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关于多元智能的启示

2009-02-13 05:31董淑琴
甘肃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启示课程改革

董淑琴

〔关键词〕 课程改革;多元智能;启示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1(B)—0028—01

随着现代心理学及其他教育学科的发展,传统教学所凸现的特点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批评,对行为主义的反思与质疑带来了人们对教学本质和教学过程特点的重新认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一种视野更为开阔的观点重新诠释了人类的智能理论和人类的学习,给人们认识教学及教学过程的特点以新的启示。

一、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以培养传统的学业智力为中心,导致课程结构过于单调,课程内容过于局限,教学模式过于统一,评价方式过于僵化。我国的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而实践能力比较落后。这与学校教育过分注重传统的学业智力有很大关系。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传统意义上的学业智力,而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这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借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仅现实生活需要每个人充分利用自身的多种智能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需要人们利用多种智能创造出社会需要的各种产品。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目标,而是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能将新的理念付诸于实践。多元智能理论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实现由善于解答问题向善于解决问题转变。

三、课程改革应当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人人都是可育之才。教师应当关注的不是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因此,教育必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弱势智能,从而为学生取得最终成功打好基础。

四、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就是教师按照预定的方案,用有限的时间,在规定的场合,按照一定的流程把书本知识单向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失去了个性,教学也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多元智能理论则要求形成因内容而异和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同时,同样的教学内容,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最终促进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

五、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评价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评价观对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导向。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应该改变单纯以标准的智商测试和学科成绩考试为主的评价观。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学生的学业智力,而应当是多元的;在评价的方式方面,也不能只注重书面的考试,而应当探索多元的评价方式。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启示课程改革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