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农民题材电视剧热播的原因与特点

2009-02-11 10:02石正涛
新媒体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题材农民农村

[摘要]近年来,以表现农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特别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掀起了收视高潮,成为农民受众在茶余饭谈之际讨论的热门话题。马大帅,刘老根、钱大宝、大脚等人物也成了农民观众口述能祥的荧屏形象。从热播的农民题材的电视剧出发,探讨农民题材的电视剧在中国热播的原因,并对农民题材电视剧的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电视剧 农民题材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110188-02

电视剧[英文:television play]一种专为在电视机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电视剧是一种适应电视广播特点、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而形成的艺术样式。一般分单本剧和系列剧(电视影集)。电视剧是随着电视广播事业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国内外有3种类型的电视剧:(1)电视戏剧。主要是按舞台剧的法则创作的电视剧,带有浓郁的戏剧艺术特色;(2)电视电影(亦称电视影片)。基本上是按蒙太奇技巧摄制的电视剧;(3)狭义的电视剧。本文所指的是狭义的电视剧。

农村题材电视剧则是指取材于日常的农村生产与生活,主题往往是紧贴历史的变迁,内容多是探讨农民为生活而奋斗的故事,故事的视角往是以某个农村或农民为原点展开叙事,技术上镜头的作用推动剧情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和90年代的《情满珠江》,在农村电视机匮乏的时期形成了半个村的村民看一个电视的情景,可以说是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的里程碑。近年来又不断推出的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又着实火了一把。《刘老根》系列,《马大帅》系列,还有2006年热播的《乡村爱情》以及2007年春节期间放映的农村题材电视剧《欢喜农家》。非东北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也推出了一些精品《嫂子》、《母亲是条河》、《都市放牛》、《我是农民》、《喜耕田的故事》、《上门女婿》等等,从诸多不同地域、不同的生活空间来展示农民的生存和生活境况。内容涉及外来观念与传统习俗生活的碰撞、矛盾、斗争,也有走出农村进入城市的农民,面对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而发生的对于自我人生路的重新选择。

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之所以热播,在农村形成了万人空巷的情景,显然得到了受众的认可,热播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电视走进普通老百姓家

80年代之前电视只是在大城市中零星的分布着,农村的普通老百姓可能都没见过这种新的媒介。80年代之后,几乎是一个村的人看一个电视,那时候电视是一种奢侈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农村的经济得到很快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使电视从一种奢侈品变成为农村老百姓家的日常家具。过去在农村谁家里有电视是稀奇的事情,而现在谁家里没有电视,则成为一件稀奇的事情。电视在农村大范围的普及,为农村电视剧的热播提供了硬件的平台。

(二)符合正确时代导向,利于政策的宣传与实施

农村题材电视剧能够活跃在荧屏上,与政策引导分不开。“三农”(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的中国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党和政府当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针对三农问题,党和政府要把政策和决心贯彻执行的广大农村去,农民题材的电视剧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能起到“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的效果,让老百姓在欢声笑语当中了解到党在农村实行的改革措施。如在《喜耕田的故事》中,农民可以知道党要取消农业税,鼓励农民种地的决心。而有关“农民真穷”、“农村真苦”的呼吁也引起了全社会较为广泛的重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破解“三农”问题,则为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生活土壤。

(三)根植于真实的生活,满足了农民的审美心理和精神消费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电视上的电视剧以都市情感剧和历史剧为主,都市情感剧远离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并且都市情感剧那种建立在良好物质生活基础上的婚姻观与生活观又与农民的生活观念互相冲突;而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则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很好地去解读,广大的农民受众文化水平有限,历史文化知识的缺乏也把对历史剧的关注降到了最低点。现实生活的差异和知识构成的局限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农民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基础上,也有娱乐和精神消费的需要,而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电视是主要的娱乐工具。这一切都呼吁一种适合农民自身特点的电视剧的出现。

农民题材电视剧塑造的环境以一个具体的农村为背景,人物形象就像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位朋友,所选的事件也是以农村喜闻乐见的琐碎小事为原型,这就使农民观众产生一种亲切感,当电视剧的剧情和观众的预知达到契合点时,则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甚至可以说为观众做了一个白日梦,了却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梦,从而产生去关注的欲望。

上面就农民题材电视剧的热播原因做了简要的分析,纵观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和个地方台纷纷播出的农民题材的电视剧,对其特点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弘扬主旋律,宣传党在农村的新政策,展现新时期的农民面貌

从传播学的控制分析的角度来看,大众传播机构作为信息的传播者,不能随心所欲地传播信息,它的传播行为总是受到社会特定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规、文化范示构成的潜网的深层控制。电视剧作为一种依赖大众媒介进行传播的产品,它的生产和传播也必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以国家的政策导向最为重要。

农村题材电视剧,都是大力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对于“主旋律”影视来说,一方面,它的主体功能是传达国家意识形态,对受众进行意识形态塑造;但另一方面,它又必须使这种意图隐藏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表述来说,就是必须让倾向从“情节和场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恩格斯《致敏考茨基》),“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并且通过作用于观影者个人的无意识和意识而潜移默化地完成致对他们的意识形态的加工。在《喜耕田的故事》这部电视剧当中,就是以中央减免农业税为背景,在城里打工的喜耕田主动回到老家种地,通过种地发家致富。宣传的就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通过实际的措施减免农民的负担,让农民尽快富起来。《圣水湖畔》通过马莲种高产玉米的曲折历程,宣扬的是国家对耕地的重视与保护。

(二)以农民的视角关注农民,展现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

农民题材的电视剧首先给观众展现的是一幅农民生活的真实画卷,农村剧里的房屋大多是带院落的平房,院子里有牲畜、家禽、火红的辣椒、金灿灿的玉米串等等,充满了乡村原生态的生活气息,这让住惯了高楼大厦的都市人们对此产生好感,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希望体验乡村生活。以小卖部这一影像符号为例,它是早些年前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小却便利,农村剧创作者利用这个影像元素做文章,这种常见于乡村的小商店没有大型超市的气派和齐全的货品,但是却给乡亲提供了便利,人们日常用品在那里就能买到,还省去了到大超市寄存、排队等繁杂的程序,有时邻里间赊个小钱也没关系,只要记下账到时还清就行。它也是村里村外信息的集散地、中转站,大家伙习惯了在小卖部聊天唠磕,镇上又换领导了,哪家闺女处对象了,哪家羊下崽了,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长里短。如《插树岭》中二损的杂食店,《乡村爱情》中大脚的小卖部和《清凌凌的水,蓝凌凌的天》中大头的小饭店等等,这些都给农民观众一种与生就来的亲切感。

同时在展现原汁原味的乡村风貌的同时,也展现农民艰苦奋斗的坚强性格方面。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大部分,并且中国农民从古到今历来就有在自己热爱的土地上艰苦奋斗,努力创业的光荣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着天翻地覆的改变,开始一步一个台阶地向上发展。“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拉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全面复苏,而地处偏远闭塞的农村地区仍然落后艰难地行进,幸而农村人诚实却不乏智慧,凭借着“先富带动后富”的东风,农村人学习借鉴,走上了艰苦创业的致富之路。《刘老根》系列电视剧就是讲述了农村一位不甘于平庸落选干部刘老根自己找投资人,办有特色的农村饭庄,发家致富的故事。在《当家的女人》中,则记叙了女主人公张菊香打破农村“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带领全村人致富的感人故事。

(三)展现农民的爱情婚姻观,突出新时期的农村女性为争取幸福的奋斗精神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不管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影视剧当中,爱情都是不可缺少的佐料。农村不同于城市,它没有城市的急功近利,喧哗浮躁,农村人用平实的语言,真诚的行动打动着所爱的人,朴实纯真,当然他们中有误解和波折,也有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在作祟,但最终都用真心一一化解,用行动歌颂爱情,成就事业。所以说爱情在他们身上不是缥缈的,而是高尚、理解、支持,爱情的完美结局和事业的健康发展展示了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动人图景。在这其中,尤其突出表现新时期的农村女性那种敢爱敢恨,为幸福而努力的奋斗精神。

《乡村爱情》显而易见的要告诉我们一个关于农村爱情的故事:大学生谢永强面对社会舆论和失业的困境,面对退婚和王小蒙家人的不理解振作起来,始终深爱着永强但已无恋爱关系的王小蒙又在此时伸出援手拿钱为他开发荒山,将爱融入到他的事业之中。《清凌凌的水,蓝凌凌的天》中钱大宝和满一花与女乡长的爱情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满一花勇敢的冲破农村的传统观念,敢爱敢恨,努力追求自己幸福的农村新女性形象。还有《插树岭》中的村长马百万和新上任的村支书杨叶青也有段难以割舍却又不便说明的情感,他们把这种情感化作带领插树岭乡民脱贫致富的动力,成为事业的亲密伙伴。

(四)简单的叙事结构,长镜头的运用和无技巧剪辑

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往往没有复杂的叙事结构,他们的叙事结构就是以中心人物的活动为线索,掺杂着其他人物的情感变化,并且最后基本上都是大团圆的结局。在《清凌凌的水,蓝凌凌的天》中,就是以钱大宝作为村主任带领大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所经历的亲情和爱情与他事业的冲突为重点。结构很简单,但是其中的故事经过却很有意思,让观众在一片笑声中,体会到农民的幽默和乐观,就感觉是发生在自己村里的事情。

长镜头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根据自己的“摄影影像本体论”提出来的和蒙太奇理论相对立的电影理论。巴赞认为,长镜头表现的时空连续,是保证电影逼真的重要手段,由于长镜头能把镜头中的各种内部运动方式统一起来,因此显得自然流畅,又富有变化。将镜头对准社会现实生活,捕捉最富时代特征的场景、画面和形象,能够充分发挥反映社会生活,迅速揭示人物心理真实的优势,对历史与现实给以严峻的审视和哲理的思辨,具有浓厚的现代性和时代感。农村题材的电视剧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加以表现,以平民的视角和长镜头真实地展开生活的本来面目,对农村图景进行生活流式的表现。从剪辑技法上来看,它们很少运用蒙太奇式的方法,也没有可以寻求过于主观的拍摄角度,没有急速的推、拉、摇、移镜头频繁交替,符合了农民受众思维过程,让观众感到朴实近人,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乡村爱情》一开始,旁白娓娓道来:这是一个发生在东北农村的爱情故事,年轻人,中年人都在火热的生活中寻找事业的支点和爱情的位置。镜头从村委会的办公楼开始,清晨,雄鸡三唱,眼前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勤劳的农村人赶着羊群,骑着马车亲切地打招呼,院落里,鸡鸭成群,谢大脚坐在自家的小卖部窗前乐呵呵的,闲人刘能在小卖部门前悠闲地和人下棋,豆腐坊里炊烟袅袅,水蒸气弥散在空气里,看不清人的脸,耳边传来驴拉石磨运转的声音,院子里牵起的长绳上整齐地晾满了白布,蓝天下,格外耀眼。山里的溪水细流而过,汽车开过时飞溅起的水花打在路人的衣衫上,虽狼狈却清凉。

我们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可以说中国的农民是了不起的。结合我国现代的国情,党要领导中国人民奔小康,“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用当今社会上最流行的大众媒介电视来使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生活,是必须要做的。电视剧作品是观众们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娱乐作品,通过电视剧,反应农民生活状况,呼吁农民生活的困难之处也是必须要做的。而电视剧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会使这种宣传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参考文献:

[1]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路海波,《电视剧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 1989年版.

[3](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版.

[5]刘庆福,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版.

作者简介:

石正涛,男,汉族,山东邹平人,山东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传媒系0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

猜你喜欢
题材农民农村
耕牛和农民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农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