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挺
这几天,许多媒体都在报道日本经济糟糕的状况,各种负增长的数据、各类悲观的论调充斥着整个国际舆论。那么,日本真实情况到底怎样?
笔者在日本旅居20多年,亲身感受到日本国民的境遇,或许与媒体报道的有一些不同之处。虽然日本经济被描绘得一塌糊涂,好像是发达国家中最不堪一击的,但日本经济在发达国家中,还是最具抵御危机强度的,其国民“恐而不慌”的心理,更是值得我们深思。
金融风暴袭来,日本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我有经验、教训,有底子”,不必惊慌。因为,过去20年,日本一边总结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经验和教训,一边打好防御下一次金融危机的深厚底子。自2002年2月到2007年10月,日本经济经历了二战后最长的、69个月的连续景气。为了治理泡沫经济的后遗症,日本长期实行了低利率,甚至是“零利率”。这使日本家庭所应该得到的储蓄利息,有304万亿日元被转移到国库和金融界了。日本2007年度的个人金融资产总额高达1500万亿日元以上,相当于每人约拥有100万人民币的金融资产。
日本企业为了增强抵御危机的能力,将利润不是用于提高工资,而是进行大量设备投资和内部留存。仅丰田、佳能等16家大企业到去年9月底的内部留存就高达空前的33.6万亿日元,是2002年开始景气之前的两倍。而资本金10亿日元以上的企业“内部保留资金”则高达255.5万亿日元。也就是说,近20年中,日本不但成功地治理了泡沫经济的后遗症,而且悄悄地挤掉了经济中的水分,使国家和企业形成了一种对应经济危机的“筋肉型体质”。当然,这是由国民长期处于低收入、低消费为代价的。所以,那69个月又被国民称为“没有实感的景气”。
从社会状况看,日本的境遇并没有想象得糟。有一些媒体把日本失业率渲染得很厉害。2008年12月,日本的失业率为4.4%。但2005年失业率也是4.4%,当时还是处于日本经济景气阶段。换句话说,日本失业率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出现本质的变化。
诚然,一些中小企业的破产,固然会带来一定数量的失业,但属于大企业“终身雇用制”的职工,还鲜有大量解雇的消息。目前,大多数日本企业主要还是采用“无薪停工”等方式,暂时减少职工收入,使风险均摊,以期规避破产或大量解雇,避免出现剧烈的社会动荡。可见,因为就业制度的缘故,日本社会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出现严重的家庭财务危机,整个社会还是处于有条不紊的状态中。
自金融危机以来,日元对美元汇率从110∶1升至90∶1。在世界主要流通货币中,大幅升值的只有日元一家。这也从这一侧面看出日本金融、经济相对坚挺。危机中,日本三菱出资9000亿并购摩根,日本政府向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融资1000亿美元。在最近的达沃斯会议上,首相麻生太郎又表明,将向亚洲各国提供1.5万亿日元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手头如此阔绰,全世界恐怕只有日本。现任经济财政担当大臣与谢野馨形容日本在这次危机中“好像是被马蜂蜇了一下”,可以说是恰如其分地表明日本当前不慌张的心态。
总之,“恐而不慌”是目前整个日本社会一种真实状态。日本媒体的确在煽动“危机恐慌”,但要知道,这一方面符合日本人的危机意识和负面思考习惯,同时也不能否认是在有意烘托“倒麻生”的舆论气氛。▲(作者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政经系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