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2009-02-10 03:26王云霞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人格教学活动心理健康

王云霞

健康不仅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生理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简单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特征,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焦虑和烦闷情绪,甚至造成心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学阶段是学生最容易滋生心理疾病的时期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爱因斯坦说过:“只教人一种知识、技术是不行的,专门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的人格。”因此,教师应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应在学科教学中把单纯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教育转变成帮助学生“成人”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实现身心健康、全面成长。这就意味着,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做好“教书匠”,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

2.注重自身人格的塑造,力求以健康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一个富有责任心和爱心的老师更容易培养出具有责任心和爱心的学生。在教学中,笔者时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仅以普通话和练字为例,笔者要求学生与老师互相监督,争取共同进步。每当笔者普通话发音不标准时,学生就会及时指出,帮助我加以改正;当笔者在黑板上板书时,如果发现自己写得字不够漂亮美观,我就会在课下反复练习。这些细节,在无形中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也逐步养成了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如老师面带微笑进课堂,送给学生一个微笑,就会得到无数微笑的回报;老师遇事不慌,冷静理智处理,就教会学生合理地控制情绪;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就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提高耐挫能力。正所谓,捧着一颗爱心给孩子,你就会收获一颗颗善良的心。只有老师拥有健康高尚的人格,学生的心理才能健康的发展。

3.建立宽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氛围。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在教学中,热爱、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认可、相互补充,在课堂上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交融中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活动,达到真正高水平的教学境界。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真诚面对学生,消除他们的顾虑情绪。教师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而不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爱心,通过细节来感化学生,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如果教师能够营造一个积极的、互相帮助的良好环境,相信学生的心理负担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各种学习活动也能顺利地开展了。

4.结合日常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来更好地发挥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在生活实践经验中点滴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通过每节课、每次谈话适时贯穿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

5.通过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心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仅以语文作业为例,其形式可谓多式多样。除了那些机械性的抄写作业,其他如作文、日记、周记、演讲等都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非常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沟通。笔者就是通过批阅、检查学生的作业来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展开心理辅导的。比如,笔者有一次批改学生的日记时,发现有一名学生写道:“今天上自习时,我跪在凳子上,一句话也没说。后面的两位同学在说话。班主任进来了,批评了我一顿,却没有批评他们。班主任真偏心,班主任跟我过不去。我不愿呆在这里了。”看到这里,笔者马上意识到这位学生遇到了烦恼,如果不及时的帮助他,很有可能导致他的厌学情绪滋生蔓延。于是,笔者把他叫到办公室,跟他进行了个别谈话,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帮助他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让他对整个事情形成客观的认识和判断,及时地消解了他内心的不良情绪。

6.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训练和巩固。因此,老师要注重实践,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要突出活动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如针对中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可利用专题讲座、举办知识竞赛等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或者组织开展以“我成长的故事”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让学生介绍自己成长过程中高兴的、伤心的、成功的、失败的……事情,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同样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只要他们自己努力,再加上父母、老师、朋友的帮助,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必须强调的是,在开展活动时,除了要具有针对性之外,还要注重活动的经常性,因为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入各科教学之中,融入教学活动的各个角落。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与同行们一起开辟更多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猜你喜欢
人格教学活动心理健康
以鸟喻人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