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009-02-19 10:04刘林元
群众 2009年1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实事求是邓小平

刘林元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由传统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发展模式,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伟大的实践成果。同时中国马克思主义也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矗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进过程中的两座丰碑。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两个不同时代、两大实践主题的实践过程成就的记录和理论总结。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时代进行革命实践的过程记录和理论总结;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记录和理论总结。可以说,前者完成了中国革命的逻辑,后者进行的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逻辑。从革命逻辑到建设逻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历史进程和逻辑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逻辑。这一进程积累了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在十七大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十个结合”。这“十个结合”,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思想结晶。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思想结晶和理论指导。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像一根红线贯穿其中。它既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战略思考和方针指导,内涵丰富而深刻,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命根子。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的新的科学概括。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武器。实事求是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又是马克思主义的作风。因此,它理所当然地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的凝聚和结晶。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的这一科学概括,反映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精辟独到的见解,为全党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明了一条新的思路。他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其内涵作了深刻阐明,坚持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指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邓小平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统一起来,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前提,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必然结果。“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这就准确地揭示了解放思想的含义,阐明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性。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必须遵循的原则,解放思想又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环节。解放思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两者互相联系互相统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都自觉地坚持和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无论是改革开放的启动阶段还是深入发展的各个阶段,我们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始终保持思想解放的精神状态,因而能与时俱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创新。

三、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大理论贡献

30年来,真正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造性发展的首先是邓小平,他在20世纪的后20年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入新阶段,使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到邓小平理论的阶段。

概括来讲。邓小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在一定时代条件下形成的具体结论和观点,做出新的科学结论。在这一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这一经济运行体制之间关系认识的“革命性”突破。长期以来,人们把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认为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是相对立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东西。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变迁中,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及属性进行了新的分析和考察,并坚持以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为标准,大胆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由此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现了对传统理论和认识的重大突破。二是对马克思主义过去涉及但没有完全搞清楚的一些问题,做出了科学的阐发。如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在探索的问题。过去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局限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和要求上,侧重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却忽略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解放。其实,这个问题对于在落后的东方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极为重要的。邓小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断,就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三是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提出了以往马克思主义者没有提出的新理论。如邓小平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统一祖国的创造性构想,这在已有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前所未有

的,完全是邓小平根据新的现实提出来的,属于独创性的新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作出创造性发展的贡献,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大智慧大气魄的创造性的成果。从横的方面说,这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集体奋斗的结晶;从纵的方面说,这是从第二代中央领导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实践传承、理论积累、与时俱进的丰硕成果。

四、全球化的视野,全方位的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它必须面对世界,实行全方位的开放。所谓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方位开放,就是以彻底唯物主义态度自觉打破自我封闭的状态和自视为绝对真理的体系,以全球化的视野面对历史经验,面对现实状况,面对世界变化,向历史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自己的对立面学习。全方位的开放,就是全方位的面对和全方位的学习,目的是使自己与时俱进,与世俱进。开放性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

向实践学习,向历史学习,要善于总结经验,这就要有宽广的眼界和宏伟的气魄,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又要总结失败的经验;既要吸取国内的经验,又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既要总结历史经验,更要注重新鲜经验;特别是要善于总结失败的、反面的教训,善于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善于总结失败的、反面的教训,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之一。恩格斯指出:要获取明确的理论认识,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学习。毛泽东认为,只有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作历史的考察,才能找出客观事物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规律。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他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失败和挫折的教训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错误和失败的教训也是宝贵的财富。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制定的方针政策,能够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这样的基础是最可靠的。

在当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还要求我们能以宽广的胸怀对待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创造的文明成果。勇敢地借鉴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有益经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着眼于全球政治经济的矛盾关系,提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的两大主题,奠定了国际社会和平共处、和平发展的大格局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这个前提下,他重新审视世界变化的大局,提出对外开放的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理论。他认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发展的历史规律,探究在开放的环境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

五、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

社会主义以人为本,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境界。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经历了以政治(阶级斗争)为本到以经济(生产力)为本,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和进步。今天我们党又提出以人为本,这是认识的大飞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社会主义以人为本应有四层含义: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二是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要相信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三是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主体,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因此要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四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最高要求,生产力的发展要促进人的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马克思主义受到批判、社会主义受到围攻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却理直气壮地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强调理论创新和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提倡理论结合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了彻底唯物主义的态度。而彻底唯物主义是无所畏惧的。那么中国共产党的彻底唯物主义的立场和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动力、理论勇气和理论境界来自何方?来自人民,来自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世界观。我们党坚定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的唯物史观,始终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是党的唯一宗旨。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有关联的三个问题,这就是:一切重大决策都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实践要求出发,而不是从某种经典和书本出发: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标准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的统一;坚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理论指导,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更好地发挥它的指导作用。

责任编辑:丁和平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实事求是邓小平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实事求是”定乾坤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红色读物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文学语用理论体系构想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