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杰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会计职业判断是建立在会计专业基础上的一种判断,它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认识层面和实务层面指出了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会计职业判断的存在基础。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 重要性 存在基础
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整个会计过程,在会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认识层面;二是实务层面。
(一)从认识层面看,会计职业判断得到会计界的普遍认同
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意识到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如英国会计准则在序言中指出:“会计准则并非僵硬不变的条文的汇总,它不能取代根据各种信息作出判断的活动”。安然事件发生后,越来越多的人质疑美国以规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引发了人们对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变迁的讨论,即以规则为基础还是以原则为基础。“会计准则变得越来越庞大和详尽,以至于替代了职业判断在会计报告中的作用,可能已经达到了一种危险的程度。”这实际上从反面印证了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基于此,美国随后在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将会计准则制定的导向由规则又恢复为原则为基础,从而肯定了会计职业判断扩展的空间。
2000年以来,随着新《会计法》的修订、《企业会计制度》和一系列会计具体准则等的相继出台,我国会计规范日趋简约,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开始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尤其是2006年发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实现国际趋同的同时,要求大量运用会计职业判断。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离开了会计判断,会计准则根本无法操作和实施,从而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实质上间接强调了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
(二)从实务层面看,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实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1.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整个会计过程,涉及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各个环节。确认是指对会计要素应否记录和报告、何时记录与报告以及作为何种项目记录与报告的过程。这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第一步,也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的基本前提。计量是指对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确定其金额的过程。这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又一重要内容,也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环节。记录是指对经过确认而进入会计系统的会计要素,利用复式记账法对有关数据和资料进行分类、加工的过程。记录中的会计职业判断主要体现在会计凭证、账簿等载体的选择和运用方面,相对比较简单。报告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产品。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输出环节是生成最终会计信息的环节,会计要素经过初次确认、计量和记录,如何在会计报告中进行再确认从而生成最终会计信息,仍然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2.会计职业判断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会计信息占了整个经济信息量的70%以上,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类型、规模各不相同,会计制度和准则不可能为各种类型的企业,及它们各种情况下可能发生的各种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都做出详尽的、具体的规定,而只能做出原则性的规定。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对很多经济业务的处理给出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使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更符合实际,以便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有用性。但如何做出合理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判断力。运用职业判断进行估计、判断、推理,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掺杂着会计人员的主观臆断性。即使严格按准则行事,对相同的会计原始资料进行处理,不同的会计人员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加之会计人员的每一次职业判断并非都能做到恰如其分,因此会计职业判断也就成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会计职业判断的存在基础
(一)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经济环境变得复杂和多变,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企业出现了许多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的经济业务,如销货款的回收、未决诉讼等。这些业务分为三类:低度不确定性业务、中度不确定性业务和高度不确定性业务。其中,高度不确定性业务对会计信息不产生影响,不予考虑。低度不确定性业务是指已经发生,最终结果基本确定,但其金额需要估计才能确定的交易和事项,如资产减值中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应收账款中坏账准备的计提等;中度不确定性业务是指由过去的经济活动引起的,对企业财务报表的最终影响有待于未来事项发生或不发生才能证实的经济业务,如或有事项的确认等。可见,这些业务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导致会计职业判断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会计标准建设的内在要求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指导,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在内的会计标准体系。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为宗旨,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作了更加严格和科学的规定,在关键环节和根本实质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最大的特点之一在于对交易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作出了更为科学的原则性的规范,提供了多种会计处理方法,需要会计人员遵循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权衡各方利益,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大量的职业判断,以做出正确的估计和选择。因此,我国的会计标准建设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
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形不相同,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中针对同一会计事项,会给出多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由企业自行选择,目的是使企业能够更加公允地披露其会计信息。由于这些处理方法各有特点,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不同,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做出恰当的判断。一旦判断失误就会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可靠,比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等。而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更充分地体现了以原则为导向的制定基础,需要大量运用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发挥的作用会更加重要。
(四)某些会计标准和定义的模糊性
在具体会计准则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措辞,如“可能”、“很可能”等。由于对事件发生概率的主观判断因人而异,对概率的估计也不可能十分准确,“可能”、“很可能”又是一个很模糊和难以把握的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因此,只能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加以确定。如对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判断、对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的判断等。此外,在基本准则中对于一些会计原则的定义也是模糊的。如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但对重要性的标准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握重要性水平,从而正确披露会计信息,只能通过会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的主观判断加以确定。
(五)会计法规制定的相对滞后性
会计法规的制订往往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因此,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常会出现会计处理“无法可依”的现象,比如近年出现并迅速发展的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等新领域和新行业,对其相关的会计处理在2006年发布的新具体会计准则中才第一次给出了具体规定,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选择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李雪峰.浅析会计职业判断.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李整妮.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中国科技信息,2006,3
3.财政部会计司.积极开展会计国际协调,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