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伊迪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不知道该庆幸还是悲哀。
金钱带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肆意挥霍的快感?酒精麻痹的味觉?泥潭深陷的不自知?深恶痛绝的摒弃?永无休止的倦怠?还是殷殷期盼的可遇而不可求?
其实,它不过是一枚硬币。
我们赋予它太多的含义,给予它不懈的追求,却忽略了它百炼钢化绕指柔的缱绻悱恻。
冷硬如它,不知凝聚了多少复杂难测的情感。
年少时,与爷爷生活在一起。苍白削瘦的爷爷,总是硬硬地挺直背脊,定定地遥望着远方莫测的星空。我从不知道爷爷在看什么,只是觉得天上的星星扑闪扑闪的,像极了爷爷那对粲然的眸。
小时候,钱在我眼中,就是绵软香浓的棉花糖。夕阳落山的傍晚,我飞奔着从南塘街的一头扑向另一头,怀揣着向爷爷讨要来的“铜钱”,献媚地交给卖棉花糖的小贩,心满意足地小口小口地舔着。爷爷从来不唤“硬币”,而只是奇怪地管那叫“铜钱”。我只乐得买我的棉花糖,却从未在意爷爷瞬间浩瀚如海的目光。
某天的夜里,爷爷静静地闭上了他那对粲然的眸。从此,再没有人在夕阳落山的傍晚,给我那一枚小小的“铜钱”……
微寒的冷风下,我拉紧身上的衣服,突然释怀。那“铜钱”许是爷爷对过往生活的追念,许是爷爷对他父亲的思念。但这都不重要了,那“铜钱”,如今是我对童年、对爷爷的想念。远处,小贩叫卖棉花糖的声音一如昨天,依然有蜂拥而至的孩子争抢着香喷喷的棉花糖。
我站在阳光遍地的窗口,忽然想起,小姨一家去了西班牙也有五六年了吧。
科技发达的时代,一通电话就可以连通大洋彼岸,一键上网便仿如亲人就在身旁。自然便没有了那么多的想念。
不久前,小姨曾寄来一个包裹,是各种欧元硬币的纪念册,却是不齐的,缺了几个小面值的周边国家的欧元。这样的纪念册原是不贵的,只是小姨却坚持买来包装,坚持自己一个一个将这些硬币装满。小姨在西班牙经营一家超市,平时常收到各个周边国家的硬币,她便起了这样的心思。没想到一集便是四年,却仍是没有集齐。想是如今她关了超市,做起了别家生意,恐没有那样的机会了吧,便索性寄了包裹来。
我将那纪念册紧紧地抱在怀里,眼睛酸酸涩涩地疼。
这些年来,不是不想小姨的,寂静无人的夜晚,时常忆起小姨笑说起我小时候的糗事的模样;吃年夜饭的圆桌上,总觉得缺了一个角似的;鼠年的春节,总觉着有个人该是轮着本命年的……
闭上眼,仿佛看见小姨独自走在雪漫过膝盖的马德里的夜晚,看见她惊喜地发现又找到一枚缺少的硬币时的雀跃表情,看见她只能在月下与我们看着同一轮月亮的失落惆怅。这些小小的硬币,一头连着独在异乡的小姨,一头连着彼岸的我们。
金钱只是一个脚本,却上演着各自不同的故事。
明明上演着各自不同的故事,却只给我们一种选择。
点评
作者以硬币为线索牵连起自己和两位至亲间的故事,选材集中,行文自然,结构清晰。平缓而内敛的叙述营造了一股浓浓的怀念气息,读者仿佛跟随她见到了夕阳里爷爷平静的剪影,读到了寂静冬夜里小姨悠长而寂寥的背影,这足见作者的语言功底。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在文章的头尾都尝试着对由金钱引发的人生百味作一种深入的思考,这无疑增加了文章的思想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