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好干部

2009-02-19 10:04中共涟水县委宣传部
群众 2009年1期
关键词:涟水县全村制种

中共涟水县委宣传部

2008年8月8日,涟水县殡仪馆,全县近千名干部群众胸前别着白花,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眼噙泪水悼念党的好干部、群众的好支书,被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的涟水县灰墩办事处王嘴村党总支书记王伟章。

王伟章走了。人们缅怀他,敬仰他……

人们清楚地记得,1995年5月,200多名乡亲联名上书党委,将在企业工作的王伟章请回村里,担任支部书记。当时的王嘴村,是涟水县14个后进村之一,这里社会治安混乱,上访告状不断,村民守着猪羊过夜,村集体经济赤字严重,可谓人心涣散,一盘散沙。拖着患癌之躯的王伟章,扛起组织上和乡亲们的重托,全身心地投入到兴村富民的实践。

人们不会忘记,1996年秋播,王伟章带领村干部一班人,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率先在全村搞小麦良种繁育。当时有不少人不接受,甚至有人认为王伟章是想趁机捞一把。村支部没有强制群众搞。采取自愿报名的方法,落实了“3039”小麦良种繁育400亩,“温麦4号”繁育600多亩。收获时,最高产量达459公斤/亩,总平每亩400公斤,以平均1元/斤和1斤良种兑换其它小麦2斤价码出手。初尝甜头后,1997年全村繁育“温麦6号”良种2000亩,平均亩产800斤以上,以零卖和兑换的形式全部出手。1997年以后,王伟章带领群众搞了水稻制种、玉米制种、洋葱制种,全村2300多亩可耕田,除种点菜外,其余皆用于制种和良种繁育,平均亩收益比常规种粮高出30~50%。

在把王嘴村建成当时颇有名气的良种繁育基地后,王伟章开始动员和组织村里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发展“打工经济”,进一步鼓起村民的腰包。为了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解放更多的劳动力外出闯世界,王伟章想出了统一放水的好办法。以前,王嘴村的1800亩水田一直是靠电灌站打水灌溉的。各户分散放水时。各家不论地势高洼都早早把口门挖开,结果,往往是洼地水漫头,高地放不上。有时洼地水放上后因为人不在没有及时堵好口子,水又倒流出来,既浪费了水,增加了农户的水费负担,也牵扯了各家各户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许多人想出去打工,但因家里无人放水而不能成行。王伟章在每组配备一名责任心强的放水员,电灌站打水时,由放水员统筹安排,先高地后洼地,结果放水时间缩短一半,水费由原来的每亩每年30元降为12元。

王伟章把目光放远,勾画建设中心村的蓝图,将村民集中起来居住。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中心村建设初具规模,王伟章又在谋划人气积聚后如何带来财气的问题,他与村“两委”一班人讨论后决定,在中心村开集兴市,让王嘴成为涟水北面乃至涟水灌南一带新的商品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中心。村里通过各种渠道投入近百万元,建起有300多个摊位、集商贸服务于一体的王嘴商贸城。今天的王嘴,村民们正在享受中心村带来的幸福,而来中心村参观的人们则说,这里简直跟城里一样。

王伟章并没有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他要通过建创业点发展工业,吸引外出务工的能人“凤还巢”回乡创业,发展本土经济,让王嘴插上进一步腾飞的翅膀。近几年,王嘴村兴建创业点50亩,建标准化厂房3栋,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为了使创业点尽快投入使用,王伟章多次外出招商引资,先后签订10个意向性工业项目,在办事处党委的支持下,引进了涟水王嘴包装厂,用工150人,农民在家致富有了新途径。最近,又引进王嘴塑料制品厂,固定资产投入达500万元,预计投产后用工达50人以上,年产值超千万元,改变了王嘴村没有规模工业的历史。

一个优秀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不仅要有带领群众科学发展、加速致富的决心和思路,更要有一种任劳任怨、忘我工作的“小车不倒只管推”的拼命精神。王伟章从担任村支书的那一刻起,就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改变王嘴面貌和为乡亲们造福上,吃了数不尽的苦,受了说不完的累。

为了把良种繁育基地的项目跑下来,王伟章拖着直肠癌手术后虚弱的身子走南闯北做市场调查。一趟又一趟地跑种子公司。好几次回来累得话都说不出来。几经周折,种子公司的领导终于为王伟章的诚意所打动,同意将王嘴作为育种基地并提供原种和技术指导。又过了两年,涟水县调整种植业结构,洋葱成了全县的主打品种之一。瞄准这一行情,王伟章与相关部门联系后,动员村民搞洋葱制种,但尝到制麦种甜头的农户却又不肯“移情别恋”。于是,王伟章又一次磨破嘴皮,挨家做工作,又是好几次累得话都说不出。终于动员了58户进行示范种植,结果亩均获利7500元。搞洋葱制种的农户发了,他们提前告别温饱,跨入小康。

王嘴在灰墩最北边,村里人以前买点东西、做点买卖都要跑几十里路,而村里这段路是油泥地,每到雨天,出不去又进不来,铺条好路就成了王嘴人祖祖辈辈的梦想。为此,王伟章多次跑乡跑县,甚至还跑到省里,请求有关部门有关领导支持。跑乡里、县里,王伟章就骑着摩托车,风里来雨里去,有时忙到夜里点把钟,累得到家衣服不脱倒头就睡。到省城,他舍不得花钱,吃住都拣最便宜的。1999年下半年,省有关部门和县乡共投资50万元,为王嘴铺设了南北长6公里通往乡里的水泥路。

王嘴是有名的锅底洼,每到发大水季节,四面八方的水涌过来,王嘴就成了一片汪洋。2000年大雨连下7天,使全村水稻全部浸在水里。王伟章带着全体干群日夜抗洪排涝,六天六夜没合眼。大部分庄稼保住了,损失降到了最低点,全村人放下了心,露出了笑容。大水之后,王伟章开始咳嗽不止,痰中带血,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去县医院一查:肺癌。王伟章又一次住院手术。

王书记得病的消息传出,全村人惊呆了,大伙儿的心又都悬了起来,这是一个多么让人心碎的消息呵!村里不少老人在家虔诚地祈祷,希望王书记好人好报、逢凶化吉。近200户村民到70里外的县医院看望王伟章,他们拉着王伟章的手流着泪说:王书记,您这病硬是给我们累出来拖出来的呀!躺在床上的王伟章笑着安慰村民们:“大家还没过上舒心日子,我老王怎么能走呢?等些日子我就回去!”

手术后不到一个月,王伟章带着羸弱的病体又回到王嘴,回到热火朝天的水利工地。按照村里的规划,这年王嘴要修筑防洪大堤,彻底解决客水入境的问题。王伟章一边挂水、化疗,一边在第一线指挥战斗。一个冬春下来,一条长6公里、底宽6米、顶宽2米、高1.5米的防洪大堤竣工。王嘴的群众,再也不受水患之苦了。没有人说得清,为了王嘴农民的粮囤子、钱袋子,王伟章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

经过王伟章和全村干群十几年的奋斗,如今的王嘴村,已经成为苏北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成为“省级文明村”、“市级康居示范村”、“江苏省民主法制示范村”,王嘴村党总支还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王伟章以实际行动树立了一个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形象,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优秀代表,为村民所敬佩,为社会所公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村支书。

责任编辑:刘卫东

猜你喜欢
涟水县全村制种
B站UP 主停更,游戏成“全村”希望
涟水县首创“开门审案” 提高执法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 护航企业发展——涟水县应急管理局“首违不罚”典型案例
全村唯一收件人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五(2)中队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五(2)中队
关于玉米制种自交率的原因及对策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
办好一处书屋改变全村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