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不倒的高原古城

2009-02-13 05:31
百科知识 2009年2期
关键词:松潘古城民族

冯 媛

松潘,古名松州,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在今川主寺镇建立湔氐县,为松潘地区县级建置之始,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松潘地处四川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东部,是游客前往九寨黄龙旅游的重要中继站。距九寨机场所在地川主寺仅17千米,具有便利的交通位置与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同时也是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的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

天府之国的守护城

松潘地处岷江上游,是四川通往青藏的重要通道,也是民族文化的融合走廊。神秘羌源与众多其他宗教信仰(主要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苯钵教、汉传佛教、道教等)给古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从宏观的地理环境出发,松潘是天府蜀都的天门所在地。《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冰能知天文地理,谓汶山为天彭门,及至湔氐县(今松潘),见两山如阙,仿佛若见神”(冰,指蜀守李冰)。天彭门使松潘具有神圣的文化地理含义,中国古代有“天倾西北,地倾东南”之说,“天地门户”构成神仙与人间的有机结合。

史载古松州“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屏蔽天府,锁阴边陲”,古为用兵之地,被称作“川西门户”。自汉唐以来,此处均设关尉,屯有重兵。同时,松潘“北望河惶,南通汶灌”,对成都平原有高屋建瓴之势。因松潘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是中原与吐蕃争夺的焦点,许多军事事件均发生在这里,也使之形成了雄伟的军事城堡景观。

一进松潘县城,迎面便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城门,一代大师赵朴初题写的道劲有力的“松州”两个大字镶嵌在城门上,城门旁边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汉藏和亲”的雕像。进入城内,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条铺着青石板的古街,街道两旁都是古式建筑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店铺。一条湍急而清澈的河流从松潘古城的东端穿过环城路向西流,在经过中央大街后转往南流,从南城门左侧流出松潘古城。小桥流水使得整个松潘古城显得古朴而又生动。

相传唐朝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前往长安求婚。使者路过松州,被州官扣押,松赞干布大怒,亲率大兵20万人入侵。唐都督韩成战败,唐太宗命吏部尚书统军抵达松州,经川主寺一役,唐军大胜‘。松赞干布返藏后便遣使臣送黄金以求通婚和好,随后文成公主入藏,传为千古佳话。

松潘的军事性以城墙为代表,现存古城墙为明朝平羌将军丁玉所筑,是我国首屈一指的古城墙遗址。古城有门七道:东日“觐阳”、南叫“延熏”、西号“威、远”、北作“镇羌”,西南山麓者称“小西门”,外城两门,东西向称“临江”、南北向称“阜清”。各城门以大块平行六面之条石拱圈,使顶部呈半圆形,门基大石上镂有各种雕图案,别具匠心,耐人寻味。门洞厚15丈,造工坚实,经数百年风雨而不蚀不坏。当时筑墙所用的青砖每块重达30千克,使用的灰浆由糯米、石灰加桐油熬成,因此城墙异常坚固。

如今,岷江河谷、涪江河谷沿岸大量的关隘、兵屯、靖墩和烽燧(烽火台)等古战场遗迹仍然随处可见。登上松潘古城墙不仅可以饱览周围的雄壮景色,同时也可感怀一下当年古战场的腥风血雨。

东方的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著名的三教圣地,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分别根据自己的宗教传说,都奉该城为圣域;而松潘城内藏、羌、回3个不同民族的相互包容、和平共处,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松潘自古即为“茶马互市”之地。历史上广袤的松州草地盛产马匹、牦牛,牧民们以牛羊肉、酥油、糌粑为食,“腥肉之物非茶不解”。松潘以东是四川省的平武、北川、安县、灌县,这些地区盛产茶叶。封建王朝连年征战需要足够的战马,须从藏区获得,于是互惠互利的茶马生意由此悄然兴起。茶叶运往松潘后,由松潘运往松潘草地和青海、甘肃等藏民居住的部分地区,再从藏民那换取马匹等物资。地处边陲的松潘自然就成了商贸中心,具有经商意识的人们汇聚于此。长此以往,松潘逐步形成了多民族杂居的格局。

松潘古城内主要居住着藏、羌、回、汉等民族,还有少数苗族、土家族等,堪称阿坝州民族结构的缩影。松潘的多民族聚居使得松潘的宗教信仰呈现多样化。佛教是松潘的重要教派,分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信徒多为汉人,有少数羌人,县内佛教寺庙有百余座,较出名的有城隍庙、观音庙、大悲寺。藏传佛教主要分为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宁玛派又称为红教,因教徒着红袈裟得名,在松潘县安宏乡一带广为信奉。萨迦派俗称花教,因寺院经堂、房舍、墙壁用各种颜色装饰而得名,松潘草地一带信徒较多,县内有萨迦派寺庙大寨乡的上尼巴寺一座。格鲁派俗称黄教,因信徒戴黄帽而得名,是松潘县信徒最多的藏传佛教,县内有毛儿盖寺庙、牟尼沟寺庙、安宏后寺、肖包寺。苯教是松潘县的原始宗教,信奉东巴辛饶、雍忠、苯钵为“三宝”,有别于藏传佛教,县内有一座对河寺。这里回族民众都信奉伊斯兰教,县内的清真寺也有很多。羌族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拜教物,祭拜天神、地神等各种神灵。

在古城街上,你能看到风格迥异、相互毗邻的各式建筑:古城西侧的城隍庙、观音角与城北的清真寺遥遥相望,城南的藏传佛教寺庙与羌碉毗邻而建。此外各民族的风土民情也是别具特色:藏民族的藏历年、赛马会、锅庄、酥油茶;羌民族的羌历年、石碉楼、咂酒、刺绣;回族的古尔邦节、开斋节。这种各民族的聚居与杂居所呈现出的民族文化的多彩图景,使得松潘古城别有一番风韵。

千百年来,藏、羌、回、汉各族人们居于一城,却没有彰显太多同化现象。现在,各民族依旧沿袭着各自的风俗习惯,互不干扰,相互尊重,相安而居。

不倒的城市精神

松潘县东接平武县,南依茂县,东南与北川县相邻,西及西南紧靠红原县、黑水县,北与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接壤,处于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西秦岭东西向构造带和岷山南北向构造带的汇合部位。历史上记载这片区域曾发生过两次大地震:1933年茂县叠溪7.5级地震及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由于震区处于强烈上升的剥蚀区,岩石破碎、风化严重,震后连续的暴雨、崩塌、滚石、泥石流等灾害使得道路阻断、河流壅塞,房屋被砸坏或冲垮,大量农田被毁。连同今年的汶川大地震,松潘古城可谓是历经磨难。可经历过多次灾难的松潘古城如今看来并不是一片废墟与荒芜的景象,仍然是“青山依旧在,唐风古韵浓”的美丽祥和。

2008年的汶川地震对松潘而言,除了交通中断以外,整体受损较小。一方面是因为松潘古城没有处在震级最强的主断裂带上,另一方面或许是经历过两次大地震的洗礼,古城内的房屋建筑就修建得很结实。城内的很多榫卯结构的木头房屋,都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县城清真寺、城隍庙等古建筑都完好无损,古城及周边的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和震前相比都没有太大变化。

地震后目睹了太多的废墟、太多的生死别离,痛彻心扉的我们来不及抹去随时都会流下的泪水。所以,松潘古城的安在对于在这场地震中遭受了巨大心理创伤的人们来讲不得不说是一种莫大的心理安慰,好像冥冥之中找到了一种心灵支撑。松潘历经磨难,但它依然不倒。它使我们在学会坚强之后,也看到了希望——大灾大难后的生活仍然能恢复到灾前的安乐祥和。只要精神同在,一定能共克难关。这些不仅需要自我调整,也需要外在的支撑。我们相信,心中充满感恩与希望,四川明天会更好!(文章代码:0230)

责任编辑王凯

猜你喜欢
松潘古城民族
我们的民族
松潘茶马古道在当今视域下的历史意义
翘街古城
多元民族
安居古城
春秋古城一日游
对松潘县旅游环境综合治理的思考
岷江之源 奇美松潘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县域专题系列报道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