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兴中 任宪亮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趋势,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占银行总收入比重偏低,品种单一、盈利能力差,品牌认知度低,服务落后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与完善管理机制、培养各类人才等对策,以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发展对策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西方发达国家迅猛发展,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一般在40%以上。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国内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银行紧跟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潮流,把中间业务的发展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战略发展点,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一)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资产比重和银行总收入比重偏低
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银行资产的比重和银行总收入的比重严重偏低,如表1所示。
(二)品种较少、收入结构单一且盈利能力差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新的中间业务品种不断出现,中间业务发展速度十分迅猛,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支柱。以美国为例, 1992年、2005年中间业务收入占净营业收入的比重,如表2所示。
而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仅品种数量少,而且大多数停留在以银行支付中介为基础和以信用中介职能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这些传统中间业务的收入约占中间业务总收入的90%左右。而那些技术含量高、利润率高的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明显。
(三)品牌认知度低
我国商业银行的品牌认知度低,大多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缺乏品牌产品,中间业务产品基本上处于仿制、复制阶段,产品单一、趋同。以理财业务为例,个人理财业务品种很多,如交通银行的“圆梦宝”、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中信实业银行的“理财宝”等品牌。尽管各家银行的品牌不同,也纷纷建立理财中心,但它们的业务范围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并没有对客户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从而导致客户对中间业务的品牌认知度较低。
(四)服务手段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高效、快捷的结算、支付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各家商业银行支付系统尚未联网,各自为政,银行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的功能比较单一,创收能力不足。同时社会大众习惯于现金收付,导致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特别是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缺乏足够的社会认同。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制约因素
(一)制度制约因素
首先,法律法规方面。我国长期以来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中间业务的发展,对中间业务收费标准、经营范围等没有明确的规定。直到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专门规范银行中间业务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2003年10月公布实施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服务价格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成本收益不一致的问题。因此,法律法规的滞后和空缺制约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其次,我国目前金融分业经营监管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严格的银、证、保、信托分业经营体制,使银行难以设计开发出跨领域、综合性的中间业务产品。而这些业务往往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丰厚利润,这就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难以提高中间业务的水平。
最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上级行对下级行的绩效考核主要还是以存贷款规模为主,辅以资产质量的指标考核。而中间业务发展的快慢与好坏,对基层银行业绩考核影响不大,这直接导致基层行管理层对中间业务的发展普遍认识不足。
(二)需求约束
首先,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与传统业务相比,中间业务提供的是更高层次的服务,要求消费者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中间业务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基本上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而在我国,尚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只是需要简单的结算、转账等中间业务,对那些更复杂、功能更多的中间业务,如咨询、代客理财等业务的需求相对较少。
其次,企业管理理念和水平落后。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银行服务的需求还停留在存贷款等传统业务和结算、转账等中间业务上,还没有产生出对一些创新金融产品(如信息咨询、现金管理、理财投资等)的需求。
再次,很多消费者对中间业务的认识存在偏差。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很多人在潜意识里都将银行看作一个政府部门,而不是一个自负盈亏的经济体。再加上商业银行一些中间业务长期的免费服务,使得习惯了“免费蛋糕”的消费者在心理上难以接受。
最后,中间业务产品的相对“技术复杂性”,可能将一些低文化水平消费者排除在外。中间业务产品成熟的消费群体一般在30-50岁之间,而我国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平均文化水平还比较低;而中间业务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尤其是一些比较复杂的综合性中间业务,要深入的了解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这无疑为这部分消费者享受中间产品的服务形成了障碍。
(三)创新人才缺乏阻碍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创新
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具有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征,是金融领域的高技术产业。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匮乏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无法开展技术含量高的品种业务,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四)资金投入不足使中间业务增长乏力
由于经营理念上的长期偏差和自身资本积累能力相对不足,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投入不足。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展,新中间业务产品的研究、设计和开发以及市场开拓等方面都显得乏力。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狭窄的市场范围内,围绕单一的品种进行低层次的竞争,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五)技术服务手段落后制约中间业务发展
中间业务是一项集科学技术、电子智能和服务质量为一体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业务,它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软硬件”为依托。虽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电子化建设方面步伐较快,但这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计算机联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及服务功能上尤为突出。中间业务尤其是高端中间业务,需要一系列技术的支持,附加值越高,对技术的要求就越高。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技术服务手段则显得比较落后,科技化程度低。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尽快制定《投资公司法》、《期货法》,抓紧完善《商业银行法》、《信托法》、《保险法》等一整套体系的法律法规;针对国际银行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允许部分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在部分领域相互代理业务,扩大我国商业银行可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完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扩大指导价收费范围,对一些容易引起恶性竞争、扰乱金融市场的中间业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明确将一些不收费的业务列入收费项目;继续完善对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创新速度。同时,要注意对已有成熟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的中间业务,力求在执行管理办法和标准上的一致性,并加大检查力度;对于一些还没有成熟管理办法的金融新业务,应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适时出台相关管理法规予以规范,以促进金融新业务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与完善中间业务发展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中间业务考评机制,尽快建立详细的考评激励机制,把中间业务的发展纳入各级行经营目标责任制,加大考核权重;二是建立中间业务产品创新、评价及培训机制;三是要建立一种容错机制和纠正机制,鼓励各行通过对中间业务潜在的市场需求、成本投入、预期收益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防止盲目开发,盲目推广;四是要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机制,便于中间业务的系统管理与长远规划工作,提高中间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五是健全中间业务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内控制度,做到操作、监督分离,强化稽核审计职能。
(三)实施差别营销战略
一是采取差别客户营销策略,根据客户对银行收益的不同将客户划分不同的层次,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二是采取差别业务营销策略,要有选择、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高附加值和个性化的业务品种。资金投入方面也需要采取差别化策略,选择合理高效的投入结构,向重点客户、重点业务倾斜,实现最佳投入产出率。
(四)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我国商业银行欲与外资银行在中间业务市场上竞争,首先要立足于现实,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办法对现有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适应业务的需要。其次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金融机构等引进一些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到中间业务的研发队伍中来,切实加强科技型、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建设。
(五)加大科技投入以加快中间业务电子化建设
网上银行业务是当今世界银行业发展的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应充分借鉴外资银行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经验,弥补经营网点相对不足的缺陷。虽然目前受教育程度、支付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网上银行业务发展远不如发达国家那般迅猛,但作为我国银行业未来业务发展的潜在增长点,其地位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胡章宏.欧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3,12
2.唐双宁.发展银行表外业务提高银行竞争能力.中国金融,2004,4
3.丁道清,范修来.论科技创新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国金融电脑,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