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微黄”网络图片之道

2009-02-07 08:43马晓烨
网络传播 2009年1期
关键词:网民文明青少年

马晓烨

黄色短信不断蔓延,网络恶搞变本加厉……一场场与网络传播有关的文化官司似乎还无结局,网络图片的低俗之风又“硝烟四起”,尤其是“6家传播低俗内容的网站遭曝光谴责”,其中不乏充斥在社会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包括网络图片在内的网络文化如何传播、网络建设如何规范发展等一系列隐身其后的深层问题浮出水面。

“微黄”泛滥之风

网络图片颜色只是“微黄”(即格调低下)是近年来部分恶俗网络图片的内容特征,出现这种恶俗之风,除了网络图片的“门槛低”外,另一重要原因是,一些网站为吸引点击量的现实“深深地”刺激了一些人,导致了网络图片张贴盛行,低俗之风泛滥。

当下,随着网摘、博客、播客、手机等个人摄录传输设备的普及而迅速兴起,使网民获得了空前的媒介接近权利。互联网的匿名注册制度。在保护思想和言论表述自由的同时,也为“微黄”网络图片的发育提供了摇篮。大量的“无名氏”放肆地宣泄低级趣味图片,而无需为此承担任何责任。如何从技术角度履行网络监管的责任?与其说这是一个技术课题,不如说是一个观念认识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出现了新闻图片娱乐化现象,而在网络中更是普遍的娱乐化,随着网络视听节目、博客、点对点网络等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网上组织淫秽色情表演、传播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仍然存在并有发展蔓延之势。其主要原因是:一是网上淫秽色情传播问题有其一定的社会土壤。现实社会的淫秽色情等一些丑恶现象必然会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社会上反映出来,包括现实社会一些违法犯罪人员利用互联网进行招嫖卖淫活动、组织淫秽色情表演都是现实社会淫秽色情活动利用互联网的直接表现。二是境外互联网上大量的淫秽色情信息传播、渗透到境内互联网上来,有网民讲“境外网上黄源堵不住,境内网上黄风难以得到有效治理”,三是网上黄色、低俗信息迎合了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一些网站迎合少数网民低级趣味,频繁刊登“微黄”图片,打法律、政策“擦边球”。而单靠网站主管和网站编辑的自律来抵制这一恶俗,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所以说,网络图片恶俗现象的产生有综合原因,需要有关部门配合,制定相关法律,采取相关措施。

新闻网站应先行社会责任

如何通过教育提高受众的素质才是解决网络中低俗信息漫延的根本方法。由于网络产业发展的规范和管理滞后于科技的发展和传播的速度,以格调低下为特征的网络图片创作和传播愈演愈烈,对整个社会精神层面的负面影响很大,如何规避这种恶果,成为网络新闻工作者、网络从业人员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网络是一个巨大的空间和便捷的平台,本身无良莠,关键是网站编辑者的价值导向。网络编辑要把好优秀的网络图片作品上传关,让更多适合网络传播的优秀作品,占领网络空间,让低俗文化没有生存空间,运用多种形式提高青少年的审美品位和鉴赏能力。特别是要发挥好网络主流媒体的引导和审核功能的最大化,把好审核关,要让网络图片在良性的图片环境下自我调整,走上正常、健康的轨道。

当前大多数网站都会在首页设置排行榜,通常是按点击率的高低自上向下排列的,这种排行本身是想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参考建议,但问题是网站高居榜首的通常都是低俗图片信息,这对网民就是一种误导了,尤其是对青少年影响非常不好。对于网络媒体来说,教育功能是其主要的社会功能之一,网站作为网络的一部分,在教育功能方面起到的负影响恐怕多于正面的影响,这种网络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越来越增加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不良情绪。

此外,网站的导航式的信息分类和可以定制网络图片信息的针对性和倾向性,在客观上助长了“微黄”图片的泛滥。网民对自己感兴趣的图片信息会容易保持兴奋,不易疲劳,但这些内容大都是些快餐文化,刺激感官的娱乐性内容居多,用户在频繁的阅读这类信息时容易对这种刺激带来的愉悦感产生依赖,就像玩网络游戏一样容易上瘾,沉迷其中,从而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排斥和厌倦的心理,这样的话“麻醉作用”便形成了。如果说助长低俗信息的泛滥并非所有网站的本意,那么在传播过程中对网民形成“麻醉作用”更非网站所愿,这一负功能也是网站客观上造成的。

提升网民素养

那么,究竟有没有一种办法,以最小的代价而收获最大的实效?那就是开展网民媒介素养教育,或许是最理想的解决之道。这是因为,提升网民的道德和能力是保证网络图片品质,以维护社会公益,尊重他人权利的基本问题。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卓有成效地开展网民媒介素养教育,是从根源上化解网络图片低俗化可能带来的问题的良策之一;只有在网民包括网络媒介从业者、市民记者和广大受众深厚的媒介素养的滋养下,网络图片才能够永葆草根本色和天真追求,获得健康而长足的进展。

其次,无论是法律规范的制定,还是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都把网络文化产业的规范问题提上了日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都对这些做出约束。在运用公权力依法主动干预的同时,还要推动网站依照业内公认的游戏规则,加强自律,自觉抵制淫秽色情图片和信息的传播。还有网民说,打击很必要,加强正面引导更显得迫切。应加紧打造网上精神文明建设新平台;各地各部门也要积极响应,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治,形成“人人喊打”的强大声势。网民支持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声音、争相献计献策的行动,正成为推动健康和谐网络环境建设的强大力量。这无不是网络图片“微黄”发展失序、失真下的解决之道。

营造健康新风尚

中国网民人数突破2.53亿,已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几乎每5个人中就有1位网民。统计显示,青少年学生网民占大半数以上。18岁以下网民占27%,再加上18岁-24岁之间的网民,青少年差不多占了网民人口的一半以上。网络不仅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就成为一种影响文化的力量;对成年人来说,网络已经是深入影响生活的文化环境之一;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网络已经是与家庭、学校并列的第三种成长环境。网络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随着它的影响越来越大,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有形无形中影响几代人的成长。

近年来全国建立了一大批高品位、高标准、高水平的网站,开设了众多互动性好、影响力大、深受喜爱的专题栏目,网络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互联网已经从单一的行业互联网发展成为大众的互联网。而网站又是互联网世界的支架和主心骨,大大小小的网站支撑和繁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个网站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创建“文明网站”评比活动须长期坚持下去,形成网络文明新风尚。在全国互联网的网站中倡导“讲文明、讲诚信、讲健康”的网络文明新风尚,开辟网上“绿色通道”,为全国网民和广大市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文明、健康、放心”的网络环境。通过开展创建“文明网站”评比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文明办网为荣、大力形成网络文明新风。为全国网民和广大市青少年提供一个和谐文明的网络场所,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创造一个安全洁净的网络环境。

其中,网络主流媒体更加要起先行作用,要继续进一步培养网络编辑人员的从业职业道德,采取措施彻底清除“微黄”图片信息,保证网站内容的纯洁性,积极净化网络环境;营造网络新风,维护网络秩序,形成透明开放的网络氛围,构建长效的文明上网机制,让“微黄”图片远离文明办网,确保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网民文明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