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承诺2020年前将在建筑节能行业投入1.5万亿元,参与其中的企业和投资机构在掘金的道路上机会和挑战并存。
还记得电视剧《奋斗》里的陆涛吗?作为“80后”房地产开发商,这位主人公曾希望打造一座集新颖设计、精致构造、节能环保于一体的梦想中的完美“大房子”。从某种程度上说,陆涛的理想也折射了许多人关于房子的种种期盼。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作为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8亿平方米的建筑大国(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总和),目前大部分建筑均属高能耗建筑,节能建筑不足10%。
据统计,中国的建筑能耗现在近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耗的30%左右,仅次于工业能耗,是交通能耗的4倍;每年新建建筑使用的实心黏土砖约毁良田12万亩;物耗水平较发达国家钢材高出10%-25%,每立方米混凝土多用水泥80公斤,污水回用率仅为25% 。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这一串惊人数字背后国家近些年对建筑节能的高度重视和政策、资金扶持;相关行业机构及协会也忙着集合各路专家制定更具可行性、可量化的标准;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准备或已经将节能减排作为强化自身品牌的重要“旗帜”;诸多和建筑节能相关的企业也积极研究如何将实验室技术更好地推向市场;而投资界也为迎接建筑节能的“黄金时期”忙得不亦乐乎,风生水起。
时势造英雄。在建筑节能这场蕴藏巨大商机的“角逐赛”里,哪些行业将是需要企业家们投入更多智慧、勇气及耐力的领域?还有哪些企业将有机会成为资本与市场追逐的“创业明星”?
任何中国的事都是大事。随着近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年建筑量已经达到20亿平方米以上,中国城乡既有建筑已达430多亿平方米,相当于全球每年建筑总量的40%,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既有建筑中95%属不节能建筑,即使是新建筑,也有90%以上仍属于高能耗。这种现象直接导致的问题是,中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8%。
无论是顺应国际社会的环保呼声也好,还是从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大势考虑也好,中国政府已经表明了节约能耗势在必行的姿态,国务院办公室和建设部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用建筑的指导意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等法规文件。并在2006年2月发布的建筑节能管理条例中专门列出“第六章经济激励”,从财政专项资金、优惠贷款和税收优惠三个方面对建筑节能给予支持。
有了政府的力挺,风险投资商也开始挖掘建筑节能领域的投资机会。上海英硕、挪宝新能源、兴业太阳能、惠德、佩尔优等公司先后获得了来自天泉投资、青云创投、Cathy Way、SIIS Investment、中国环保基金、西门子投资基金等机构的投资。
1.5万亿元的政府投入必将撬动一个更大的建筑节能市场,蛋糕虽诱人,但升级改造旧有建筑市场的过程必然需要参与其中的企业和投资机构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挑战中前行
早在30年前,许多发达国家就开始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及住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绿色建筑挑战”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能源、资源最少;美国还成立了绿色建筑理事会(USGBC),德国有号称蓝色天使标识(BLUE ANGEL)的相关技术、产品认证体系等。
中国的绿色节能步伐也没有停止,早在2005年建设部就下发了《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要求各地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做好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四节”工作。根据北京市有关规划,从今年起,新建住宅及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将全部按照50%的节能率设计建造,到2010年,全市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设计、建造的节能率将达到65%,20%-30%的既有建筑将完成节能改造。
不过,据相关专家调研发现: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每平方米建筑仅采暖能耗约为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而热舒适程度远不如人。另外,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及市场监管方面的漏洞,部分建筑商并未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据《南方日报》报道,目前仅广东省就有九成建筑节能标准不达标。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执委会主任张雪舟告诉记者,目前在推进节能建筑理念时存在两大主要瓶颈:第一,国内有充足而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但不少依然处于实验室阶段,实现商业化产销仍比较困难;第二,很多开发商虽然积极响应建筑节能号召,但由于考虑其建筑成本因素,再加上对新产品及新技术需要一个学习、认知的过程,他们的实际操作相对谨慎、迟缓。
“目前国内房地产开发商的设计、建筑水平参差不齐,一般情况下有实力、有品牌的开发商在建筑节能方面做得更好一些;一些初具规模并有志在行业中树立品牌的中小企业也会在这方面下功夫;其他也有一些开发商则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减少对建筑节能的关注。”当代节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音表示,“作为建筑商,需要提高企业的责任感与自觉性;政府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符合国情的相关建筑节能鼓励政策。市场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风向标。”在陈音看来,如果国家在税收、财政方面给予开发商在建筑节能方面适当的支持与鼓励,同时给购买绿色建筑的消费者适度的优惠政策,这样建筑节能领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与上升空间。
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建筑耗能将达全社会总耗能的40%,而中国还将要完成300亿平方米的建筑,如果没有有效的节能导向,那么预计耗能将达到11亿吨标准煤,约等于4.5个三峡发电站的年发电量。因此无论是既有建筑还是新建筑,节能环保都将是中国建筑势在必行的方向。
投资仍有机会
“建筑节能主要包括四大领域,即降低建筑能耗、提高机电和设备效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现代化节能系统。”从建筑商的角度来看,陈音表示其中降低建筑能耗在建筑节能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如利用自然通风解决建筑中的通风、排热问题,此外还包括墙体保温、空调能耗等。
建筑物本身如何才能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让我们以当代置业开发的楼盘北京当代万国城为例,其冷暖及通风系统、维护系统、外墙系统、内墙系统、屋面系统、遮阳系统等均采用了节能环保设计,如置换式新风系统使建筑冷暖与通风的能耗只占到传统方式的40%;外墙则采用外保温方式,保温材料采用热传导系数不大于0.04w/mk、厚度为100-120mm的苯板,这种建筑保温方式不仅不占用室内空间,而且较之普通使用的内保温方式保温性更好,它可以让墙体免受外界不利气温的影响而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不容易被破坏;并且其可调式外遮阳设施,与采用内遮阳相比制冷能耗降低了83%-88%,最大制冷功率降低了71%。
在资本市场上,建筑节能板块的投资机会大致被细分为三类:一是建筑新能源,涉及该领域的上市公司主要为光伏玻璃和幕墙生产企业,如生产光伏玻璃的南玻A、金晶科技、新华光、耀皮玻璃、彩虹股份和生产玻璃幕墙的方大A、中航三鑫;二是环保节能型的建筑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制造企业如北新建材、烟台万华、红宝丽,保温材料制造者海螺型材,化工新材料制造企业双良股份;三是智能建筑设计或节能系统设计,如同方股份和泰豪科技。
随着今年7月政府拨款100亿元启动160亿元建筑节能市场,7月6日建设部、财政部同时发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和《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实施方案》,业内人士认为建筑节能领域中的公司必将从中收益,尤其是保温材料供应商、太阳能企业和节能灯具制造商。
而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开始紧盯建筑节能领域。北京佩尔优科技有限公司早在2003年2月就获得了青云创投旗下“中国环保基金”的百万美元投资,2007年6月又获得了来自获西门子创投(SVC)的第二轮风险投资。此外,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上海英硕聚合物材料有限公司、挪宝新能源集团、惠德时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主攻建筑节能领域的企业也纷纷获得风险资本的青睐。其中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已经与2009年1月13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并创下了上市7个月股价爆升2.7倍的业绩。
VC偏爱综合节能技术
作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人往往首先从商业模式及升值空间的角度来考量企业,投资价值是否最大化是他们极为关心的一个话题。
“在建筑节能方面,这几年来我们看了太多的项目,也有不少企业希望获得投资,其中不乏一些在某一细分领域里做得数一数二的公司。”青云创投合伙人张立辉告诉记者,“比如在建筑材料方面做轻体砖的公司,还有做太阳能光照系统、水处理系统以及空调变频技术的公司等等,但我们在投资时非常谨慎,一般会站在产品和服务对用户来说是否价值最大化的角度,优中选优来进行投资。”目前青云创投已经投资的企业做综合节能技术与服务的比较多,“因为它们为用户提供的节能效率更高,一般可以达到40%-80%,而普通的单个节能项目往往低于这个数字。”
张立辉表示,目前国内在建筑节能领域有很多先进的技术,但作为投资人,更看重商业模式,技术强但商业化应用价值不高或有限的公司就不会去投,“不过这并不是说这些技术或者企业不好或者没有投资的必要。建筑节能是一个整体概念,从整体设计,到建筑材料,到每一件物品及每个人的使用等等,每个方面或细节都需要节能环保的概念或意识融汇其中。但从投资人的角度,我们更偏爱那些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核心技术、优质客户及稳定现金流的企业。”
据了解,目前国内建筑节能领域以单一细分行业,如变频技术、节能灯、轻体砖等为发展方向的企业获得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还比较少,相反以综合节能技术与服务为主的企业获得投资的几率会高很多。
以佩尔优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作为中国目前先进的水蓄冷技术提供商和中央空调水蓄冷解决方案提供商,佩尔优早已实现向合同能源管理(EMC)的商务模式转型,从事各种建筑物的综合节能工程及各类工业企业的综合节能改造工程。
今年8月获得青云创投2500万美元风险投资的上海挪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也是一个综合节能的典型案例。该公司主要提供地源热泵技术与服务,将建筑中的制冷、制热、热水供应系统整合起来,不仅减少了燃油燃气的使用,热水供应系统也不再需要锅炉房等大型设备,一切问题仅需几台或十几台对开门冰箱大小般的机器组合起来便可轻松解决,而整体节能效率据称可高达75%。目前,不少大型酒店、连锁集团、办公楼、医院等都已成为了上海挪宝的客户。据上海挪宝创始人孙国平透露,2008年上海挪宝净利润2000万元,今年预计利润达到1亿元。
由此看来,企业若想得到投资机构的青睐,还必须在提高整体节能效率及消费者商用价值最大化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