玉这个封建社会叛逆者的人物形象,深刻地揭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衰亡的历史趋势。在第一回中的人物甄士隐即是提系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在贾府的主要人物还未出场之前,曹雪芹先写了小乡宦甄士隐一家的不幸遭遇,从而寓意贾家将由兴盛走向衰亡的深刻主题。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道是,人若倒霉,喝口凉水也塞牙。《红楼梦》这部小说的开篇人物甄士隐,就是这样一位倒霉的主儿。按书中介绍:这甄士隐本系当地的名门望族,家住姑苏城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这位甄士隐娶妻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义,士隐本人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种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物;只是一件不足:年过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小英莲长得粉妆玉琢,乖巧可喜,父怜母爱,如同掌上明珠一般。另有男仆霍启、丫环娇杏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也可推为望族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妻贤女乖的乡宦之家,却突然祸从天降,不幸连连。先是元宵佳节,家人霍启带英莲前去观灯,结果爱女丢失,骨肉分离。英莲谐音应怜,即后文的香菱。书中称她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她被人贩子拐走,后来被“百万皇商”薛蟠霸占为妾。继之因“葫芦庙”失火,将一条街烧得“火焰山”一般。只可怜甄家就住在庙的隔壁,早已成了一堆瓦砾场了。这位甄爷只得去乡下田庄上去住,偏值近年水旱不收,盗贼蜂起,难以安身。这里请注意,曹雪芹只用这寥寥数语,既写出了甄士隐家破人亡的不幸遭遇,也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须知道当时正是被史学家标榜所谓的“康乾”盛世。曹雪芹一石二鸟,给人们以无限深刻的遐想。在辗转元计之下,只得将田地产业都折变了,携了妻子家人投奔他的岳丈家去。谁知世间冷暖莫测,人到了这般境地,亲也不亲了。根据书中介绍:他岳丈名唤封肃,他家里虽然富足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对女儿女婿非但不予同情,反而时常抱怨,并趁机半用半赚甄家的余财。事情到了这种地步,过惯了小康生活的甄土隐,再也没有了观花种竹、酌酒吟诗的闲情逸致,不久便“急忿怨痛”、“贫病交攻”,勉强支撑了一两年,竟逐渐地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来。一日因听了跛足道人的《好了歌》而彻悟,最终跟随了那跛足道人遁入空门而去。
这里,无论是跛足道人的《好了歌》,还是借甄士隐之口而作的《好了歌·注》,都非常精彩,全文充满了辩证法和人生哲理。尤其是甄士隐对《好了歌》所作的注解,更是为世人特别是那些“翻过筋斗来的”人们所涕嘘共鸣。下面不妨抄录如下:“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住日后作强粱。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我们把这一段文字译成现代的文字即是:看那住房简陋厅堂空荡荡,当年可是朝笏堆满一床床;在那长满衰草枯杨的地上从前曾经是浓歌艳舞的演出场;蛛丝网结满了画栋与雕梁,如今绿纱却又装在蓬窗上。说什么胭脂浓水粉颇香,怎么两边鬓发转眼白如霜?昨天还在黄土山上埋白骨,今夜就在红绡帐里结成双。原来财势惊人金银满箱,转眼便成乞丐落得人诽谤;正在感慨别人寿命不久长,哪知自己回到家中便死亡?尽管自信教育子女有良方,也难保他们以后拦路劫抢。当年费心挑选公子做女婿,谁知她后来沦落成为妓娟:只因贪心嫌那乌纱帽太小。于是营私舞弊致使锁枷扛:昨天还在哀叹破袄太寒酸,今朝又嫌紫色蟒袍拖地长:吵吵嚷嚷你刚唱罢我登场。忙忙碌碌反把他乡作故乡;这些行径多么可笑又荒唐。到头都是替人辛苦替人忙。曹雪芹的这一番议论,借一个落魄的乡宦之口说出。读后不禁令人拍手叫绝,解得何其精彩。又何其入木三分啊!难怪那位跛足道人听后也拍掌大笑,直呼“解得切!解得切呢!”
对《红楼梦》第一回有关甄士隐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写,在整篇小说中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据曹雪芹之好友脂砚斋的评价是:“不写荣国大族。先写乡宦小家,从小到大,是此书之章法。甄士隐在本地推为望族,宁荣二府则天下推为望族,叙事有层落。”又曰:“找前伙后,士隐家一段小荣枯至此结住,所谓真不去假焉来也。”(甲戌本第二评语)这就等于告诉读者,小说是以当地望族甄士隐的叫、荣枯”引出天下望族贾家的“大荣枯。”作者把宝黛爱情的悲剧,把贾府由盛而衰最后败落这一主题,首先从甄士隐的经历这个雏形中预演出来,并以这个人物的大彻大悟预示了小说主人公贾宝玉未来相类似的结局,可谓构思精巧,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