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凡是”

2009-02-16 04:57
现代语文 2009年1期
关键词:词缀副词语义

肖 烟

摘要:统括副词“凡是”由副词“凡”和词缀“是”构成。本文从历时角度分析了“凡”的语义演变和“是”的语法化过程。并从共时角度分析了“凡是”的句法功能和语用限制。

关键词:凡是历时共时统括数量范畴

一、引言

多年来,语言学界对汉语范围副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很多论文。除了一般的意义分析和用法归纳外,近年来一些学者尝试运用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理论对范围副词作比较深入的研究。

一些范围副词,如“都”“全”等,已得到比较深入透彻的研究。而另一些范围副词,如“凡是”,还少有人提及。本文拟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对“凡是”作一些分析。在历时层面分析“凡”的语义演变和“是”的语法化过程,在共时层面分析“凡是”的意义和用法。

二、“凡”和“是”的历时演变

(一)“凡”的语义演变

据《汉语字源字典》(谢光辉,2000),“‘凡是‘盘字的初文。盘是一种侈口腹圆的器具,甲骨文、金文的‘凡字即象其形。所以,凡的本义即指盘子。此字后来多用为大概、要括等义,又用为世俗、凡庸之义,其本义则为‘盘字所取代。”

由此可见,“凡”本是象形字,而且是一个名词。随着语言的发展,它逐渐失去本义而虚化为副词。

据《古代汉语虚词通释》(何乐士,1985),古代汉语中“凡”的义项主要有:

①常用来表示事物数量的总和或动作次数的总和等。可译为“总共”“共约”“共”等。例如:

(1)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元丰类稿·越赵公救灾记》)——设立卖米的场所,共十八处。

(2)五年一朝,凡三朝。(《汉书·文三王传》)——[代王刘参]五年朝见皇帝一次,总共朝见了三次。

②常出现在概括规律,总结经验或法律、命令的用语中。这类用法的“凡”出现在动词前时,多表示动作行为在一定情况下会是怎样或应该怎样。可译为“凡是”“不论”等。例如:

(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中庸》)——凡是做事情先有计划有准备就能成功;事先没计划、没准备就要失败。

当这种用法的“凡”出现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前时,多表示“所有的”一类意思,强调没有例外。例如:

(4)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左传·隐公十一年》)——所有你的器物财产,都不要放在许国。

⑨“凡”与“大”连用为“大凡”,表示一般的情形。可译为“一般地说”“大体上说”等。例如:

(5)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韩昌黎全集·送孟东野序》)——一般地说,事物得不到它的合理待遇时,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另外,“凡”作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名词,有“平庸的”等义。作名词有“人世间”的意思,如“天女下凡”;还有“大旨”等义。这些用法沿用至今。

可见,“凡”由最初的本义发展出多个义项,主要有统计副词,表示对动作行为的次数或事物数量的统计,如例(1)、(2);统括副词,表示所概括的对象是整个范围的所有全体,如例(3)、(4);限定副词,表示所概括的对象在整个范围中既不是全体也不是个体,而是其中的部分,如例(5)。

到了近代,“凡”主要用为统计副词。

现代汉语中,“凡”的义项与古代汉语大致相同,只是用法侧重点不同。据《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北大中文系,1982),“凡”主要用作统括副词,表示在某个范围内无一例外。例如:

(6)凡在这几件事上犯了严重错误的同志,就应当受到批评。

“凡”用作统计副词只出现在书面语中,如:

(7)全书凡一百二十卷。

另外,“凡”用作限定副词的时候并不单独出现,而是和“大”组成“大凡”表示此义。例如:

(8)大凡老歌,她一般不会唱。

可见,在现代汉语中,“凡”的义项偏重于统括副词。受汉语双音化的影响,衍生出一系列词语,如举凡、但凡、凡是、是凡等。它们也都属于统括副词。在这些词中,“凡是”是最常见的。那么,“凡”是如何与“是”结合的呢?这就需要我们探讨一下“是”的发展轨迹。

(二)“是”的语法化过程

“是”在先秦是一个典型的指示代词,后逐渐地由篇章结构中的回指成分转向句法结构中的系连成分。到了战国西汉,出现了“是”作为判断动词的用例。例如:

(9)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史记·商君列传》)

判断动词“是”产生后又进一步演化出一种全新用法——充当指明焦点的语法标记。例如:

(10)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世说新语·方正》)

修饰谓词性成分,用作焦点标记的“是”,从句法功能角度看,应重新分析为评注性副词。

在“是”的转变过程中也产生了副词或副词性语素同“是”的组合,我们记作“F是”。“是”成为判断动词时,出现了最早的谓词性的“F是”。“F”和“是”由于经常共现,逐渐趋向凝固,随着内部分界的消失(boundaryloss),词义也渐趋融合(mixture),终于成了一个复合式副词。例如:

(11)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中州集·高士谈<杨花>》)

“F是”副词形成之初,语义重心一般都还停留在“是”上。然而,在此后频繁的使用中,其中一部分“F是”的语义重心逐渐前移到“F”上,“是”也就相应地虚化成了协调音节的成分,变成一个后附于“F”的后缀。例如:

(12)他这等利害,好是无礼也。(关汉卿《王闰香夜月四春园》)

“是”由先秦到现代经历了五个阶段:代词—动词—副词—词根—词缀。“是”的义素逐渐弱化、消亡,直至成为词缀。而“凡”的语义发展到现代偏重于统括副词,受汉语双音化的影响,两者组合成一个新的统括副词“凡是”。

以上对“凡是”的历时演变过程作了简要介绍,下面对“凡是”的共时特点作简要分析。

三、“凡是”的共时分析

上文已指出,“凡是”是一个表统括的范围副词。副词的基本功能是修饰谓词,但范围副词的情况比较特殊,其中一部分只能修饰谓词,但另有一部分却经常可以修饰体词。“凡是”就是一个典型的附体词。例如:

(13)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毛泽东选集》)

“凡是”作为副词,之所以会经常修饰体词性词语,是因为这种超常搭配之中省略或隐含了表数量范畴的词语。

在汉语中,表示名词类别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谓词来描述,也可以用数词来限定,但如果想要突出并强调类别的统括性,就必须用统括副词对相关名词进行统括。

为什么强调类别意义的名词可以直接接受统括副词的修饰呢?对于这一现象,必须透过表层句法结构关系,观察起深层的语义关系。从语义平面看,统括副词所修饰和限制的并不是这些名词本身,而是对名词所表示的人、物、现象从数量上加以限制。因为是整个范围内的全体成

员没有一个例外,所以后面隐含的数量名短语也就没有必要,甚至根本就不宜在表层结构中出现。比较下列三句:

a凡是二十八名同学,都参加了会议。

b凡是我们班的二十八名同学,都参加了会议。

c凡是我们班的同学,都参加了会议。

a、b两句都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c句简洁明了。“凡是”为什么不能和数量名短语共同出现?名词短语“我们班的同学”指明了陈述的范围,“凡是”强调在这个范围内无一例外。也就是这个范围内的每一个个体都如此。而数量名短语“二十八名同学”在语义上指一个整体,强调“所有的”。例如:

d二十八名同学都来了。

“凡是”强调个体,数量名短语强调整体,两者不相配合故不能同时出现。

由于“凡是”只是对名词后面所隐含的数量范畴进行限制,同名词本身所具有的词汇意义并不发生直接的修饰关系,所以这类以名词的类别义为基础的副名结构体,其内部的语义关系是相当松散的。比如同一个“凡是阅览室的书”实际上包含了多种语义关系,后面可以承接多种不同的后述成分:

凡是阅览室的书,都不允许带出。

凡是阅览室的书,都可以借阅。

凡是阅览室的书,都要爱惜。

由于“凡是”限制名词后面所隐含的数量范畴,所以对所修饰的名词有一些限制。

首先,“凡是”不能修饰没有数量范围的词,如专有名词、单数意义的词等。例如:

(14)*凡是太阳,都是红色的。

其次,“凡是”所量化的对象必须是类指,有数量范围的,但数量范围不可过大,以致于难以或根本不可能统括。例如:

(15)凡是诗,他都教我了。

上句在语法上没有问题,可“诗”的数量范围太大,世界上古往今来的诗无穷无尽,不可能完全统括。所以要作一些限制。如:

(16)凡是李白的诗,他都教我了。

(17)凡是书架上的书,你都可以看。

然而,有些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虽然数量范围很大,却可以受“凡是”修饰。如:

(18)凡是人,都是会死的。

(19)凡是物质,都是不灭的。

(20)凡是少年儿童,都应该得到精心的呵护。

“人”“物质”“少年儿童”都是数量范围很大,难以穷尽的。上面的句子却是人们可以接受的。对比两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例(18)、(19)、(20)都是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公理、事理性陈述,是不需要验证的。所以,即使不能穷尽这个范围内的每一个个体,人们也不会怀疑这三句话语义上的正确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统括副诃“凡是”可以大体上归纳如下:

1“凡”在古代汉语中可作统计副词、统括副词、限定副词,在近代汉语中只作统计副词,在现代汉语中也可作统计副词、统括副词、限定副词,但偏重于统括副词。

2“是”由先秦到现代经历了五个阶段:代词—动词—副词—词根—词缀。词缀“是”与副词“凡”结合构成现代汉语统括副词“凡是”。

3“凡是”可修饰体词,限制名词后面所隐含的数量范畴。这类以名词的类别义为基础的副名结构体,其内部的语义关系十分松散。

4“凡是”所量化的对象应是类指成分,必须有数量范围,但数量范围又不可过大到不能统括。在人们普遍接受的公理、事理性陈述中,“凡是”可以修饰限制一些数量范围很大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猜你喜欢
词缀副词语义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Module 1 Basketball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短句—副词+谓语
现代维吾尔语的词缀功能及从中存在的奇异现象的处理探讨
隰县方言词缀“圪”浅析
副词和副词词组
hardly是hard的派生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