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100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 贾亚楠 李明静 白 华 安 宁
产后抑郁症探讨
066100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 贾亚楠 李明静 白 华 安 宁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褥期发生的抑郁,是一种精神疾患。分娩后12个月以内是妇女一生中发生精神疾病的高危时期,抑郁和焦虑是围产期妇女较常见的心理反应。20世纪80年代后,产后抑郁症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重视。
1)情绪方面,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表现为孤独、害羞、不愿见人或伤心、流泪,甚至焦虑、恐惧、易怒,每到夜间加重。
2)自我评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表现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
3)创造性思维受损,主动性降低,表现为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和处理事物的能力下降。
4)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表现为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性欲减退,还可能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昏、头痛、恶心、胃部灼烧、便秘、泌乳减少等。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的倾向,有时陷于错乱或昏睡状态。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比较复杂,总的来说主要有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三方面。
2.1 生物学因素
1)内分泌因素: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在产后24 h,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也有研究显示,产后抑郁与尿中去甲肾上腺素减少有明显关系,与垂体、甲状腺功能低下密切相关。另外,胎儿、胎盘娩出,使来源于胎儿、胎盘单位的激素突然撤退,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生乳素(HPL)、孕激素(P)、雌激素(E)含量急剧下降,以及E、P的不平衡,在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上起着一定的作用。
2)躯体因素:产时产后的并发症、难产、滞产、手术产是产后抑郁症不可忽视的诱因。不同分娩结局的产妇所接受的心理应激原不同,因而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也有所不同。由于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出现滞产、难产时,产妇的心理准备不充分,紧张、恐惧的程度增加,产程持续时间更长,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的不平衡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其次,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易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有时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再有中枢神经机能的易损性,情绪及运动信息处理调节系统的影响,可能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
3)遗传因素:这是精神障碍的潜在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
2.2 心理因素
1)妇女的心理动力学是其生育过程反应中最重要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产妇的个性特征。产后抑郁症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度不够、敏感、情绪不稳定、好强求全、固执、认真、保守、严守纪律、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和内向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人群中。
2)妇女在怀孕期和产后第一个月均有暂时性的心理“退化”现象,即她们的行为变得更为原始或具孩子气。分娩对女性来说是一种伴随不安的期待体验。尤其在我国初产妇较多,缺乏对分娩过程的认识,过分担心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因此产褥期妇女情感处于脆弱阶段,特别是产后一周情绪变化更为明显,心理处于严重不稳定状态。也就是说,由于产妇对婴儿的期待,对即将承担母亲角色的不适应,有关照料婴儿的一切事物都需从头学起等现实,对产妇造成心理压力,导致情绪紊乱、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形成心理障碍。产妇的过度焦虑和抑郁可导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可致子宫收缩减弱、疼痛敏感、产程延长、出血增多,进一步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成为产后抑郁症的促发因素。
3)产前情绪不稳定,有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者发生产后抑郁症者较多。
2.3 社会因素
1)不良的分娩结局如死胎、死产、畸形儿及产妇、家庭对婴儿性别的反感等,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在我国广大农村,传统的封建意识根深蒂固,对生女孩的产妇来说心理压力更大,是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2)孕期应激压力,孕期发生不良生活事件越多,患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可以认为,孕期及分娩前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诸如失业、夫妻分离、亲人病丧、家庭不和睦等,是促发产后抑郁症的重要诱因。还有居住环境低劣、家庭经济条件差、产后亲属冷漠等都是引发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病前人格缺陷极易引发产后负性生活事件,而负性生活事件又可引起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变化体验,进而引发产后抑郁症。
另外,还有些曾经历不良产史的孕妇,往往忧心忡忡,精神高度紧张,其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均比一般孕产妇为重,更易致产后情绪低落。
3)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来自丈夫和长辈的帮助,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鉴于产妇产后的特殊心理变化,我们认为,防治抑郁症不仅仅是精神科医师的职责,产科医师也应更新认识,了解有关产后抑郁症的知识并积极参与防治。在产前做好有关妊娠、分娩知识的宣传,使产妇能正确对待妊娠与分娩及由此而产生的生理、心理问题。临产前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焦虑情绪,这对于有产科并发症,需行产钳、剖宫产等手术产终止妊娠的妇女,特别是对平时处世表现不良、情绪控制能力差的产妇尤为重要。产后6周内是产后抑郁症的高发时期,所以做好常规的产后访视、产后检查、了解生殖器官恢复状况的同时,也应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随访医师只要重视,完全有可能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产后抑郁症,对轻症患者提供咨询技术,对症状改善不明显或中、重度患者,及时联合运用抗抑郁药物,可取得明显的疗效。
2009-02-11)
1005-619X(2009)12-1130-02
文章编号:1005-619X(2009)12-1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