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管克江 本报记者 何申权
“美国之音”10日爆料称,中国计划在4月份召开的伦敦20国峰会上鼓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发达国家采取“强硬立场”,“限制发达国家的特权”。这一消息在西方,尤其是美国引起骚动。有美国学者抨击说,中国是在寻求做“发展中国家的领袖”,“打着扩大发展中国家权利的旗号扩大自己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有西方外交人士认为,中国是想向美国报“一箭之仇”。对于这些说法,中国学者表示,中国为IMF提改革建议是很正常的事,不是为自己的私利。实际上,国际上要求IMF改革的呼声一直就有,比如欧盟就认为,美国对IMF的控制太多。西方一些媒体和人士因此事而对中国说三道四明显是带有偏见。
“美国之音”和路透社报道称,中国驻外使馆的官员中正在传阅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是即将于4月2日开幕的伦敦20国峰会上中国的立场文件。据说,这份报告认为,在以美国为首的富裕国家造成全球经济不平衡状况后,IMF没有提早发布警告,纵容了金融危机的形成。报告还指出,美国等发达国家所享有的股份使它们有权否决IMF任何不利于它们的决策。报告提议,IMF和世行“应该限制那些把世界经济推向全面衰退的发达国家的特权”,“让发展中国家分享更大的权利”。
且不论是否真的有这样一份所谓“中国政府的立场声明”,实际上,“报告”中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在国际社会上早已有之。但这样正常的提议却因“出自中国之口”而刺痛了西方一些人的敏感神经。
“美国之音”在报道这一消息时,专门援引华盛顿智囊机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米歇尔最近的表态说,中国在国际机构中扩大自己声音的策略“往往都是打着扩大发展中国家权利的旗号进行的”。他说:“我们看到最近中国屡次使用这种策略,看到发展中国家如何成为中国外交政策中的一个主题。中国寻求做发展中国家的领袖,至少要代表发展中国家说话。我觉得,随着全球经济局势的恶化,我们将看到中国这样做的例子会越来越多。”米歇尔还表示,实际上美国愿意适当扩大中国的话语权,以换取中国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但中国虽然想扩大发言权,却不打算承担与之相伴的义务。
路透社也就此援引西方外交人士的话说,这次中国如此高调,恐怕是想报美国的“一箭之仇”。“中国显然没有忘记IMF在2007年应美国的要求推出新的货币监督规则”,“北京反对这一新规则,认为它是美国利用IMF来迫使人民币升值的一个把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些观点明显对中国带有偏见。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事实上,就连很多西方国家也认为,目前以IMF为代表的国际货币体系需要改革。比如欧盟就提出过,美国对IMF的控制太多。现在IMF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新兴经济体的实力和权益不对称。长期以来,都是西方国家主导国际货币体系,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日渐崛起,目前贸易量已经占到全球1/4,外汇储备占70%以上。因此提高新兴经济体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在IMF的发言权是今后改革的大方向。这也是为了整个全球经济的前景着想。”
其实,美国国内也有一批学者在呼吁IMF进行大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其中的发言权。美国《福布斯》杂志不久前报道称,一批著名经济学家最近上书奥巴马,认为光给中国、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扩大在IMF的投票权还不够,美国还应支持更大幅度的IMF改革。他们呼吁用强有力的措施增强IMF的地位,使其能真正代表180多个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