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制度下的爱情挽歌

2009-02-12 08:47欧造杰
电影文学 2009年1期

欧造杰

[摘要]电视连续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讲的是我国东晋末年的一个传奇爱情故事,它热情歌颂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忠贞不渝的爱情,同时也有力揭示了我国古代士族制度下黑暗的社会现实,堪称一曲古典爱情的挽歌,该剧主题思想深刻,歌颂与批判并存,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两类性格对比鲜明,达到了人性的高度真实和性格的鲜明对比,是一部难得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梁山伯与祝英台》;土族制度;爱情挽歌

由贵州卫视7月首播的41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梁山伯与祝英台》(2007年版),由何润东和董洁主演,讲的是一个在1600多年以前的东晋末年的传奇爱情故事,它很早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且在国内外有着深远影响。剧作热情地歌颂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忠贞不渝的爱情,同时也有力地揭示了我国古代士族制度下种种黑暗的社会现实,观看之后令人拍案叫绝,并为梁祝的这种忠贞不渝的爱情而感动,堪称一曲古典爱情的挽歌。

一、主题思想深刻,歌颂与批判并存

故事发生在我国特定的东晋时期。那是一个专制而动乱的时代,社会盛行门阀制度,它是中央集权制减弱和历史动荡的产物,不仅标志着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区別,而且标志着统治阶级中部分家族与其他家族的区别,即“封建社会中等级制度在家族中的深刻表现及其制度化”。在当时則表现在由士族阶级把持权贵、标榜门第,使得社会等级森严,士族与平民保持着严格的限制,他们不能联姻、同乘共座,甚至服饰也有严格的区別,不能互相往来。各种传统观念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使得爱情自由难以存在,两者之间发生着严重的冲突和对立。

在这种背景之下,电视剧主要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他们到杭州的尼山书院求学为主要场所,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从相识、相知,到情投意合,再到分离相思,最后相殉化蝶的过程。全剧演绎了一段生动曲折、温馨浪漫而又凄艳绝美的传奇爱情故事,其可歌可泣,令人感动,值得我们去同情和赞赏。可谓爱情史上的千古绝唱。在与种种恶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既为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争取爱情自由所做的努力奋斗而感动流泪,同时也看到了士族制度的罪恶本质并为之而深恶痛绝,收到了歌颂与批判主题思想并存的效果。

士族制度给当时的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由于士族阶层和官僚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导致了平民百姓的贫困和落后。加上遇到战乱和自然灾害,他们被迫逃离家园并沦为难民四处流浪。秦京生为了改变平民身份到尼山书院求学,将自己的妻子玉无暇卖到青楼里卖身以获得上学费用,结果断送了自己的爱情,在学校里他还甘心忍受士族子弟的种种欺负和侮辱。杭州太守马大人为了娶玉无暇为妾。直接把她从青楼里赎去。他为玉无暇建一所别墅而强征土地,强迫平民从原住地离开,使得谷心莲一家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这又牵连到又一个贫民苏安的爱情和幸福。苏安遭受到士族制度的各种压迫之后,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和扭曲,最后为了达到报复的目的,在马文才的利用之下,他竟然当了土匪,干起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士族制度盛行下的社会,普通老百姓不仅忍受着物质上的极度的贫困,而且在思想上变得十分的愚昧和落后,这才是最大的危害。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电视剧对士族制度的腐朽本质和罪恶现实的揭示是深刻而有力的。

二、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两类性格对比鲜明

电视剧不仅主题鲜明、思想深刻,而且剧中的人物非常生动形象,成功地塑造了梁山伯、祝英台、马文才等人,加上演员的技艺也很真实高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梁山伯出生于平民家庭,他性格耿直、坚持正义、憨厚笃诚,一心想继承父志,去帮助弱者,救济苍生并改革社会。祝英台是上虞富裕的士族小姐,她敢于冲破士族制度的传统观念,爱上出身贫寒的梁山伯,勇敢地去争取自己的爱情自由,而拒绝豪门子弟马文才的多次挑衅和逼婚。在尼山书院的三年中,梁山伯和祝英台白天同桌上课,晚上同床睡觉。相互照顾,情深义厚。他们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后梁山伯当上了县令,而祝英台则学成顺利回家。

围绕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自由,人们在赞成和反对他们的结合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性格和个性,所以他们互相冲突争斗,构成了矛盾的主要内容。由于士族制度的观念深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渗透到官场,家庭、学校等场所当中,其消极影响无所不至。但同时也有一些主持正义和具有良知的进步人士,于是在每个场合下,这两派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和较量,而这又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和戏剧性。

在尼山书院,陈夫子、王大人极力维护它的等级制和保守观念,同时也暴露出他们虚伪和丑陋的一面,而以山长、师母、谢道韫、陶渊明为代表的则是主持公平正义的师长,他们追求进步平等,以品德才能来衡量人,深受学子们的喜爱。在学生们当中,以梁山伯、祝英台等人物为代表着进步的力量,而以马文才、王蓝田等众多人物则代表着纨绔子弟、仗势欺人的力量。在上虞的祝家庄中,以祝夫人、大嫂为代表的人物,极力维护士族制度的规矩和观念,反对祝英台的离家出走和婚姻自由,而以祝员外和八哥为代表的人物则理解和同情祝英台的选择。围绕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学习和爱情生活,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念始终充满着挫折而复杂的斗争,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并也有力地刻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和特征。而祝英台最终的屈服和让步则表现出士族制度力量的空前强大,同时也给故事增加了巨大的悲剧色彩。

总之,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以我国古代的一个民间故事为基础,以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相结合的手法,有力地歌颂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爱情,让人受到前所未有的感染和陶冶,获得了精神境界的提高。剧作还真实地反映了东晋时期的士族制度的种种罪恶和弊端,深化了主题思想和批判的力度,同时在人物塑造和演技方面,也达到了人性的高度真实和性格的鲜明对比,是一部难得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