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顺
2009年高考的盛宴已悄然结束,然而面对这场盛宴中的精美大餐——作文,我们依然感到余味无穷。面对它,我们惊喜,我们慨叹,我们反思。
●2009高考作文考情观察
综观2009年全国各省市的18道作文题,可谓各具风貌、各显其长,它们在体现个性的同时,又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视野:关注内外生活。写作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因此写作主旨要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从而让写作成为促进考生生命成长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活动。可以说,2009年的高考作文在这一点上作出了可贵的努力。
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是激发写作欲望、检验考生思想的有效选择,2009年高考作文更加注重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认识社会生活,关注我们祖国的命运,引导我们的教育走出误区,引导我们的学生不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比如江西卷的“关于蔡铭超拍而不买兽首的行为的看法”,直接点击今年曾引起国内外强烈关注的事件;辽宁卷的“关于明星代言广告的争论”则是事关三鹿奶粉等商品质量安全的重大社会问题;江苏卷的“品味时尚”自然会打上社会生活中时代的痕迹和烙印。另外全国卷Ⅰ中对动物学游泳的评判隐含着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人才培养的热点话题,全国卷Ⅱ的“关于色盲症、方便面、干洗剂的发现或发明”材料、上海卷的“板桥体”材料也隐含着今年我国适逢“改革开放、强调创新”三十周年之际的热点话题。这些热点话题反映出命题人的思想视野及对教育改革的热盼。
关注自我人生。2009年高考作文中也有不少题目关注自我人生,从学生的思想发展实际出发,从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出发,从而激发出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出学生的真切感受。比如北京卷的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把学生的思维触觉引向精神层面上的许多可贵的东西,引发考生深入思索人生、命运与前途,使之保持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与处世方式;比如天津卷的“我说90后”,其实折射出了命题人的一种想法,即让考生了解自己所身处的这个群体,先看清自己才能看清世界,突出了考生对于自身群体优劣状况的认识与反思层面的考查;重庆卷的“我与故事”则把视点转向了过去,要求考生表达在自我人生或阅读他人故事中引发的感悟和思考,引领考生深入挖掘个体过去与社会历史的珍藏与记忆。
思维:激发写作空间。写作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活动,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说,文章都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水平就是文章的水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因此在高考作文中,能否在文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思想水平,充分发挥考生的思维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高考作文题中,有不少题目在激发考生写作空间方面可圈可点。在今年的18套试卷中,新材料作文依然色彩斑斓,有7个;命题作文则异彩纷呈,有7个;半命题作文悄然绽放,有2个;而话题作文则一枝独放,减少为1个;另有变形的话题作文1个。“材料”与“题目”(包括命题与话题)相比,“材料”更加贴近生活的原型,让审题不是从“题目”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使得试题更具有开放性,更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更能引起各方面对作文内容的重视。譬如2009年全国卷Ⅰ的材料作文,就包括小兔子、小狗、小龟、小松鼠、培训班教练野鸭、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狼、动物管理局、游泳培训班等许多角度,每个对象又都有其各自的言行。题目材料提供了一种寓言化的生活情景,考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选择其中某一角度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又如湖南卷的命题作文“踮起脚尖”,既没有限制具体内容,也没有限制主题思路,其写作空间也是格外广阔,“踮起脚尖”这种行为我们可以从正面、从反面和从辩证的角度来构思。从正面来说,“踮起脚尖”会使我们的视野更宽广,很多成功往往就在“踮起脚尖”的一念和一行之间;我们也可以不屑于或者反对“踮起脚尖”,从而提倡脚踏实地;我们还可以援引《劝学》名句“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善假于物”应该比“踮起脚尖”望得更远些。从选材角度,可以是自然,也可以是社会或人生;可以是现实,也可以是历史或未来;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空间或时间……
情感:强调真诚流露。情感是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是审美主体与对象碰撞火花的电石。2009高考作文不少题目激发考生燃起情感的火花,将自己的情感融于作文材料之中,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人喜、怒、哀、乐的琴弦,使“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交织融合在一起而发生共鸣”,才会产生“动人”的魅力效应。
如浙江卷作文题要求根据《绿叶对根的情意》的一段歌词自拟题目作文,这段歌词说的是人要有感恩之心、回报之意,归根结底就是“真情”。 一是亲情,好似母子之间或是其他的至亲之间等,暗示了人不能忘本,要牢记他人的帮助和关怀;二是乡情,体现的是一种思乡恋土之情;三是恩情,指考生对祖国乃至地球、自然的敬意等。要写好这篇作文,就需要考生有相应的经历或者感受,让自己的情感真诚流露,否则容易写得空洞无物。
●2010年高考作文复习展望
2010年的高考就像是个客人,我们自身的准备好比“餐厅”,必须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做出合乎这位不速之客口味的“饭菜”来,如果没有较为丰富的技艺和材料如何应付得了?因此在平时复习备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备好“四大菜”。考生在平时就要精心经营,要考虑到作文训练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要备好“四大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常见应用文。在此基础上,再备有自己的“特色菜”——自己所擅长的文体。《高考大纲》中对作文文体的要求明确指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但有不少人考生认为,现在考试作文“文体自选”了,就不要在文体训练上下功夫了。因此平时训练总是文体单一,或是写成交心谈心的书信体,或是写成一定模式的议论文,或是写成虚无缥缈的童话,或是写成“情深深,雨朦胧”的记叙文。尽管一个班的学生从整体上看形式多样,但就每一个学生来说,基本上每次都在固定地“克隆”着自己擅长的同一种类型的作文。
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一方面“文体自选”必须有所凭借,如果能够掌握多种文体,就会有多种选择的余地;另一方面,在平时练习中听之任之固定地选择某种文体,就有可能回避自己作文基本能力上的某些缺漏。而创造性思维的求新求变,应该而且必须具备全面的良好的基础。这就好比烹调大师在烹调过程中,并不拘泥于某一菜系或做法,但他平时是严格按照基本要求反复练习的。实际上多数人都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否则,空中楼阁,想象也难;天上海市,看一眼还需要运气,何况那一篇篇实实在在、真刀实枪、立马要见分晓的高考作文呢?
因此考生平时就要针对《高考大纲》中的要求“备好四大菜”。从训练每一种基本文体的写作入手,明确每一种文体的基本标准、一般要求,领会不同文体在不同情况下的相对优势。而后再给自己定位且不断地查漏补缺,进而融会贯通,以求在一定的规范下求异创新,实现跳跃提高。否则,如果在高考中遇到像2009年江西卷和湖南卷规定文体的要求,就会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从方法上说,可以采用多题多写,每个题目训练一种文体;也可以采取一题多写,一个题目分别用几种文体来写。这样多练习,才会领悟到原来文无定法而笔下却可以有妙法。当然在训练中还需备有自己的“特色菜”。文体练习应全面,但每人也应擅长突出一种文体。在掌握了各种文体要求的同时,对自己擅长突出的某种文体要钻深钻透。经过的严格的“死”去和灵活的“活”来训练后,考场上究竟选择何种文体,一要看文题最适宜写成什么文体,二是从自己平时的擅长出发,三是择其最有话说、材料最多、最能表达真情实感的文体。
掌握“烹调艺”。一个厨师水平的高低,无疑是与他的“烹调技艺”分不开的。这表现在写作上就是有关的写作技巧,即有关审题立意、结构布局、语言表达等。
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目尽管给了考生足够的宽松和自由,但它的根基仍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本功训练上。比如审题,虽然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和以往相比降低了审题要求,但降低了审题要求并非不要审题。对于文题提供的材料与题目,考生要好好地分析背景材料、作文要求以及限制条件,进而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否则,仍会出现偏题、跑题的问题。比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品味时尚”, 有不少考生匆匆地、肤浅地扫描一下考题,自以为“时尚”很简单,很好懂,不会出差错,结果偏偏栽在“时尚”二字上了。譬如,说“爱国主义”是时尚,其实爱国主义古已有之,源远流长,绝非时尚;再比如,说“唐诗”是唐代的“时尚”,说“宋词”是宋代的“时尚”也是不够准确的!因为,时尚的事物一旦被千千万万人所效仿,一旦绵延数百年,它就不再“时尚”了;至于说“小平同志搞改革开放是追求时尚”、“中山先生倡导三民主义是追求时尚”、“医院里递红包、收红包是一种时尚”、“高考作文广泛练习‘话题作文是时尚”等等,就更与“时尚”风马牛不相及了。因此作为考生,面对作文题目时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匆匆一瞥而下笔。绝对不能!只能定下心来,认真审题,一审,再审,三审,直到基本上弄清它的真正内涵为止。
又如结构布局,《高考大纲》对结构方面的要求是“结构完整”。所谓“结构完整”,就是有头有尾,有交代有照应,布局周密,上下连贯,没有主次不分、残缺不全的毛病。因此任何一篇文章,总体上都要注意“总”“分”关系,或者按“总—分”的顺序或者按“分—总”的顺序,或者按“总—分—总”的顺序。有时为了使结构紧凑,需要在顺序方面作某些策略性调整,比如在记叙性文字中灵活运用倒叙、插叙、补叙,在论说性文字中引出矛盾,以退为进,故设敌论等等。再如语言表达,《高考大纲》都有十分明确的要求。为了能将一个稳定的有较高水平的语言素养展示在考试作文中,平时训练可以有意识地分不同文体进行。比如记叙文的语言要尽量做到流畅,描写记叙生动,有一定的文采。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有较强的逻辑性,要深刻、能够鞭辟入理,揭示事物的本质。
另外还需注意,现在“文体自选”,固然要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但倘若你议论文和记叙文的水平相当,怎么办?你不妨尽可能的写记叙类文章。若写议论类,很难与一般考生相区别;若写记叙类,你有自己的故事,有较生动的描写,可能较写议论类多得几分。倘若你的写作水平较差,你不妨选择议论类。若写记叙类,语言较干枯,描写也不生动,故事甚至多有漏洞;而写议论类,只要讲出几条道理,或举出几个恰当的例子,就可能比写记叙类多得几分。
备足“原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烹调待客,手艺固然不可缺少,但最要紧的毕竟是要有“米”。鸡鸭鱼肉应有尽有,来什么口味的客人也能应付自如;否则,即使来个最不挑剔的客人,也将手足无措。写文章也一样。我们应当熟悉各种文体,掌握一定的技巧,然而第一位的则是构成文章内容的思想材料。可供选择的材料越多,思路也就越畅通。这一点,对于高考作文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般练笔或为征文写稿,多属自己作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有的写就写,写不来就不写;高考作文则不然,它是限制性很强的被动作文,你不仅必须写,而且要写得符合命题要求才能得好分。不少考生面对考题一筹莫展,或者文章写得干干巴巴,千人一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头脑中的“材料”太贫乏。思想材料少必然思路狭窄,严重的甚至连题意都审不清楚,这样怎能取得理想的分数?因此必须具有较为丰富的材料才能应付。
要具有丰富的材料,必须对材料博闻强记。这样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对材料博闻强记,所学又不仅是表达方面,还有内容方面。一是吸收“思想”。就我们多数考生而言,自己观察研究所得有限,这就不能不吸收别人的材料。另外一种是学“思路”。作文的内容必须合乎条理,这思路的条理也是渐渐培养而成的,而培养之道,主要来自“学”他人的,其次才是“思”,因为绝大部分是顺着他人的路子走的。在对材料博闻强记的同时,还可深入地对某一领域作一些关注和研究,掌握一些他人没有掌握的材料,这样作文时就能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比如社会热点、流行音乐、足球篮球、服饰美容等等。
从近几年的考场作文来看,材料是丰富还是贫乏,已经成为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评分点,也是形成高考作文区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更深层次的意义来看,作文材料的丰富与否,正是反映了考生的语文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问题,反映了考生的文化积累问题。因此在平时一定要对材料博闻强记。
总之,要做好以上三点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进行扎扎实实的严格的训练,只要我们写作能力提高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高考文题,都可以靠基本功灵活地应付各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