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文 申红石
[摘要]2008年3月31日下午,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西南侧的田水村马圈子屯发生一起严重的雷击事件,全村的108户中的近50户人家遭受不同程度上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农村防雷 事故分析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110192-01
一、引言
田水村马圈子屯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西南侧,周围分别是上田水村、佟家村、三家子村,与其它几个村子相比,这里的地势相对低凹而且平坦。而西北、西南一带则被山脊包围着。在2008年入春的第一场春雨中就遭到了如此之大的雷击事故,全村108户中有近50户家用电器被雷击坏,受损程度不一,最严重的村民家中所有的家用电器无一幸免,所幸无人员伤亡,否则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人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雷灾的突然降临不仅破坏了一个美满的家庭,客观上也给社会增添了不安定因素。通过此次马圈子屯雷击事故现场勘察分析,总结出目前农村防雷的现状,提出了农村防雷的解决办法。
二、农村防雷存在的问题
农村雷击事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雷击造成人员伤亡和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最近10年的统计表明,雷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大部分发生在城市,而不是农村。但是农村因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增加,雷击造成死亡的人中大部分是发生在农村。
由于农民的科学防御雷电意识淡薄,知识层次较低,部分人甚至未接受过文化教育,他们无法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雷电的形成及发生机理。大多数家民以封建迷信思想解释雷电现象。当雷电发生后,只是自认倒霉,不愿和人提起,也不去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来避免再次遭受雷击。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的房屋多为砖混与木质结构,新建的房屋也普遍未作任何防雷设施;农村企业和学校的建筑物防雷装置大部分都不完善,甚至根本就没有任何防雷装置。这就表现为农村防雷管理的缺失,从房屋建造前的选址与设计,到建造及竣工都没有相应的防雷管理措施。
2.电源线、电话线的入室,在农村普遍都是明线架空引入,还有很多加设电源线的水泥杆离屋子距离很近,有的甚至就在屋顶经过,这就会造成室外雷击在架空线上而引入室内,损坏用电设备甚至造成室内人员伤亡。
3.房顶或房屋边上通常放置一根很高的木杆来架设电视天线和卫星接收天线,不经意间就形成了一个接闪器,也给雷灾留下了隐患。
4.由于农村地域广阔,在农村里有好多高大的树木,近年特别是含水量较高的树木在农村里有好多农民屋前屋后都生长了,其很容易遭受雷击,告别是生长时间较长较高的树木更容易遭雷击。有时,雷电流也通过大树的根基串入院内、室内,造成家禽与人员的伤亡。
5.在农村,由于部分村民的楼顶也安装上了漂亮的避雷针,很多村民错误地理解了避雷针,认为只要买一个避雷针放在屋顶就可以避雷了,却不知道避雷针是引雷针,没有好的接地和引下线,根本就起不到防雷效果,反而增加了直击雷概率。
6.随着农村经济收的提高,在富裕的农家房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金属水塔,但未做任何防雷处理就投入使用。也给雷灾以可乘之机。
三、农村防雷的解决办法
(一)引导农民破降迷信思想,认识到雷电是大自然中大气放电现象,雷灾只是一种自然灾害;别外在修房造屋时尽量选择非雷击区域建房。那些地形位置相对较高,突出周围地貌;河沙与山石交界或水田与山石交界的地方;处于上升气流的迎风面方向;以及地下有金属矿藏的地区等。上述这些地方都属于“多雷击区”,应尽量避免在以上地方选址造房。
(二)增加避雷设施,最经济和实用的就是短针加避雷带,新建房时应注意房屋预制板的钢筋应焊接在一起,用扁钢将每一块预制板相连,最后从两个屋角引下与接地极焊接。接地极可采用2米的镀锌圆钢,离房屋外墙1米左右,每隔4米打一根到土里,然后用镀锌扁钢连接焊接在一起就是接地体了。为了保证安全,接地体上端应有0.8米以上的土屋覆盖。
(三)建房时,金属门窗要与接地体用钢筋焊接在一起。这样人在屋内当外界有雷雨急对流天气时,也是非常完全的。
(四)农村的外线入户基本不可能与城市内一样的地埋走线,但可以利用标准的绝缘子,在入户前的最后一根电杆上将绝缘子铁脚接地,以限制入户雷电压的幅值。
(五)室外电视天线如无法采取有效的直击雷保护,那么在雷雨天气时建议最好不要收看电视,并将电源与天线插头拔下为好。
(六)屋顶如有太阳能热水器等一些设备时必须做防雷处理,可以将其金属外壳与房屋避雷带作等电位连接。连接应采用焊接的方式,且有两点以上的焊接。并且在雷雨天气不要使用。
四、结束语
搞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需要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作为防雷工作者更要深入研究本地区的雷电活动规律和本地区的雷电分布规律,提出切合本地的农村防雷方案。同时,防雷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气象部门应进一步做好雷电预警预报,提高其准确率。使农民在雷雨天时不到野外劳作和提前做好雷电防护。防雷中心应加强对农村建房的防雷安全技术指导和竣工验收。普及雷电防护知识,让广大农村的雷电作废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参考文献:
[1]梅忠恕,农村防雷保护措施要点中国防雷[J].2007.4.
[2]梅卫群、江燕如,建筑防雷工程与设计[M].气象出版社.
[3]苏邦礼等编著,雷电与避雷工程[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