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学小僧“伸伸脚”

2009-02-11 10:41
杂文选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书生杂文和尚

十五六岁就从上海到塔里木当农工。每当深夜,集体宿舍鼾声四起,我就在把鼻孔熏得墨黑的煤油灯下面读书、写杂文,那是只能写给自己看的,没地方发表。后来当了个“以工代干”的文书,因为把农场场长的大会发言稿改了改,掺了些自己的私货,闹成了一篇泼辣的言论,署上领导的大名发到地区小报的头版上,便成了农场“工人理论领导小组”的副组长。不知是人家编辑走了眼,还是与我产生了共鸣,反正好多伙伴读了高兴。有行家说:“漏网之外,竟有吞舟之鱼。”这大概是我平生第一次发表的“杂文”,可能已具雏型。

我没上过大学,却正儿八经地教过许多年的高中语文,还在教师进修学校、广播师大教过《古代汉语》和《写作》。教学相长,一支禿笔便感到渐渐滋润起来。写着写着,后来到了乌鲁木齐的《兵团日报》副刊部当编辑。退休后,少了许多在职时的顾忌,文风才活泛了许多。

写杂文,我算不得倚马立就的“高手”,最快的,一篇千字文从打腹稿到完成初稿,起码需要七八个小时。写完了,要反复大声地读,读到朗朗上口,信心满满为止;然而关上电脑,一“冷却”,仔细一瞅,字里行间总会“潜伏”着几个小眼睛的“余则成”,一脸虔诚地装腔作势。对待最后要发走的文章,再多读几遍,认为气势澎湃而没有汾阳侯周昌大将军邓艾的贵族毛病了,才敢称“竣工”了。

我的很多杂文都是拆烂污的“书生”逼出来的。有些“愤青”的“自由的思想”“高贵的沉思”,读了令人七窍生烟,我以为,有些即使观点还算不歪的“杂文”,若是一股“社论”味,文采匮乏,生动欠讲究,任你“风纪扣”扣得严严实实,都是上海人讥贬的“夜壶弹”,野小子都嗤之以鼻。

我不得不提起张岱《夜航船》里那个不懂装懂的“书生”。一叶扁舟里,空间狭小,小和尚先是光听“书生”乱显摆,不敢作声,连睡觉也蜷起双腿,畏慑有加,到后来发现了破绽,于是就笑了起来,“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很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自己在很多时候,努力告诫自己,得学学那个小和尚。谦虚者面前,要谦虚;骄狂者面前,须“伸伸脚”;得意之时也须谨慎,别让旁边突然窜出个小和尚要“伸伸脚”。

“作舍道边,三年不成。”写杂文,也是这个道理,如何写?借古讽今,还是直抒胸臆,隔山打虎,还是中外对比,全靠自己烂熟于心的思索。人家写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雷同,换个角度,依旧是好文章;人家没写的,也不妨闯闯“禁区”,先不要指望人们的掌声,倒还有脱颖而出的可能。有些杂文没有发出来,冷静地想一想,却真是编辑爱护作者的举动,如果顾全了自己的面子,刊发了,非议猬集,便让读者有不佳的感觉——“嘻嘻——不过尔尔。”

我从不理会“杂文仅仅是发牢骚”的说法,更反对动不动就“喝彩”的捧哏。

作者漫像、插图 / 张连文、付业兴

猜你喜欢
书生杂文和尚
三个和尚有水吃
画与理
小和尚
小和尚的烦恼
打即是不打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小和尚的烦恼
至高无上的权利
人皮
人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