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需克制民间对华不良情绪

2009-02-20 12:16
环球时报 2009-02-20
关键词:战略伙伴中俄对华

闻 一

这两年,中俄关系的发展似乎处于一种瓶颈阶段。尽管中俄官方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两国关系的主流也相当不错,但贸易总量却在下降,两国民众对彼此的了解也没有本质的提升。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根据笔者经常往返于中俄两国的经验、与俄罗斯朋友接触的体会以及多年的研究心得,俄罗斯民间滋生出的对中国的不良情绪,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俄罗斯民间对中国的发展还存有一定的偏见,俄罗斯媒体对中国正面的、大篇幅的介绍也不多,这种来自民间的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克制与疏导,中俄关系也就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中俄两国之间的友好、战略伙伴关系得以正常发展并逐步发扬光大,一是靠两国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和审时度势,二是靠人民间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支持。民意为先,民心为统领,无民意,无民心,何来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审时度势也就会成为空话。因此,人民间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支持就应该成为中俄友好、中俄战略伙伴关系顺利发展的最宝贵的经验之一。

中俄是不同的民族,不同民族组成的不同的国家,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道德、习俗、文化。但是,多年来中国人民一直对俄罗斯人民怀有深厚感情,都把理解和尊重俄罗斯人的传统、道德、习俗、文化作为自己待客的原则和处事的信条。踏上我国国土的俄罗斯人几乎都会受到嘉宾和亲朋的待遇,来者扫榻而迎,去者奉之琼浆,并以厚礼相赠。话语连绵,依依惜别。“中国年”和“俄罗斯年”的举办就是中俄人民间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支持的最好例证。当然,由于历史的、地缘政治的原因,在我们这里也还会出现对俄罗斯人的偏见,表现出对俄罗斯人的不信任态度,甚至也还有“老毛子”的历史称呼时隐时现。而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做人准则是,不能在自己家里亏待朋友,即使是敌人,中堂之上也不能恶语相加、兵戎相见。

俄罗斯曾一度是世界强国,把中国和中国人民一度视为是“弱国”,是应该听话的“弟弟国家”。俄罗斯人也就顺应地从高处看中国人,自认为高人一等。近十几年来,这种“霸主目光”渐渐减弱了,而待之以怀疑的态度。怀疑中国是否真的发展了,怀疑中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是不是自己的,甚至怀疑衣着精良、手持数码相机和精品手表的中国人是“日本人”的现象也不时在俄罗斯民间出现。中国人在俄罗斯街头出现时,总会招来俄罗斯警察的怀疑目光,而中国人自己每次上街前总要摸摸口袋里带没有带护照。一般说来,中国人在俄罗斯的街头不像俄罗斯人在中国的街头那样从容和踏实,担心不期而至的麻烦成了出访俄罗斯的中国人的惯常心态。

俄罗斯人对待西方人,甚至日本人、韩国人的态度常常要比对中国人好一些。所谓好一些,就是警察一般不会主动去查他们的护照,不会无缘无故地给他们找碴,不会向他们索贿,诸如此类,等等。相比之下,中国人是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之中,或者说,在俄罗斯人的眼中,中国人和西方人还是不一样的。这种怀疑,一旦扭曲发展,就成了仇视。在俄罗斯民间,仇视中国人的事件,尽管不是主流,还是时有发生的。最典型的就是“光头党”对中国人的无辜暴行,伤害甚至杀戮。其次是对中国商品的深度怀疑和蔑视,对中国人在俄贸易活动扩展一直保持警惕。“黄祸论”把这种仇视上升到了“理论”水平。

当然,同样由于历史的、地缘政治的原因,俄罗斯人中间对中国和中国人有偏见也并不是不正常的事。问题是,能否将这种怀疑阻断于起始,将偏见消化于萌芽?而这种阻断和消化的工作就不是民间本身自动能完成的,这需要执政者的正确引导、当权者的归化、国家机制在维护和发展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原则基础上的良性运作。纵观岁月的变迁,上述俄罗斯民间对华的一些不良情绪非但没有得到有力的治理,反而日趋发展,年年有“光头党”闹事,岁岁有中国人被窃夺,处处闻俄罗斯不安全的警告。在一个建设平等的“公民国家”的社会里,俄罗斯民间对华不良情绪的滋生和发展难道不应引起俄罗斯当局的严重关注和采取有力措施吗?

在当前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中俄两国的关键时刻,绝不能让对华不良情绪发展,绝不能让这种支流混浊了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浩浩清流。水滴石穿,涓溪成河,一旦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蒙上了诸如军舰炮打商船的阴影,问题就有些麻烦了。审时度势,合作发展为重,运筹帷幄,战略伙伴为先,这应为对华对俄情绪的始发点和终结点。▲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战略伙伴中俄对华
本期导读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中哈发展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新时期中俄农产品贸易拓展研究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商务部:东盟对华投资下降是正常的市场和企业投资现象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