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郑润宇 本报特约记者 柳玉鹏
据俄新社2月13日报道,俄联合飞机制造集团公司第一副总裁、“米格”和“苏霍伊”联合公司总裁米哈伊尔·波戈相日前在印度国际航展上含蓄指责中国“仿制”苏-27战机,并称中国的仿制很不成功。
波戈相说:“从战略上说,我们相信飞机的复制品永远也不会超过其原品。中国试图以某些俄制飞机为基础开发自己的版本,并对它们进行现代化改装,但这些仿制品永远都比不上俄罗斯在此前多年经验基础上研制的新产品。”
俄《独立报》称,自苏联解体后,中国进口的主要常规武器中,有超过90%都来自于俄罗斯。然而在2007年,中国进口的俄武器总量急剧萎缩了63%,降至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专家认为导致进口减少的原因一是中国人希望发展本国的军事工业;二是对先前与俄方签署的采购合同遭延误表示不满;三是对近年来获得的俄武器质量不满。
俄领导层在对是否要继续向中国提供最现代化的武器方面目前也存在着分歧。有人担心,中国可能从俄进口少量的现代化装备后就开始仿制工作。但俄国防武器出口公司总裁伊赛金持相反看法。他认为,那种所谓中国与俄军事技术合作获得先进技术后对俄武器丧失兴趣的说法是“谎言”。他说:“中国并没有完全放弃与俄军事技术合作,只不过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正进入一个新阶段。”俄战略问题专家科诺瓦洛夫也认为,“中国完全有能力在没有我们帮助的情况下独立生产这类装备,目前中国对与俄合作研制高技术武器感兴趣,这将是两国在军事技术领域合作的新趋势。”
中国一位军事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无论哪个国家买卖武器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买武器装备必然要求技术转移。购买者一般都会在吸收新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无可厚非。这位专家表示,俄国内一些人对中国的指责是强词夺理。他说:“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有两个原因:一是从商人角度出发,如果中国将自行研制的武器出售给其他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那么俄军火的销售市场必然受到影响。二是从战略角度出发,认为中国出售武器能对购买地区施加影响力,从而影响俄的军事大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