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 林
摘要:汉语的量词和英语的单住词均表示计量单住的词,一般认为它们与名词或动词的固定搭配是任意的,本文运用隐喻、转喻及“界”理论。来阐释量词概念意义形成的认知机制,以证实其意义形成有一定的理据性。
关键词:量词;单位词;意义形成:认知机制
1、引言
量词是指表示计量单位的词。在汉语中它是实词类的一种,一直被普遍地使用着。从我国最早的甲骨文中,我们发现殷商就有了度量衡、容器以及货币的单位计量词,后来逐渐丰富与发展,到了现代常用的量词已达五六百个(郭先珍,1987)。量词应用的普遍化是现代汉语的一个主要特点之一。名词和量词的搭配,动词与量词的搭配,习惯性都很强,这也给外国人学习汉语造成不少困难。在英语的词类划分中没有量词这一独立的语法范畴,有的语法学家把表达英语中“量词”概念的一类词归为名词的属下,称为单位词(partitive或unit words)(R·Quirk,1972;章振邦,1997)。无论是汉语的量词还是英语的单位词,在使用中,一般认为它们与名词或动词的固定搭配是习惯性使然,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者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但笔者认为量词在范畴化过程中,是经过人类初民对客观世界不断体验,运用一定的认知机制,对其概括与分类,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一个范畴。那么量词概念意义的认知机制是什么呢?本文试图用隐喻、转喻及“界”理论,来分析并阐释量词概念意义形成的认知机制,以求对量词搭配历来是任意的这一观点予以新的认识,
2、汉英量词的分类
2.1.汉语量词的分类
关于汉语量词的分类,许多语法学家有不同的标准及方法,因而分类体系也略有差异。吕叔湘把量词分为九类,即:1、个体量词2、集合量词3、部分量词4、容器量词5、临时量词6、度量量词7、自主量词8、动量词9、复合量词(吕叔湘,1983)。黄伯荣、廖序东分为3类,即:1、物量词:1)专用的:(1)度量衡量词(2)个体量词(3)集体量词(4)不定量词2)临时借用的:(1)借自名词(2)借自动词2、动量词:1)专用的2)临时借用的:(1)借自名词的(2)借自动词的3、复合量词(黄伯荣、廖序东,20021。各家学派,自成体系,大同小异,但基本上都涵盖了量词所能表示的各种计算单位。笔者根据各家之言,尝试将最常用的量词分为3大类(主要依据《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附录《名词、量词配合表》),即:
1、物量词:
1)个体量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块、架、只、辆、首、句、幅、座等
2)集体量词:对、双、副、批、群、帮、班、伙、套、串,包括不定量词:些、点等
3)容器量词;碗、杯、瓶、盆、桶、缸、包、袋、篮、筐、盒、盘、筒、管、车、箱等
4)度量衡量词:寸、尺、丈、里、亩、顷、斗、升、斤、两、吨、磅、克、米、元、角等
2、动量词:次、回、趟、遍、场、下、遭、番、阵,包括临时借用的:笔(画一笔)等
3、复合量词:人次、架次、秒公方、秒立方米、吨公里等
2.2.英语单位词的分类
R·Quirk将单位词(partitives)分为3类:1、量度单位词2、特殊单位词3、一般单位词(R·Quirk,1972)。Geoffrey keeh&Jan Svartvik把单位词(Unit Nounts)分为4类:1、集体单位词2、一般单位词3、度量单位词4、特殊单位词(Geoffrey Leech&Jan Svartvik,1974)。国内著名英语语法学家章振邦将英语单位词(Unit Noun)分为6类,较为详尽且系统(章振邦,1997),即:
1、一般个体单位词:piece biI item article
2、形状个体单位词:cake bar drop ear flight grainhead loaf lump shce
3、集体单位词:group band pack troop party gangherd floek school team
4、容器单位词:bottle bowl pail bucket dass Cuphandful armful trainload
5、度量衡单位词:yard quarter dozen ton poundgallon inch kilo acre
6、动作状态单位词:fit peal flash display bumt attaek
3、量词概念意义形成的认知机制
3.1.隐喻
当代认知科学普遍认为,隐喻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活动,它在人类的范畴化、概念结构、思维推理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词类角度分类,隐喻可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副词性和介词性5种隐喻(王寅,2007)。但笔者认为很多量词也是从名词的本义通过隐喻的扩展机制发展而来的。人类往往根据两种事物的“相似性”,用表示不同形状的量词计量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汉语表示条状的量词有:支、枝、条、根、株、杆、棵、段、股等。“枝”名词本义为树干旁出的支条,“枝叶益长。本根益茂”(《国语晋八》),后隐喻为量词,多用于杆状之物。“支”名词意为枝,“本支白世”(《大雅文》。“条”本义为枝条,小枝,枝日条,干日枚。“根”名词为草木的根,“(水)集于草木,根得其度(《管子》)。”“杆”本义指长木棍,后指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以上这些名词都根据隐喻的扩展机制引申为量词,多用于计量条状的名词。同理表示丝状的量词有:线、缕、丝、绺等。“缕”名词本义为麻线;线,后凡物细而长者皆称缕。“绺”意:十缕为绺,凡丝缕编成的线皆日绺。表示薄片状的量词有:页、层、片、面、扇、贴、沓、叠等。“页”同“蕖”(植物的叶子),书册中的一纸谓一页,后指片状物。“片”本义分开;剖开,后指物之薄而平者叫片。表示小块状的量词有:块、枚、瓣、节、团等。“块”本义土块,“(重耳)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左传》)”,后取其形状,用于量词。“瓣”本义指瓜子仁,后指花瓣儿,引申为量词,表示形似二物的东西。表示颗粒状的量词有:粒、颗、点等。“粒”本指谷米之粒,后凡细小之物常以粒计。“颗”指圆形或粒状物,如:“红颗真珠诚可爱,白獗太守亦何瘢(白居易)。以上这些表示不同形状的量词都是通过隐喻认知机制,从最初的名词本义取其形,摹其状,引申发展而来的。英语中的形状个体单位词也正是通过隐喻,取此形状,计量他物,如:a cake 0f soap/ice一块肥皂,冰,a grain of rice/sand/salt一粒米,沙子,盐。“slice”指(切下的食物)薄片,所以常与薄片状的东西搭配,如:a slice of bread/ham/cake/pie/apple/cheese一片面包,火腿,蛋糕,馅饼,苹果/干酪,“lump”指不定形的块状,如:alump of coal/butter/clay/gold
一块儿煤,黄油,土,金子。至于英语中表示“群”概念的许多单位词更是摹拟各种形状的群体,其千姿百态让我们汉译时颇费一番心思,如:army,band,bevy,cloud,cluster,colony,con-pany,covey等等。
3.2.转喻
转喻和隐喻一样是另外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有的语言学家甚至认为,转喻比隐喻更为基本的意义扩展方式,因为我们首先会通过接触或邻近来认识事体之间的关系。它所涉及的是一种“接近”和“突显”(salience)的关系。在名词意义扩展为量词意义过程中,往往以该名词所表示的部分来替代计量其整体。其扩展依据是转喻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部分具有便于人们识别该事物的突显属性,也就自然可以代替该事物的整体,用以计量该事物。如:汉语中的“头”本义指人体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最前部分,最具有突显属性,所以可以扩展为量词,来计算人或动物,在古代“头”可以计人数,春秋元命苞有九头记,记人皇兄弟九人之事。“头”也可以用来计算牲畜,《汉书》里有“获马牛羊驴橐驼七十余万头”。由于量词具有规约性特征,人们才逐渐加以区分,用“头”多计算牛、驴、骡、羊等家畜,而计算人则逐渐退化消失了。后来又运用隐喻引申,计量形状象头的物体,如:一头蒜。英语中"head'可以用来代替人,如:$50 a head每人50美元,甚至可以指首要人物,a head of the family一家之主。也可以计量一些牲畜,200 head of sheep二百头绵羊,20 head of cattle二十头牛,6 millinon head of livestock六百万牲畜,也有隐喻性用法,two heads of cabbage两棵卷心菜(摹状卷心菜的外形)。汉语的“口”是指人或动物饮食和发声的器官,其重要性具有突显属性,用它可以代替整体计量人或动物,作为量词“口”与“头,t的发展逐渐各司其职,“口”主要用于计量人,如:五口人,而“头”则用于计量家畜,如:两头牛。猪是人类获取肉食最重要的家畜之一,所以量词“口”和“头”都可以用来计量。另外,口指刀刃,所以可以计量刀类,如:一口钢刀,一口宝剑。口通过隐喻扩展可以形象地计量井、缸、锅等一头有口的物体。再有以口作为容器,来计量所能容纳的量,如:一口饭,水,痰,唾沫,牙齿等。这一点英语用mouthful来表达:amouthful of food一口饭,take amouthful of water喝了一大口水。
3.3.有界与无界
有界与无界的对立是人类一般认知机制的一部分,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概念之一(沈家煊,1995)。人类在对事物的认知中为了整体把握和认识事物,必然要给认知对象指派一个结构边界。而这结构与边界统一体的倾向事实上是人类世界经验的结晶,它能帮助人类清晰地把握和认知客体,不至于混乱。客观事物占据一定的空间,事物在空间有“有界”和“无界”之分。有界事物是个体,是可数的,有自己适用的个体量词,而无界事物是非个体,是不可数的,没有适用的个体量词,于是只能使用其它一些量词,使无界概念变为有界概念,便于人类认识和把握这些无界事物,换句话说,几种量词是基于人类认知客观事物的需要而产生的。这些量词包括度量衡量词、容器量词、不定量词和动量词,下面逐一分析:
3.3.1,度量衡量词
人类为了认知不可数的无界物质,必须使它有界化,这样便于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商品交换,更好地生存,而度量衡量词的产生恰恰适应了人类社会生存及发展的需要。如:在物物交换中,两张兽皮可以换一斤盐或五斤肉。同样,a quarter of milk可以换a yard of cloth。可见加上度量衡量词就可以使无界物质变为有界物质;是人类认知非个体客观事物一个重要方法之一。
3.3.2.容器量词
人类初民在自身生存的过程中,逐渐研制出了多种容器以便于生活。如汉语中有:鼎、瓢、尊、鬲、甑、箪、觚、卮,觥、罐、缸、碗、盆、瓶、盒、桶、盘、杯、壶、筒、包、袋等,英语中有:bottle,bowl,pall,pot,bucket,glass,cup,basket,bag等。这些容器主要用于盛食物及酒水,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也用来作彼此交换或馈赠无界物质的计量工具。如:成语“箪食壶浆”,箪:古时盛饭的圆形竹器,意思是古时候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盛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鸿门宴》中记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卮”:酒杯,“斗卮”:盛一斗酒的大杯。可见这些容器名词都可以借用为量词,以量化那些无界物质,如:一杯酒,一桶水,两袋面,一罐盐,一缸米等,英语有:a cup of tea,a bottle of milk,a glass of wine,a bowl of rice.two spoonful of coffee,a sack of flour,a tankful of oil.a truckload of steel,a trainload of timber等等。
3.3.3.不定量词
不定量词也称部分量词,属于集体名词的一种,汉语主要有:些、点、把、卷、片、团、层、剂、滴、篇等,这些量词可以把无界物质有界化,主要用来计量不可数名词,如:厚厚的一层冰,几滴眼泪,抹一些石灰,一点儿氧气都没有,一卷白纸,一片云彩,一团毛线。一篇日记等等。英语也运用一些表示部分概念的单位词与不可数名词搭配,使这些名词所表示的物质具有个体性,即有界化,如:a drop of oil一滴油,two rons of bread两卷面包,a heap of snow一堆雪,a large pile of grass-大堆草,afilm of dust薄薄一层灰尘,a Iayer of jam一层果酱,gouts of blood几滴血,a bit of time一点时间,a speck ofinterest一点兴趣等等。
3.3.4.动量词
沈家煊在“界”理论的基础上,将动词分为“事件动词”和“活动动词”,前者表示的动作在时间上不但有一个起始点,而且有一个内在的自然终止点,因而是“有界”的:后者表示动作虽然有起始点,但没有一个内在的终止点(或者说终止点是任意的),因而是“无界”的(沈家煊,1995)。如:“吃”是活动动词,“吃饭”,是无界的,如果中间加上数量词为,“吃一顿饭”,就使动作有了自然终止点,成为有界的动作。
4、结语
量词是汉语普遍使用的重要词类。英语的单位词虽说归为名词的一种,但在英语表达中也起着重要独特的作用。人们在掌握和运用它们时,往往关注的是它们“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和任意性,但我们在深入探究它们概念意义的认知机制时,就会发现它们的意义扩展有一定的理据性。这些认知机制的方式是相互渗透并交叉运作的,共同推动名词向量词或单位词概念意义的引申发展。
以上我们更多的是探究汉语量词与英语单位词概念意义认知机制的共性方面。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汉英属于两种不同体系的语言,各自发展都遵循着自己独特的语法规律。汉语的量词丰富大概与汉语的文字具有丰富的象形性以及是“意合”语言有关:而英语所具有“形合”的特点,要求名词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并且有冠词和一些屈折语素加以标志,这样英语的单位词与汉语的量词相比,其重要性和数量都显得逊色一筹。或许还有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原因需要进一步挖掘。我们认为,只有深入剖析它们的共性和个性,才能真正认识和掌握这两种词类的来源与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