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兰 李克海 陈伟龄
主持人语:荷兰是西欧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人多地少,直到20世纪50年代国内农产品尚不能自给自足,但后来却创造了农业致富的“神话”,取得了农产品出口世界第三的奇迹。江苏的省情与荷兰的国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温家宝总理去年7月在江苏视察工作时指出,荷兰与江苏存在着相同点。要把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当作“三农”工作的重点,明确指示我们发展农业要向荷兰学习。为什么要向荷兰学习?向荷兰学习什么?如何向荷兰学习?为回答好这些问题,我们特别推出“荷兰经验与江苏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这个专题,以期引起各界的进一步思考。
荷兰与江苏的相似之处
荷兰的人地关系、发展高效农业的条件和江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对江苏来说,荷兰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标杆效应显而易见。借鉴荷兰经验,寻找江苏高效规模农业发展出路,可以说是一种便利的选择。
一、人地关系矛盾状况相似。荷兰是西欧小国,陆地面积4.15万平方公里,人口1570万。江苏土地面积10.3万平方公里,人口7500万。江苏与荷兰一样,人口密度大。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少。
二、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相似。荷兰地处莱茵河等西欧大河人海口,一面临海,地势低平,大部分是平原,小部分是丘陵,有大面积滩涂。江苏位于长江、淮河人海处,一面临海,85%为平原和水面,沿海也有广阔的滩涂。比较而言,江苏气候温和湿润,光热水土条件比荷兰优越,更加有利于农业生产,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称号。
三、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相似。基于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江苏和荷兰都有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农业传统。荷兰农业的土地生产率居世界之首,江苏用占全国4.8%的耕地,生产了占全国7.5%的农产品,主要产品的总产和单产均居全国前列。荷兰的农业教育在世界是领先的,江苏虽然比不上荷兰,但在全国农村中却是领先的。
四、农业商品化、产业化的特色相似。荷兰农业精深加工的特色非常突出,农产品加工值数倍于农业产值,拥有联合利华等排名全球前列的农产品加工跨国公司。江苏早在明清时代就已经是世界性的棉纺和丝织中心,现在,产值占全国1/9,具备强大的加工能力。
五、农产品大进大出、进出便利的运输条件相似。荷兰处在西欧交通大动脉莱茵河人海口,有多条水路、铁路、公路、管道等通向欧洲腹地。鹿特丹港号称“欧洲门户”,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江苏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高速公路密度全国第一。有长江“黄金水道”和新亚欧大陆桥通向广大内陆腹地。在长江下游江段,已经形成大型江海港口群体。连云港则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
六、农产品国内外市场广阔的条件相似。荷兰的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等大中城市,组成了拥有500万人口的“兰斯塔德”大城市群。周边英国、德国、比利时等都是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的国家,构成荷兰农产品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江苏南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有环渤海城市群,农产品需求规模居全国前列。尤其在东面,与江苏“一衣带水”的日本、韩国,都是农产品进口大国,形成了东北亚农产品国际大市场。
[主持人点评]荷兰高效农业代表了人多地少国家农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它的成功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只要善于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人多地少国家和地区同样能够赢得国际竞争。由此,也可以看出江苏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希望所在。
荷兰的特点、经验及启示
高效农业意味着高效率农业,它不仅指直接农业生产过程的高效率,而且指农业的产前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后农产品加工与运销的高效率。在当今世界。荷兰农业的高效率首屈一指,为世界所公认。认真分析和借鉴荷兰的经验,对江苏很有现实意义。
荷兰高效农业发展的特点
高度产业化发展。荷兰是农业产业化高度发达的国家。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的专业化。荷兰农业分工很细,每家农场只生产一两个品种。1995年荷兰全国从事专业生产的各类农牧场就已经占到农场总数的82.33%。生产专业化。使农产品高度商品化,商品率近100%。二是经营一体化。荷兰农业实现了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的有机结合,产业链条拉得很长,特别是农牧产品加工业发达,提高了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三是服务社会化。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通过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这个载体,全部实现了精细的社会化服务。四是管理的企业化。每一个农牧场都是依法注册的经营性公司,独立法人实体,追求利润最大化,按企业化进行科学管理和成本核算。
规模化经营带来高效率。荷兰的农业生产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家庭农场式生产,农场总数约有12万个。这些农场的平均面积为15至20平方公里,规模在欧盟成员国中是最大的。规模化经营带来了高效率。荷兰70%以上的农场平均仅有不到2个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约占全国总劳动力的5%和全国总人口的1.8%。荷兰农场规模化的实现有两个方面的推动力量:一是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自发作用。近年来,荷兰的农场不断减少,生产资料向大农场集聚,规模进一步扩大。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据荷兰农业部预测,在未来的10~15年内,还将有40%的小农户在激烈竞争中难以为继,因而淘汰出局。二是政府推动。例如,为了使农业达到规模化经营,荷兰政府对自动放弃经营农场的农民和提前退休的农场经营者给予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场规模化经营的进程。
高投入、高产出。荷兰农业投入,无论是在单位土地上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数量方面,还是在工业化设备装备农业方面,都是十分高的。发展设施农业,是荷兰用资金替代土地、发展高效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荷兰的温室技术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声誉,蔬菜、花卉、水果等大部分农产品采用温室栽培。粮食生产非常重视选用优良品种和采用机械化、现代化的栽培管理措施,养牛业和乳制品加工业普遍使用挤奶设备、储奶罐及根据乳牛产乳量用电脑控制精饲料投放等先进技术和设备。高投入导致的高产出使荷兰有限的土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温室农业的生产效益比露地生产高5~6倍,较好地体现了用资金替代土地、发展集约农业的特点。
农产品大进大出,外向度高。荷兰的农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消费后,大量出口到欧洲各国,尤其是德国,是荷兰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荷兰农业中60%以上的最终产品出口到国外。整个农产品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2%左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荷兰每年农产品净出口值一直保持在130多亿美元,约占世界农产品贸易市场份额的10%以上,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蔬菜、花卉等的出口量更是雄踞世界第一。荷兰也大量进口农产品,但其“大进”除了互通有无、弥补国内生产不足之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即依赖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价格较低的原料(如可可、咖啡、茶叶甚至乳制
品),利用本国先进的加工技术,对产品进行深度加工,然后再出口,附加值大幅增加,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创汇能力。如荷兰是个牛奶高产国,自己消费绰绰有余,完全不必进口,然而为了充分利用国内强大的加工能力,它每年仍花费1亿多美元进口90万~100万t鲜牛奶。现在,荷兰每年奶制品的净出口额高达20多亿美元,奶制品常年的出口总值约占世界奶制品出口的20%。
荷兰发展高效农业的做法和经验
荷兰的高效农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做法,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第一,政府充分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
荷兰虽然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在高效农业发展方面,荷兰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无时不在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荷兰有着强大的农业行政管理机构,农业部作为中央政府管理农业的行政机构,对农业实行一体化管理,职能包括“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及国际贸易,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及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质量监督,农业政策以及对农民的财政支持等,为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政府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土地进行规划,大规模投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在开发和增加土地资源方面,荷兰可以说是不惜重金,政府每年用于土地开发项目的资金总额约为1.5亿美元,平均每公顷土地的投资额高达4000美元。荷兰的水利投资每年约45亿美元,人均为300美元。也算得上是世界之最。
荷兰政府十分重视国内外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针对供求变化,运用价格、信贷、技术指导和市场管理等手段,引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形成比较优势。比如,为了引导农民发展市场需要、产值高而消耗低的农产品生产。荷兰政府坚持给予相应的价格补贴和税收减免。实行支持“有生命力的农场”的农业结构政策,进一步增强了农业的活力。
视地如金的荷兰政府为使有限的土地得到高效的利用,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国家气候特点和国情的农业发展战略及政策。如鼓励农民避开需要大量光照和生产销售价位低的禾谷类作物的生产,充分利用地势平坦、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奶业和高附加值的园艺作物。
为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荷兰政府在提高农产品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陆续颁布“肉类检验法”、“黄油法”等单行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了“农产品质量法”,要求农业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化,把质量管理工作贯彻到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的整个过程中去。按主要的农牧渔产品类别,在农业部下设了30个专业质量检验机构,加强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
第二,依托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一体化
荷兰农业和园艺合作社(亦称农业合作社)在荷兰高效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荷兰农户至少60%的收入都是通过合作社取得的。不夸张地说,没有高度发展的合作社组织,荷兰的农业产业化几乎就会寸步难行。
荷兰的农业合作社按照职能大体上可分为供应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销售合作社、信用合作社、服务合作社等。荷兰的农业合作组织非常发达,不仅存在于农业生产领域,而且广泛存在并发挥作用于农产品加工、销售、贸易和农业信贷、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领域。一般农户从生产资料采购到农产品加工、运销所需要的各种服务,都由相应的合作社或公司提供。
荷兰有240多个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合作社,农民所需要的肥料、饲料、农药和农机等60%左右都由它们采购供应。农民所需的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种子和花卉种子,也大部分由相应的种子公司提供:农民生产用苗的95%以上,由专业化的种苗公司提供。
在加工行业中,合作社有相当高的市场占有率,如牛奶占82%、蔬菜占70%、花卉占95%、甜菜占63%、马铃薯达到100%。荷兰最大的两家奶业合作社占了全国牛奶加工47%的市场份额,马铃薯合作社则基本垄断了全荷兰的马铃薯生产与加工。
建立合作拍卖市场是荷兰的一大发明,荷兰有58个拍卖行,“拍卖市场+农户”成为荷兰农业一体化经营最富特色的模式,在国际上亦享有盛誉。拍卖市场的最大优点就是交易效率很高,一般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可完成全部的交易,便于将容易腐烂变质的新鲜农产品及时推向市场。荷兰农户的鲜花、水果、蔬菜等农产品80%至90%都是通过拍卖市场销售的。
信用合作社主要为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更新设备、扩大生产等提供资金保障。农业信贷合作社对解决农业固定资本投资和农民发展生产所遇到的其他资金困难,起着很大作用。荷兰最大的农业信贷合作社是拉博银行(Rabobank),被称为是“农民自己的银行”。该银行扎根于农业与食品部门,成为荷兰农工商综合体最大的贷款者,为农户提供了90%的农业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了40%的资金。
服务合作社则是农民合作组建的互助保险公司、农业机械公司、农业科技试验推广部、农产品仓储基地、农业管理辅导站等,专门为农民提供各种各样的优质服务。
第三,建立高效运行的科技进步支撑体系
荷兰的农业科研、推广和教育系统相当发达,被誉为荷兰高效农业的三个支柱,科技进步对荷兰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了80%,这是荷兰农业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根本原因所在。
荷兰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科研与教育,农业科研与教育费用占农业预算的40%以上。农业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研究。搞基础研究的是高等农业院校。世界闻名的瓦赫宁根(Wageningen)农业大学,在基础研究和农业发展前瞻性研究方面具有很高水平,拥有专业人员2000余名。应用研究主要在农业部所属的25个研究院所进行,拥有约2700名专业人员,从事的是对未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贸易有重大影响和突破性进展的课题。实际研究主要在农业部所属研究试验站和试验农场进行,拥有约880名专业人员,主要任务是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理。
荷兰农业科研有一个最大特点是科研与生产结合得非常紧密,荷兰农业科研成果在试验农场或示范农场试验成功后,立即发送到全国各地的农技推广站,由它与各地区农技咨询服务中心通过短期培训、巡回表演和家庭农场示范等形式,将新成果推广应用于生产。
荷兰的农业科技推广系统效率非常高,大体由国家科技推广系统、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协会以及私营咨询企业组成。其中农业部负责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的宏观调控,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农业信息,通过试验站示范推广新的研究成果,加速创新成果的应用。荷兰农业部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农技推广局,在全国各地设有39个农技推广站,与63个地区的农技咨询服务中心保持联系。其中,大田作物咨询服务中心26个,园艺作物咨询服务中心18个,畜牧兽医咨询服务中心19个。农技推广员一专多能,既精通某一专业的技术,又熟悉其他专业的技术,并且具备经营方面的知识。每个
农技推广员负责为150~200个农场提供有关的农技咨询服务。农业合作社或农协通过出版自己的简报或杂志介绍科技成果、通报最新动态。私营机构则主要是一些专业化的咨询公司或生产资料公司的技术服务部门,农民通过直接或间接付费获得所需的服务或专业技术指导。
荷兰的农业教育已形成十分完善的体系,由初等、中等、高等和大学四个层次组成。目前,荷兰农民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比皆是,年轻一代更是如此。除正规农业教育外,荷兰的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也很发达,培训系统几乎覆盖了农村的每个角落。许多地区有学制灵活的业余学校,教授农业技术、经营、市场推广等各种与经营农场有关的知识。这些学校开办短期培训课程或实行晚间授课,不耽误农民白天的工作,大多为农业协会等组织开办,一般都与政府的科技推广部门合作,得到政府补贴。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很高,绝大多数农民每年至少要参加一次短期培训,农民接受终身培训在荷兰已成为共识。荷兰农民是世界上掌握和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新成果、实行现代农场管理的很有竞争力的农民,这是荷兰农业在世界上效率高、竞争力强、不断向上的重要原因。
荷兰发展高效农业的主要启示
荷兰立足本国国情,善于把自己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转变成发展农业的先进思路,善于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采用资金密集、知识密集的生产方式,发展以高度节省土地的集约经营型园艺业、畜牧业和高增值的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业,对我们很有启示意义,是我们在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时应该好好学习和借鉴的。
荷兰政府十分重视国内外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针对供求变化,运用价格、信贷、技术指导和市场管理等手段,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形成了自己的比较优势。
荷兰坚持比较优势原则,优化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优势领域就多发展、多出口,对于非优势领域甚至不发展,用进口来弥补国内消费,使农业发展充满活力。
荷兰充分发挥自己的交通运输便利条件,把贸易立国传统与发展创汇农业相结合,大力发展“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使荷兰农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汇农业。
荷兰充分发挥自己工业化高度发达的优势,以工业科技装备农业,大力发展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促进了农业集约化发展。
荷兰大力培育、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形成完备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了农业一体化高度发展。
荷兰注重建立完善农业科研、教育和农技推广网络,建立了高效运行的农技创新体系,不断强化了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
规模高效农业:江苏如何学荷兰?
荷兰发展高效农业的经验是多方面的,但泛泛而论很难抓住要领,为此,我们结合江苏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加以解析,希望能增强针对性,以期使我们的学习借鉴更为具体。
一、公司化企业直接投资农业意义深远
近年来,随着全省各地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调动了多元市场主体开发高效农业的积极性,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返乡农民、农业经营大户各方力量八仙过海,成为当前江苏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的一个新气象。特别是公司化企业投资农业呈星火燎原之势,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07年,全省农业招商规模以上项目超过3000个,投资额达到470亿元;全省1500多个各类农业园区,有1629家企业入住。据省农林厅综合处提供的数据,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4200多家,427家销售收入过亿元,涌现一批效益百万、经营千亩、服务万亩的农业企业。2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684.4亿元,同比增20.1%;利润25.4亿元,增23.8%;利税43.6亿元,增28.9%。
[典型案例]同内首屈一指的“毛纺大王”阳光集团先行在高效农业领域“试水”,从2002年起,先后投资6亿元,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绿化苗木基地。阳光集团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发展路径,为集团企业赢得了超过毛纺主业的可观利润。目前。江苏阳光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已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农业企业。
[主持人点评]农业实现产业化生产经营才能有高效益,为人共知。荷兰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很高,主要是它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早,力量强大,服务完善,解决了农业产业化的主要问题。我省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起步晚,规模小,服务和带动功能还比较弱,加之我们的农产品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还不健全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化企业进入农业领域,担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先锋角色”,意义深远。公司化企业投资农业,不仅解决了我省高效农业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而且会自觉地企业化运作农业。是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的促进因素。江苏省有关专家和领导认为,公司化企业直接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是一场地地道道的“农业革命”。
二、加快破解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土地集中难题
近年来,江苏狠抓典型带动、样板工程,推进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发展路子,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放大效应,加快优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变进程,为推进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快速发展增强了后劲,形成了我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方面的最大特色。2007年,全省亩产收入超过2000元以上的高效农业总面积已经达到1874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比例达到26%。
农业的高效率常常是和规模经营联系在一起的,江苏省人均土地较少。农业家庭分散经营,这是限制农业规模经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加速土地向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利:等规范经营主体流转,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解决农业规模经营的根本性课题。
[典型案例一]由集体出面,动员农民放弃一家一户生产,把土地集中转包给企业或大户进行规模经营,农民成为领取工资的“农业工人”。
海安县东坝港镇尝试把大片土地转包给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整合能人,整合资金,带动渔民转产紫菜养殖。建成了拥有15万亩海上条斑紫菜养植基地和亚洲最大的现代化紫菜育苗基地。产量占全国的1/5,销售收入3.5亿元,全镇紫菜企业平均养植规模达2500亩,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16倍,平均单机紫菜产量达2600万箱,是全省平均产量的3倍。
[典型案例二]推动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形成规模经营。
扬州市2004年开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试点,2006年下半年全面推开,大力推进。2007年底,全市共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288个,入股农户5.3万户。入股土地16万亩,组建土地合作社个数和入股土地面积均居全省第一。
[主持人点评]荷兰是典型的土地私有制,土地向大户集中主要靠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规模化的进程很快。我们的国情不同。必须在坚持土地承包经营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来逐步
实现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近年来,江苏各地在探索土地流转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土地流转成本高,政策性障碍多,大多还是探索性的尝试,规模较小,没有成气候。限制了规模农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允许农民以转包、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为我们加快破解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土地集中难题带来了契机。要抓住机遇,尽快建立健全我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探索土地变股权、土地换社保的具体可行办法,解除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后顾之忧,推进高效农业在规模化方面迈出更快的步伐。
三、设施农业代表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
设施农业为农业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同时由于摆脱了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农业可以实现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和管理,因此设施农业也被称之为工厂化农业。发展设施农业虽然投资较大,但它却是改变传统农业弱质性和低效益的最好选择。
近年来,全省各地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推进高效农业的重要抓手,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大规模、高标准建设设施农业,高效农业设施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露端倪。
2007年,全省设施园艺面积新增40万亩,累计达到55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新增35万亩,累计达到515万亩。全省集中连片5000亩以上的设施农业点超过120个,总面积达到了132万亩,在全省高效设施农业累计总面积中的占比超过7%。
[典型案例]睢宁县双沟镇建于2006年7月的瑞克斯旺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一家集科研、生产、加工、服务、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区占地1200余亩,总投资3200余万元,约700亩的生产区已建成230座现代化冬暖式温室大棚、4000平方米的高标准工厂化育苗车间等基础设施,实现了百利番茄、布利塔茄子、曼迪彩椒和拉迪特黄瓜等品种蔬菜的常年化生产。目前,每亩彩椒产量达三四万斤,每斤彩椒可卖到10.4元;每亩茄子产6到8万斤,每斤茄子可卖2元,平均每亩净收入在四、五万元左右。这些无公害农产品除供应本地的超市外,有的还出口到外国人的餐桌上:300多名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土地集约、绿色生产、超市营销、品牌经营,瑞克斯旺农业科技示范园创造了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新模式。省委书记梁保华在考察时听说一个蔬菜大棚年收入超过10万元时,高兴地说:“去掉成本,年纯收入6万元,这就是高效农业!”
[主持人点评]荷兰的温室设施农业世界闻名,其玻璃温室面积已经超过1.1万hm2,面积比室外播种面积还大,占世界面积的1/4以上,特别是在西部的威斯兰地区,温室集中连片,设施先进,常年为人们提供种类繁多的花卉、蔬菜和花球茎。荷兰的设施农业生产完全采用工厂化、机械化,一年四季均可生产,生产效益比露地生产高5~6倍,向人们展示了设施农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我省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各地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很高。发展速度很快。苏南经济实力强,单体投资规模较大,起点较高,苏中、苏北的设施农业大有后来居上的态势,成为江苏高效农业发展的最大看点。
四、致力于实现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新突破
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是我省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战略选择。我省对发展外向型农业格外重视,一直强调把加快提高农业外向化水平作为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重要举措。继2006年4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高效外向农业的意见》之后,2007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效外向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通知,2008年又提出了全省外向型农业工作意见。
近年来,江苏全面实施农产品出口振兴计划,切实发挥农洽会、境外促销、出口基地平台效应,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外向型农业发展水平提升很快。
2007年,全省农产品出口16.4亿美元,同比增长18.6%。连云港、南通、苏州、南京四市出口额超过2亿美元,徐州、盐城二市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无锡首次突破1亿美元。对日本、韩国、美国等主要市场的出口继续增长,增幅为16.3%、14%和9.5%。出口额超千万美元的企业达35家。农业利用外资有序推进。全省累计新批外商投资农业项目390个,增资项目114个,协议注册外资27.8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12亿美元,同比增长24.4%。苏台农业合作取得新进展。海峡两岸(昆山、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全面运行,海峡两岸(南京、锡山、赣榆、淮安)农业合作试验区申请报告已上报国务院,新批了首家省级连云港赣榆(台湾)农业合作示范区。
当前全省外向型农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但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是农业利用外资受资源紧缺的限制愈加明显,同时又涉及产业安全性等,提高投资强度和质量的要求更为紧迫:随着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全面开放和世界农业关联度的日益增强,农业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典型案例]江苏九鼎集团先后斥资3000万元创建了占地200亩的如皋鲜切菊花基地。基地引进南京农业大学、日本花卉协会的组培繁苗、网络牵引、管道加温、化学调控、包装冷藏等配套技术,攻克了“全年供花”关,一年四季均衡生产供应鲜切菊花,专销日本花市,成就了如皋鲜切菊花这样一个闻名日本的高效农产品品牌。基地一年出口鲜切菊花1000万支以上。平均亩产值高达15余万元,带动了5000多户农户致富。鲜切菊花因此被农民称为黄土地里的“软黄金”。
[主持人点评]近年来我省外向型农业发展水平提升很快,但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仍然很低,仅占1.4%,总体出口规模还不大、主体不强。荷兰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自己农产品加工能力强的优势,实行“大进大出”。江苏也只有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商品、资金、技术、人员、信息的对外交流,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大进大出”,才能实现质的飞跃。要面向国际市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和加工品的生产与出口:加快设立一批外向型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科技园区,构建江苏的农业国际化基地;围绕农业国际化战略。构建高度发达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实施有利于推进农业国际化的相关政策。另外,特别需要培育江苏的大型农产品跨国公司,作为农业国际化的龙头企业,增强带动作用。
五、优化高效农业发展的金融环境
农业项目的融资渠道不畅,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组织、农业经营大户贷款难一直是我省许多地区难以靠自身力量克服的困难,金融制约是我省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
发展高效农业,对金融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促进高效规模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要有宽松和健康的金融服务环境。但传统的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扮演的主要角色却是从农村吸收资金,而后通过自己的网络,把钱输送到城市中去。以阜宁县
硕集镇为例,2006年,当地人在信用社和邮政储蓄两家的存款总额为1.1亿,其中只有1800万元贷给了该镇。如果欠发达农村的金融机构主要作为城市和富裕地区的贷款源,这些地区的农村经济就很难搞上去。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为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难题带来了契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我省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步伐,必须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新型金融组织,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现代担保机制和保险制度,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将营业网点向农村延伸,并且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确保“三农”贷款增长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长水平,确保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切实增强金融对我省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主持人点评]荷兰高效农业的金融服务,主要靠农民合作银行。拉博银行(Rabobank)如今已发展成为荷兰的第二大银行,该银行扎根于农业与食品部,成为荷兰农工商综合体最大的贷款者,为农民提供了90%的农业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了40%的资金。成为农场主扩大生产的金融后盾。它的服务触角延伸到农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不仅为社员农户提供信贷支持和其他金融服务。而且服务非常健全,真正是“农民自己的银行”。荷兰的农民合作银行是靠自我发展起来的,荷兰政府并不向农民合作银行注入信贷资金,也不干预农民合作银行的经营活动,政府的作用是允许农民合作银行的存在,并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环境。这对我们加快建设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有很好的启发。目前。我省各种民间的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产生于农村,服务于“三农”,如雨后春笋,发展很快,很有生命力。据有关部门统计,仅盐城市,2008年前三季度就审批了57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这57家合作社共吸纳资金3.95亿元。贷出3.16亿元。但目前这些“草根银行”发展还受到多方面制约,亟待各级部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给与必要的帮助和扶持。
六、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组织载体建设
近年来,我省先后发展出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形式的多元化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成为带动农民走上富裕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到2008年上半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增加到8310个,带动农户411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27.5%。在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牌子越叫越响,越来越多的农民感到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专业合作组织的帮助和支持。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认这块牌子”。
[典型案例一]高邮市送桥镇地处高邮湖西侧,水草鲜美,这里的农民有养鹅的传统,但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户仅能以此养家糊口。2006年,由于无序竞争,送桥鹅价跌到了历史最低。许多鹅农卖掉了自己所有的鹅,连种鹅也没留。2006年7月,在大户许义胜的提议下:由养殖户们入股30万元成立了送桥镇心连心鹅业合作社。他们统一苗鹅、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协商售价,对疫病实行重大病疫统筹保险,实行一户受灾众户帮扶。全年平安保金可返还的办法,参加合作社的养殖户很快达到了110多户。如今,送桥近3万农民正享受着一个规模达1.2亿元的鹅产业所带来的实惠
[典型案例二]淮安市淮阴区丁集镇神州鸽业协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形成了饲养、贩运、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为养殖户提供服务,带动了全镇1800农户饲养种鸽、肉鸽。在现在的丁集镇,农户饲养肉鸽。种鸽、饲料、防疫、销售等全由合作社提供服务。
[主持人点评]荷兰的农业和畜牧业以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为主。很少有大型的工业化企业集团。正是各种各样的农业合作组织把他们连成了一个巨大的专业群体,使荷兰的农业成为高度产业化的农业,没有合作社就没有荷兰的现代高效农业绝不是夸张之辞。荷兰的合作社分工很细,大多从事单一项目的服务,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较为集中,这使其不仅熟悉这些农产品的特性,而且懂得消费者的心理和市场趋势,成为特定产品的行家,能够很好地围绕单个品种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指引农民进行合作,其他商业组织很难介入,同时对单一产品的质量改进、科研开发、深度加工和市场营销都较容易展开。高效规模农业越发展,产业门类会越来越多,分工会越来越细,农民对专业合作组织的要求会越来越“专业化”,这是我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方向,也是今后的专业合作组织的生命力所在。
七、提高农民素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关键在于采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要求农民具有一定的科技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但从我省的现状来看:滞留在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没有能力外出打工挣钱的人员,“有本事的农民”,特别是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年轻人多数把到城市和发达地区打工作为首选职业,“职业农民”的素质普遍偏低,且有后继乏人的担忧。这成为我省高效规模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隐忧。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意识到了提高农民素质对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重要性,利用多种渠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工作。但从总体上看,我们还没有建立和形成上下贯通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教育网络和机制,更多农民学到的农业种植、养殖知识,还是靠一些农村种养大户的传帮带,诉诸于一些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个体自发行为。
[典型案例]泰州市新街镇缺乏发展蔬菜、园艺农技知识的人才,专门从山东、上海等地聘请了4名专业技术人员,签订技术承包合同,从种植品种、关键技术、日常管理等方面为农户提供指导。6名本地的技术骨干跟班学习,记下“技术日记”,再来指导全镇大棚蔬菜生产。在引进外地能人的同时。新街镇注重本土人才的培育,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示范户1756人(次),推广成熟度高、操作性强、群众易接受的农业实用新技术,使外地技术本土化、本地农民技能化,让一大批农民掌握了发展高效农业所需的技术,带动了高效农业的发展。
[主持人点评]拥有高素质的农场主群体,是荷兰高效农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荷兰90%以上的农民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0%毕业于大学。这是与荷兰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农业教育和提高农民素质分不开的。荷兰农业部每年预算的1/3用于农业教育,这些农业教育包括初中、高中、农业学院和农业大学各种不同的层次。农业大学和兽医大学全由国家投资兴办,国家资助地方和私人兴办初级和中级农业技术学校,同时,还建立了相当庞大和完善的各类继续教育和培训机构。确保了农民可以非常及时地掌握并应用最新技术和科研成果、装备的技能。荷兰对农业从业人员设置了较高的从业门槛,比如,农民要完成初级农校4年学业后才能取得在农场或农业企业就业的资格;完成中级农校2~3年学业后再经过一定时间的劳动实践,才能够独立开办农场。荷兰这些方面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责任编辑: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