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 晓
2009年3月27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让中国海外并购蒙上了一层阴影,澳大利亚财政部长斯旺宣布,否决了中国五矿收购澳大利亚矿业巨头OZ Minerals公司的交易。这是近期中国企业在澳并购中首个被否决的交易。当前全世界经济还尚未走出冬眠期,新贸易保护主义再一次蠢蠢欲动,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一、金融危机与新贸易保护主义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次危机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此次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2009年全球经济将收缩1.3%。发达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3.6%,日本经济将下降6.2%,欧元经济区将下降4.2%。本来人们以为,亚洲经济会与美国经济危机“脱钩”,但实际情况是,亚洲经济衰退程度大大超过美国,2008年第四季度GDP增长:美国—6%;欧元区—6%;日本—13%;新加坡—16%;韩国—20%。
新贸易保护主义(New Trade Protectionism)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它区别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传统的贸易保护,在发达国家多表现为关税壁垒,在发展中国家则多表现为政府对进口贸易及外汇的管制。新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70年代的美国,于二十世纪80年代全面兴起并形成一股浪潮迅速席卷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一改往昔的低调风格,改头换面,以另一张面孔高调出现在国际贸易舞台上。其“理念”在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中随处可见。主要是通过非关税限制的行政法律措施和对不盈利的工农业部门给予补贴,以达到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保护其已有市场的目的。自从这种政策兴起之后,非关税壁垒已经取代关税壁垒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从性质上讲,它是一种短视政策,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危害甚大,最终也将损害实行这些政策国家的自身经济发展。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与危害
纵观世界贸易史,不难发现,伴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剧烈变换。贸易保护主义一直若隐若现,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与国际贸易本身历史一样悠久,最早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甚至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纪,几个世纪以来,贸易保护主义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由传统意义上形式单一的贸易保护演变为了当今形式多样、内容繁杂的新贸易保护,尤其去年的金融危机以来。当前在国外流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有五种表现:
第一种就是技术壁垒,技术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类,它以技术为支撑条件,即商品进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检验程序以及包装、规格和标签标准等,提高对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保障国家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
第二,绿色壁垒,是现代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口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
第三,蓝色壁垒,蓝色壁垒是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蓝色壁垒由社会条款而来,是对国际公约中有关社会保障、劳动者待遇、劳工权利、劳动标准等方面规定的总称,它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相辅相成。发达国家逐步强化社会职能壁垒的功能,推行新的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的标准。
第四,利用WTO允许的条款和例外条款进行贸易保护。
第五,利用契约型的协议,关税申请保护,使非成员国遭受高壁垒,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是现在发达国家更倾向使用的一种方式。发展中国家相对采用的都是传统手段,我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将促使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继续恶化,贸易保护可能形成一场贸易战争。贸易保护主义,无论新旧,其中心思想是一样的: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会引起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不同的反应。但新旧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更胜一筹,更加强制、隐蔽、合法、灵活。金融危机造成全球化时代自由贸易与国家利益的对立与冲突不可避免,还有可能在部分领域激化,这也正是在当今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主旋律中,新贸易保护主义仍然演奏着不和谐音符的原因所在。
三、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伤害了自由贸易的国际准则,对实施保护的国家来说最终也得不偿失。针对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趋势,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金融危机过后,各国进入经济复苏时期,首要任务必定是扶持国内实体经济,限制进口。因此,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外贸出口必将面临严峻挑战。
在当前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国际贸易萎缩的形势下,我国政府和企业都应做好准备,重塑“中国制造”。从政府方面,各级政府出台的相关调整政策要兼顾“保出口”和“促升级”的双重目标,尽量做到两个目标的统一,设立出口转型升级基金,大力扶持出口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建立和完善销售渠道,积极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产品。同时,加大服务外贸企业力度,从而不断提高“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使之成为全球贸易的国际品牌。从外贸出口企业来讲,要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在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出口增长面临巨大的挑战。
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理论研究。构建有自己特色的技术贸易壁垒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用技术性的共同语言来维持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成了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我国虽已初步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技术贸易壁垒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差异性有待完善和提高,政策的艺术性有待加强,技术手段的多样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就我国目前而言,应着眼于未来,在尊重、理解和吸收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我国贸易规则技术创新体制的建设步伐。强化认证、认可体系的建设,夯实基础,有效抵御外来风险,规范贸易行为,提高自身竞争力,是确保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二)开拓新兴市场,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来往
要实施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开拓新兴市场,降低自己对发达国家市场过高的依赖性,规避某些贸易保护主义强烈的国家的堵截。要立足东亚,东南亚、推进“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逐步加强与俄罗斯,巴西、印度其他“金砖四国”成员的经济联系;同时加强自己与亚洲、拉丁美洲、中东地区和非洲的贸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加快推进我国与发达国家区域一体化。
(三)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
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培养本国的跨国公司,鼓励具备条件的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政府要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对外投资企业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应充分利用外汇储备充裕的时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市场竞争,利用国际资源,市场和技术。参与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通过利用外汇储备促进对外投资,保持资本流入与流出的平衡,减少我国经常项目下投资收益的巨额逆差,缓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四)加大先进技术的开发力度。做大做强民族产业
中国出口企业也要从中长期的角度优化产品结构,通过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来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因此在参与国际经济、金融、科技全球化的同时,必须要坚持自主化(核心是国产化)。
全球化与自主化是一对矛盾,我们既要参与全球化,也必须要坚持自主化。当然,今日的自主化、国产化并不是关起门来搞大而全、小而全,而是吸收利用国外先进适用的技术,进行技术集成,形成集成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创中国品牌,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在这里,核心问题是我国企业要掌握总体设计、核心技术、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否则,我国的企业只能受制于人,只不过是无足轻重的“打工仔”而已。因此要加大产品的技术研发力度,大力发展民族经济。
(五)联合反贸易保护主义同盟
建立统一战线应做好公共关系,在国际社会争得更多的话语权。要正面宣传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性质,赢得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促进中欧、中美贸易的正常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