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从“头”开始

2009-02-11 10:02
新媒体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动机兴趣目标

赵 楠

[摘要]问题情境的设置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至关重要,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少而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教师的课堂教学才更精彩有效。

[关键词]情境引入 动机 兴趣 目标 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110160-01

“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数学课从情境引入开始,而这一引入往往对整节课教学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数学在各学科之中以严谨著称,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给学科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以至于在原来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常流传这样一句话“一定理,二例题,剩下时间做练习”。这样使得数学课枯燥乏味,学生只知道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使不少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爱好。

为了改善这种一沉不变的教学模式,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渐渐关注起近几年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问题情境引入。所以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问题情境?

相信每一位教师在备课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拿来一节课,我们先想到的是怎样引入?怎样才能在一节课的开头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常常是根据知识的背景,先用实例去呈现给学生。而这就是所谓的问题情境引入。它是一种“气氛”能促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去想像、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那么如何将问题情境引入更好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让它给我们的教学开个好头呢?

一、引入情境要有针对性、新颖性

数学情境具有针对性,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要杜绝重形式不求实质的数学情境化设计。情境化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所以情境应该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意在引发学生思考,而不能创设又脱离学生实际或脱离数学本质的情境。

数学情境也要具有新颖性,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节的教学中,引出抛物线定义“平面上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之后,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初中已学过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就是抛物线,而今定义的抛物线与初中已学的抛物线从字面上看不一致,它们之间一定有某种内在联系,你能找出这种内在的联系吗?此问题问得新奇,问题的结论应该是肯定的,而课本中又无解释,这自然会引起学生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此时,教师注意点拨:我们应该由y=x2入手推导出曲线上的动点到某定点和某定直线的距离相等,即可导出形如动点P(x,y)到定点F(x0,y0)的距离等于动点P(x,y)到定直线l的距离。大家试试看!学生纷纷动笔变形、拼凑,教师巡视后可安排一学生板演并进行讲述:x2=y

2+y2=y+y2

2+y2-(1/2)y=y2+(1/2)y

2+(y-1/4)2=(y+1/4)2=|y+1/4|.

它表示平面上动点P(x,y)到定点F(0,1/4)的距离正好等于它到直线y=-1/4的距离,完全符合现在的定义。这个教学环节对训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无疑是非常珍贵的。

二、引入情境要有启发性

数学情境具有启发性,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实际应用问题: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他均精确。有人要用它称量物体的重量,只需将物体放在左、右两个托盘中各称一次,再将称量结果相加后除以2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你认为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你能否找到一种用这台天平称量物体重量的正确方法?学生通过审题、分析、讨论,对于问题①,大都能归结为比较pq与((p+q)/2)2大小的问题,进而用特殊值法猜测出pq≤((p+q)/2)2,即可得p2+q2≥2pq。对于问题②,可安排一名学生上台讲述:设物体真实重量为G,天平两臂长分别为l1、l2,两次称量结果分别为a、b,由力矩平衡原理,得l1G=l2a,l2G=l1b,两式相乘,得G2=ab,由问题①的结论知ab≤((a+b)/2)2,即得(a+b)/2≥2ab,从而回答了实际问题。此时,给出均值不等式的两个定理,已是水到渠成,其证明过程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做使学生在教师问题引入的启发下,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论。

三、引入情境要有趣味性

数学情境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数列问题时,我在教学中采取用一道小学奥数趣题“小老鼠逃生记”引入新课,同学们都为这位聪明的小老鼠而着迷,争相证明自己也和小老鼠一样聪明,课堂效率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而且每一名同学对课堂教授的内容乐此不疲。而在讲解数学归纳法时,我给学生们先讲了一个财主和他儿子的笑话,古时候,又一个财主给儿子请了先生教写字。先生第一天画一横教儿子说:“这是一字”。第二天画两横说:“这是二字。”第三天画三横说:“这是三字。”儿子学了三天就把先生给辞了。又一次财主要请一位姓万的朋友,让儿子写请帖,等了一上午儿子也没出来,等财主发现,儿子写了一地的横,还抱怨到:“姓什么不好干嘛姓万呢!”学生笑过之后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财主的儿子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学生在听笑话时兴致勃勃,很快就回答出问题,并争相总结出归纳法的特点,从而对下面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四、引入情境要有互动性

数学情境具有互动性,才有学生的一直参与,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因为太注重情境而脱离学生。否则,学生将无法建构新知识。

如果老师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需承担的任务是第一天给我1元,第二天给我2元,第三天给我4元,第四天给我8元,依次下去。问:签几天的合同你会签?我记得我在上《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时,下面学生反应很大,马上有学生说签1天他签,又有学生提出签2天,或3天更赚。接下去有个学生上当了,说他愿意签一个月。接下去也没同学提出异议,很多同学都忙着按计算器。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指数爆炸”的理解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认识。学生会认为指数函数的图像与一次函数的图像同是递增图像,那么递增速度也差不多。但是,通过这个案例的计算,可以清楚看到“指数爆炸”的意义。

五、引入情境要有简洁性

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发展学生发散思维,深入学生内心,开设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所以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使我们的课堂生机勃勃,让我们先从“头”做起!

猜你喜欢
动机兴趣目标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凶手的动机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