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玲
[摘要]《老所无依》塑造了“两面性”受害人、没有受到惩罚的杀手、选择退休的警察三个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由人物与人物之间独特的关系,尤其是警察面对现实无奈地选择退休这一结局,突显出了本片的社会批判主题,从而,警察退场也成为《老所无依》独特的批判视角。
[关键词]《老所无依》;警察退场;批判视角
《老所无依》的故事框架仍然是由受害人、杀手和警察三个人物之间的较量构成。但是,这部影片中的三个人物和人物之间关系的构成与传统警匪片不同,尤其是警察面对现实无奈地选择退休这一结局,突显出了本片的社会批判主题。从而,警察退场也成为《老所无依》独特的批判视角。
一、两面性“受害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鲁埃林,摩斯来到毒品交易现场,交火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死去了,他捡到两百万美元。故事刚开始,我们就看到,《老所无依》设置了一个复杂的两面性“受害人”:因贪不义之财而被迫杀,传统意义上的正义性受害人形象被推翻,这样,不仅鲁埃林的命运扣人心弦,而且不论鲁埃林的结局如何,《老所无依》从设置这个“两面性”受害人开始就注定了会讲一个有意味的故事,这也是科恩兄弟电影的一贯特色。
将两百万现金据为己有成为鲁埃林噩梦的开始,安东开始猎杀鲁埃林,躲过几场袭击之后,鲁埃林终于意识到自己随时可能死去,在求援无门的情况下,他找到了镇上的老警察埃德·贝尔。可是,面对杀手。老警察行动上慢一步,推理上差一点,时机上也总是错过,就在观众为警察是否能斗过杀手而为鲁埃林担心的时候,鲁埃林拒绝了对方以其妻为条件的谈判,鲁埃林马上为他这种善良本性的沦丧而遭到报应:妻子的母亲,无意间将地址透露给墨西哥人!
为金钱付出生命正是贯穿于科思电影中的一条线,他们电影中的主人公因人性中的贪婪而生残酷,自己毀灭了自己,《冰血暴》里的谢利原本只是想得到一笔开拓事业的钱,结果人财两空;两个绑架者原本是求财,却不得不杀掉路过的警察,在搬运警察尸体时被路人看见,又不得不继续追杀。卡奥在拿赎金时因心情欠佳,杀死了威利,接着不得不杀掉停车场管理员,死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二、没有受到惩罚的杀手
有着一头可笑发型的杀手安东拎着充气瓶一路杀来,所遇到的男女老幼中,只有一个杂货店老板和骑车男孩逃过了毒手。当他极具信心地杀人时,总是把头扭到一边,杀完以后,还要查看自己的鞋底是否有血。但是,他并不是传统观意义里的变态杀手。
安东不信奉所有的世俗规则。他在与老板派来的威尔斯谈话时明确表示:当规则置你于死地,规则就不再有用。他只信奉自己的杀人规则:让人猜硬币,甚至他自己都是抛硬币后,由正反面决定是否去追杀鲁埃林的妻子。在和鲁埃林的妻子对话时,他说:“就是硬币和命运派我来这里的。”尽管鲁埃林妻子说:“硬币不会说话,说话的是你。”但是,他还是杀了她。
这个“有原则”的杀手让人感到正义的无力。影片刚开始,就出现了一个极具讽刺性的情节:一个逮住凶手的警察在电话中向上司报告说:“放心吧,我已经掌握了全局。”话音还未落,杀手就从后面用手烤勒住警察的脖子,结束了他的生命。影片结尾,杀手竟逍遥法外。因此,有人评价这部电影宣扬的是美国式的暴力,所谓强者生存,是科思兄弟残忍的幽默,把绝望变成笑声,黑色气息扑面而来。但是,这部电影戏分最多的受害人和杀手却不是这部影片的主角,貌似穿针引线的警察埃德才是《老所无依》的主角,通过警察埃德,我们才能认识到影片的真正主题。
三、选择退休的警察
《老所无依》中的“Old Men”——警长埃德也在电影开头的独白里悠悠怀念着他心目中的“拜占庭”——父辈做警察的那些日子是可以不带枪出警的,而现在,带枪出警也阻止不了猖獗的犯罪,无奈地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埃德选择黯然退休。在这里,杀手的强悍和警察的无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警长本来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执法者,体现社会中的公理和道德,现在面对暴力却变得束手无策,那个被手铐勒死的警察似乎更是一个笑料。但也正是这样鲜明的对比,这样善未扬、恶未惩的结局,突显出了本片的社会批判主题,从而,警察退场也成为独特的批判视角。
这部电影的结构也是对其主题的最好阐释:以警长埃德的独白始,以埃德和老警察对世风的议论终,以受害人鲁埃林贪不义之财造成的结果为悬念,以安东“有原则”的杀戮为线,以鲁埃林的死、安东的逍遥法外、警察的无奈退休为结局,再加上不可忽视的两处小孩子因钱而起的争执,《老所无依》通过警察退场——这个科恩兄弟型的冷幽默,一方面表达出对物欲文明的批判,另一方面表达对“拜占庭”式理想国的向往。
科恩兄弟也正是看中原著的这一主题,影片基本忠实于原著的情节和人物塑造。但科恩兄弟也在片中显示出他们以往作品中常有的“宿命说”,即当人为和法律失效的时候,命运自然有它公正的裁判。埃德警长对鲁埃林的老婆说了一个宰牛的故事:有一个人用枪宰牛,结果飞出去的弹片蹦到牛骨头上弹回来,伤了自己,鲁埃林遭到了拒绝了对方以其妻为条件的谈判的报应,安东被飞驶而来的汽车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