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教育技术中心职能探究

2009-02-18 09:11宁玉文高东怀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2期

宁玉文 高 岭 高东怀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技术中心面临着发展危机。通过抽样调查西部地区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等信息化机构,分析其职能定位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定位进行再认识,最终提出了职能的科学定位——职能模块星形模型。

【关键词】教育技术中心职能;科学定位;星形模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9) 02—0133—04

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教育技术中心作为高校信息化的规划和建设部门之一,其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们对教育技术中心的认识还不充分,各高校分别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安排工作,造成高校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定位十分混乱,其后果会严重影响教育信息化进程。[1]那么,高校教育中心应该怎样定位?为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西部地区35所不同层次的高校,对其教育技术机构的职能定位进行分析。

一 西部高校教育技术机构职能定位现状

本次调查主要面向西部地区,按照高校的分层分布状态,随机选取了有一定代表性的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网络发出40份,回收35份。结果显示,在调查的35所高校中, 985工程高校4所,211工程高校6所,一般高校25所。被调查学校都成立了教育技术中心或者网络中心之类的信息化机构,设置级别为处级单位,但在职能上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探究高校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定位的影响因素,笔者分别把机构名称、编列部门和人员配置作为三个观测点,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1 机构名称与职能定位

机构名称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在现行体制下,几乎有一半高校网络中心与电教中心处于分离状态,所有高校都有网络机构,多半以上高校有电教机构。这些机构有的定名为教育技术中心,有的沿用网络中心,有的更名为信息中心,而更多的是前三种名字两两之间的排列组合。定名为教育技术中心的机构,多数选择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维护、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教学软件开发、教育技术研究、网上教学、多媒体设备管理等选项,说明这些教育技术机构主动承担起了推动教育技术在学校应用的工作。而定名为网络中心或者信息中心的教育技术机构,其工作职能的选项多为校园网建设与维护、计算机实验教学、教学设备管理、信息发布等具体的一般性工作,很少承担学校的教育技术应用、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等在宏观上有指导性与管理性的工作,这样的定位也决定了该机构无法全面指导和推动全校教育技术工作。

笔者认为机构的名称往往影响着机构的职能。一部分与网络中心独立设置而命名为教育技术中心的机构本质上只是对电教中心职能的历史继承,缺乏扩展和延伸;另一部分由电教中心和网络中心改组而来的教育技术机构,由于没有权威的,统一的标准作为参考,大多数人对教育技术又认识不足,造成改组后的新机构名称混乱,这类机构按照自身的名称和实际工作能力来定位职能,实质上是在原有电教中心和网络中心职能的框架内优化组合,或者扩展了部分职能,这种职能定位与教育信息化赋予教育技术中心的使命相比差距明显。因此,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很有必要规范名称,在科学命名的前提下,认真核定自己的职能,这不仅能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同一高校内部不同单位之间和不同高校同类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编列部门与职能定位

从表2中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所有的高校教育技术机构都有主任直接领导下的网络运行、用户服务等科室,重点高校全部设置软件开发室,大部分高校设置应用研究机构,但是很多高校却忽视了教学管理工作。这些数据说明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由于内部职能的不断增加和细化,已经出现了内部分工。一般情况下,教育技术中心由办公室、网络运行室、软件开发室、应用研究室、教学管理室、用户服务室和其他科室组成。良好的内部分工必然有利于机构职能的科学定位,反过来,科学的职能定位也必然有助于机构的内部分工,而内部分工的显性表现就是编列部门,因此编列部门与职能定位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然而调查发现部分高校编列部门过多,有些分工已经超出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范畴,把一些本不属于自身职能的事情作为自己的工作,使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定位出现了泛化。

3 人员配置与职能定位

人员配置情况如表3所示,西部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编制人数与学校规模很不协调,而是随着学校层次的升高而增加,一般高校的平均编制数是12.0人,211高校是13.5人,985高校是25.25人。许多单位为了人才梯队的可持续性发展,往往还要空缺几个编制,而靠大量招收临时工或者设置勤工助学岗来解决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通过调查“现有工作人员是否满足工作需要”,得出结论是83%基本满足,11%是完全满足,6%是不满足。在职能选取上,高校教育技术中心所承担的工作范围一般分为六大块,分别是校园网日常管理与维护、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软件研究与开发、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教学管理、教育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等内容。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育技术中心的人员编制相对不足,工作的正常开展往往需要聘用人员,而正式工作人员大多来自计算机专业或者其他理工科专业,真正教育技术专业的人才相对较少。这就造成在教育技术中心职能的定位上,基本从工作人员的能力方向出发,过多偏重于提供计算机与网络服务,从而削弱了教育技术对教与学的专业指导。由于大多数临时聘用工作人员和勤工助学人员文化水平较低或者工作能力欠缺,致使部分本应该属于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缺失,比如好多学校就没有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电视教材不能自主开发、教育技术研究方面缺乏理论依据和指导。在职能的选取上, 大多数高校教育技术中心主要承担日常的维护和辅助管理工作,而忽略了意义更为重要的推动全校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工作。[2]

归结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教育技术中心职能的发挥与学校领导所赋予它的“位置”有关,这也影响教育技术中心的人才队伍建设,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再加上没有统一标准作参考,那么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就会产生泛化或者缺失,非常不利于它的科学定位。

二 高校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定位的再认识

通过分析西部高校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定位现状,我们可以看出高校教育技术中心是一个具有一定行政能力,相对独立的教辅单位。面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要求不断增加,高等教育质量急需提高,教育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等一系列背景,教育技术中心在职能定位方面存在的职能缺失或者泛化等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因此,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定位也需要再认识。

1 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定位要满足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3]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弊端,如应试教育成分太浓,教学方法过死,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等等,这些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此,中国教育界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指出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因此,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在职能定位时务必要满足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是将先进的教育技术引进教学。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信息,缩短知识更新周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教育技术中心要指导高校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改革,比如开展教育技术培训,实行网上评教等工作,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出谋划策。

2 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定位要服务高校提高教育质量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第二期)”的部署中,要求“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以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其中,运用教育技术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育技术作为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一种有效技术,能够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高校教育技术中心是教育技术的具体应用部门,其职能定位必须要服务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它的建设目标应该是一个为教学过程服务的保障部门,是学习资源的组织部门,是促进教与学过程信息化的评价部门。[4]

3 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定位要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具体地说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过程,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各个环节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应用、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中,教育信息化是高等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学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资源建设。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信息资源建设严重滞后,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宏观上高校教育技术中心没有发挥有力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力度不够。[5]因此,当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盛况来临时,教育技术中心应该积极主动把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及时发现和研究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先进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全力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同时也要求我国高等学校必须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重新认识学校信息化的重要建设部门之一——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让新型的教育技术中心引领高校信息化建设之路。

三 教育技术中心职能的科学定位——职能模块星形模型

在当前教育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教育技术中心能够发挥其它部门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它的职能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依据教育技术学五个研究范畴之间协同互补的关系,结合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需求,研究制定了高校教育技术中心职能模块星形模型。

1 教育技术中心职能模块星形模型介绍

如图1所示,星形模型把教育技术中心基本的职能分为五个方面,即:运用、管理、设计、开发、评价五大职能模块,其中设计和开发属于教育技术中心组织方面的职能,主要任务是组织人力物力进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管理和运用属于保障方面的职能,主要任务是保障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和促进新技术的应用研究;评价属于教育技术中心评价方面的职能,主要任务是对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情况进行评价。教育技术中心开展工作的目的是推动教育技术应用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方式是实践应用与理论探索并重。

2 职能模块星型模型实际应用的两种状态

参照职能模块星形模型,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应该是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技术应用进行保障、组织和评价的职能部门。但是,由于现实中高校信息化机构存在两种状态,即教育技术中心与网络中心合并或者分离,各个高校办学实力和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明显,因此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定位可以遵循灵活选取原则,按需选取职能模块,稳步进行机构改革,尽量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一种是合并状态的教育技术中心,在办学条件允许情况下,要严格按照星形模型进行功能选取,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另一种是分离状态的教育技术中心,在功能选取时要做到“不重不漏”,既要与网络中心职能避免重复,又要尽量做到不漏选关键职能,避免工作上的扯皮现象。无论何种状态存在的教育技术中心,作为高校的一个职能部门,还要赋予它应有的工作职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推动学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因此,我们对星形模型的五大模块进行细化,设计出教育技术中心职能模块细化表,在职能选取时可以参照表4,灵活选取。

3 高校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定位的保障条件

要确保高校教育技术中心职能定位的准确性,仅仅参考职能模块星形模型是不够的,还必须要理顺组织机构,明确教育技术中心在学校中的属性和地位,积极争取行政管理职能,推动教育技术应用,同时必须及时变革和延伸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使其既紧跟形势,又不失传统特色,不偏离研究方向。[6]

总之,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技术中心自身建设也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走向成熟、走向完善。高校教育技术中心一定要对自身职能进行科学定位,努力推广教育技术和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把教育技术中心建设成为教学手段改革研究中心、教学资源管理与制作中心;努力为教育改革、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祯祥.解析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与任务[J].现代教育技术,2003,13(4):63-67.

[2] 陶祥亚.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科学合理的定位是关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194-196.

[3]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0,(6):3-7.

[4] 焦聘武.西部欠发达地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9):50-53.

[5] 柯和平,郭向勇.高校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教育技术中心的生存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5,(9):27-32.

[6] 陈云虹,李冰,谢百治.高校教育技术中心的学科建设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8,(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