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英国教育

2009-02-19 10:04李建成
江苏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理念学校孩子

李建成

简单的教育理念

在苏曼培训中心学习期间,听了一些教授的课。他们上课时间很短,每天4个小时,其中翻译用掉一半时间,也就只有两个小时。他们讲的内容很少,只讲英国的教育是怎么做的,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复杂的观念,大家一听就懂。他们讲解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每一个孩子都重要”。这是英国的教育理念,至于为什么要倡导这个教育理念,她的理论支撑是什么,他们没有进行任何阐述,拒绝高深的长篇累牍。这让我们想到经常听的一些讲座,几个小时的旁征博引,洋洋洒洒,貌似高屋建瓴、气势磅礴,实则说白了想要表达的也就那几句话,这些话在几分钟内就可以表述清楚。英国人的理念很简单,但是全国上下都在践行这一教育思想。

在Alma Park Primary School参观时我对这一理念有了真切的体会。这几个镜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学校有一间小屋,屋内陈设非常有童趣,里面有许多孩子喜爱的玩具、音乐设施……校长告诉我们这叫“宁静屋”,让心情不好的孩子或者不愿意上课的孩子到这里玩一玩,可以一个人来,也可以让老师陪着,在这里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不去“理论”,让他们在“玩耍”或“静思”中自我疏导,自我教育。

教学区,见到一个教师正和一个孩子坐在“走廊里”的学桌旁,老师让那个学生认读英语。校长向我们介绍说。这个孩子刚从外国转来,她的母语不是英语,老师在给她补习英语。转了一个弯,又见一个相同的场面,教师在辅导一个学生作业。在校园我见到四五个这样个别教育的情景。孩子们在享受着他们独自学习的幸福。

一个教室,只有三个学生,却有两个教师在上课。其中,一个教师在让两个学生搞设计,教师不时用手比划着,嘴唇也在动着,但没有发出声音。校长介绍说:这两个孩子耳聋,随班就读,有时需要给他们开“小灶”。那两个学生告诉我们:她画的是躲雨棚,爸妈来接她时没有地方躲雨,在校门口设计一个避雨的地方;他画的是鸟笼,他看到小鸟飞了一天很累,没有地方休息,为它们设计一个“小屋”……另一个教师正在教一个儿童发音,那个孩子可能是轻度“失语症”。

听课时,发现一个小女孩坐在轮椅上,这是一个特制的轮椅,椅子两边的扶手用一个木板连接起来当学桌——可以趴在上面做功课。旁边站着一个50岁左右的女人,那个女孩需要学习用具时,她帮助拿。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又看到了那女孩,中年人站在身旁帮助她解决吃饭中遇到的困难。校长可能看出我的疑虑,告诉我说:这个孩子不能行走,政府专门为她安排了一个助教,辅助她学习和生活。在交谈时,校长还告诉我们,有一个腿残儿童要到一所小学读书,这所小学是两层小楼,没有电梯。学校报告政府,政府拨了专项经费,为学校安装了电梯……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说:最伟大的真理是最简单的,最伟大的训诫是易于理解的。“每一个孩子都重要”这个教育理念简单,易于理解,她也确实是教育中最伟大的真理。这理念体现了教育的真谛,是教育的至高追求。通常情况下,理念与现实之间往往会有一段距离,但是在英国每所学校,理念与现实是那么吻合,每个老师都把这一理念内化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之中,把简单做到极致,真地很不简单。

简单的教育条件

英国是一个经济强国,在我心目中,他们的学校肯定十分豪华。看了世界顶尖的剑桥和牛津大学以及近十所小学以后,我感到十分意外:他们的教育条件是那么的简单!

剑桥和牛津大学已经有几百年历史,培育了许多世界顶尖级大家,其中有百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世界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和焦耳、生物学家达尔文、文学家拜伦等,还有几十位总统和首相,让人十分仰慕。可是来到学校,心里原有的那种“梦境”荡然无存。大学只是古老的“镇”,道路狭窄,楼房矮小,绝大多数都是两三层小楼,面积也不大,有的只有几百平方米,大一点的也就一两干平方米,很少有更大的,我们没有见到一座具有现代气息的高楼。房屋陈旧,很多的几百年来没有进行“装饰”,红砖“暴露”,“砖缝”清楚可见。这让我想起了我国教育大师梅贻琦的一句话: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国人的追求在西方得到了验证。

几所小学更是别致。学校没有高大的大门,只有一个不宽的铁门;没有高大的围墙,只是一米多高的铁丝围成,旁边种上绿篱。她们的面积都不大,一般只有十几亩地,校舍也不多,差不多一干平方米左右,绝大多数是平房,个别也有一幢小楼,房屋是连接在一起的,行走方便。学校也没有什么体育馆、会堂,有的有一个多功能室——供学生吃饭、活动使用。所有的学校校舍都差不多,没有好坏。这些学校有的好几十年,有的上百年了。没有进行新建,也没有进行装修,外表一直保持原始状态,在那个地区并不是最好的建筑。教室设施更简陋,每口教室分两个区:一个是教学活动区,紧靠着黑板,地面铺设地板或地毯,教师上课时,学生坐在上面;一个自主活动区,6个学生围坐着一张学桌。墙壁是用纸板贴在上面,在纸板上用广告色涂上需要的色彩,然后把教学用的图片和学生的作品贴在上面,其目的是多给学生感观刺激,增强他们记忆,提高他们兴趣。体育器材更加简单,每一个学校有一个篮球场和一个小型足球场;有一些高低不一的平衡杠,这些杠子都是用木头做的,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农村学校自制的体育器材一样简单。

生活即教育,教育有时不需要高楼大厦,也不需要什么现代化手段。她需要学校还原生活,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在简单的生活中锻炼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这是英国教育给我们的又一个启迪。

简单的教育方法

在英国听了近十节课,本以为在诺贝尔奖的摇篮里肯定有许多“真经”,听了以后,真不敢相信,教育方法如此简单——围绕学习内容自由活动,教师没有用什么高超技艺组织教学,也没有设计什么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启发……

一年级的英语课教学很简洁。上课时,教师让学生坐在黑板前的地毯上,她在黑板上写下了几句话。然后,按照这几句话给孩子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某一天,天气很好,阳光照着大地,几个孩子去沙滩。沙滩边还有小树林,景色非常美。他们来到沙滩,在那里挖了洞……教师边讲故事,边指着投影,还不时地做手势。故事讲完后,她让学生回到座位,给他们发一张纸,纸上画着大海。教师请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在这张纸上画4幅图。每个孩子听完故事,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画了4幅形态各异的图。然后,教师又让学生坐到投影前,拿着自己的画讲故事。孩子们一边讲,一边表演。最后,教师又让学生回到座位上,拿出自己的“书写本”,根据自己的画写话。他们根据故事情节写句子,遇到不会写的单词,问老师或助教。教师和助教根据单词的难易,有的发音给他们听,让他们根据音自己写词:有的指着教室墙壁上的单词,让他们学会利用“资源”:也有的直接告诉他们如何写。大约十分钟,孩子把这几句话写好交给教师批改。

听了这节语文课后,我觉得课中很多地方值得称道,简化的母语教学方法值得借鉴:没有课本,也没有使用媒体。只是从生活出发,从情境入手,组织几个板块,通过讲、画、说、写等方式进行活动,教学过程很简明。但是却培养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绘画能力、表达能力、识记单词能力,让母语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运用。

四年级的数学课“认识分数”更加简易:学生在电脑教室里自己进行将“1”平均分成几份的图形设计:有设计成砖墙,最顶层是一块整体的,上面写着1;第二层将这一块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上写着二分之一:第三层将这一块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上写着四分之一,以此类推。有设计成若干个正方形小块块,分别标上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完全由学生自己在电脑中实践、感知,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对集体讲一句话。只是根据学生需要个别交流。20分钟以后,他们又到原来教室上课,老师每人发一个正方形的纸片,让他们自己叠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然后再用彩笔标出这两个数在纸中表示的大小……

这节数学课学生在玩中学,没有什么复杂的教学方法,但是却让他们能够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性质,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数感,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英国的课堂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形式都很简单。但是,这种简单不是简而不丰,简而不精,而是一种深邃,一种简洁优美,一种丰入简出。这种简单是要教师具备娴熟的教育基本功,洞悉教育理念,具有化繁为简的能力。教师的简单一“点”就得要领,就出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变成亮点。课堂的简单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走进智慧的宝库。

冰心老人曾说过:“如果你简单,那么,这个世界也就简单。”教育也是这样,对待复杂的教育现象,你从简单入手,复杂也会变得简单。简单应该是教育的真谛,最简单的往往是最完美的。

猜你喜欢
理念学校孩子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用心处事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