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兵
编者按:江苏大众书局已经度过6岁的生日,六年来,它以创新的业态成为书业的一抹亮色。作为书局的掌门人,吴俊乐总经理有着怎样的思考呢,本刊特推出对他的专访。
出版參考:请您描述一下江苏大众书局6年来走过的历程,能用一句话总结吗?
吴俊乐:传播文化、繁荣书业,打造民族书业第二品牌。
出版参考: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冲击下,近年来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出版业不景气,您认同这个观点吗?尤其是今年,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下,您认为出版业会受到怎样的波及?
吴俊乐:2008是全球经济衰退的一年,也是民营书业暗潮汹涌的一年。在各位同业的支持和帮助下,大众书局继续深化发展其独有的“文化百货”的经营模式,努力成为全方位的内容供应商,在2008年仍然保持着不易的赢利。其间大众书局成功探索无店铺经营新模式,与亚洲最大连锁便利店联手,在全城遍布的便利店内开辟图书专区,迅速扩大的销售网点。大众书局携手招商银行推出银联标准联名信用卡,与其他行业翘楚一起为中国读书人打造文化信用名片,提供最优惠最贴心的文化服务。原有的文化品牌“大众讲堂”“大众梦幻剧场”,也将触角深入文化的各个领域,邀请了各界名人来做公益讲座、办话剧、演出等。
书业的各种事件一直给大众书局以警醒,大众书局这几年一直走得比较谨慎和稳健,大众书局面对激烈的外部竞争的环境,更加要静下心来勤修内功,外炼危机驾驭能力。
要想在整体萧条的环境下不被冻死,就必须得动起来,拼命的奋力向前跑,朝着梦想的春天方向跑去,想象花开的季节,超越极限,跑进春天!
出版参考:您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您对江苏大众书局目前的赢利状况满意吗?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您是如何率领您的团队做到的?
吴俊乐:物业房租和经营成本仍然是民营书店运营中最大的瓶颈。从年初明君的倒闭,和贝塔斯曼的悄然撤离,年中季风书店也传出不堪承担地铁公司涨租重负的声音。图书行业的经营成本其实非常透明,没有自有物业,卖场内仅靠经营图书的话只能获取微薄利润。
大众书局于一片行业萧瑟之声中探索出“文化百货”的经营之路,并于2006年底就实现了系统全线赢利的目标。2007年和2008年也将分别向董事会、投资方、供应商、合作伙伴、员工递交出满意的经营业绩报告书。
以大众书局位于浦东陆家嘴地区正大广场8楼的旗舰店为例,这家店是大众书局连锁系统内盈利状况最好的门店之一。地处浦东黄金地段的正大广场,物业面积约为24万平方米,正大广场每天的客流约为25万左右。正大广场和大众书局达成的“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经营模式,围绕上海未来最有消费潜力的群体中产阶级家庭定位,正大广场打造中产阶级家庭购物、休闲一站式服务,是一个广义的家庭共享空间。大众书局打造中产阶级家庭阅读、文化一站式服务,营造了一个以图书为中心,以时尚阅读、文化休闲相关业态为组合的精致阅读的家庭共享空间。不仅从内容上丰富了正大广场的家庭空间文化,更因其独特的环境、经营理念和操盘手法,成为正大广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游客纷纷在大众书局门前留影纪念,成为周围很多白领午间、晚间充电休闲首选,为正大广场带来了持续人流。加之,广场与商户、商户与商户之间携手共同提升高楼层的客流量,大众书局入驻正大8楼后,不仅自身经营得非常成功,还成功地带动了周边娱乐休闲消费场所的消费情况。
出版参考:您觉得江苏大众书局六年来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吴俊乐:从2007年“以图书为中心的文化百货”经营模式,到2008-2009年大众书局提出的“以内容载体为核心的商业地产模式”,大众书局也一直在求新求变求突破。大众书局要做的不是买卖,而是在做一个可以生生不息的品牌!大众书局一直在思考并且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经营定位、品牌定位、产品定位、门店定位、客群定位,利用数年累积下来的行业经验和管理资源,进行思路的创新和突破。
大众总结自己的2008~2009年的经营定位是:以“内容”为核心,研究目标细分市场客户需求,携手更多战略合作伙伴整合资源,推出更多个性化内容产品,提供更多人性服务,以达成“双赢”。例如,在2007年,大众书局与兰登书屋以及诸多境外出版社达成战略合作;2008年与招商银行携手推出联名信用卡;牵手亚洲最大便利店“全家FamilyMart”推出大众书局专架;投资制作自己的品牌会员杂志《大众好读》;以及目前正在全面建设和推广中的大众书局“易购卡”项目,当大众书局将经营变得更加多元化、并且有了更多增值点以后,“大众书局”这个品牌变得更具活力和竞争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