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哲理性思考

2009-02-05 06:18刘焕梅杨柳青
科教导刊 2009年23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审美

刘焕梅 张 迪 杨柳青

摘要从“审美”到“审丑”体现了现代人尽管征服了自然,获得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但情感却在萎缩,人在其单向性中迷失了自我而被遗忘。而现代艺术就是一种“审丑”的艺术,一种反向性艺术,不再高举“美”而指向“丑”,本文即是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做的分析。

关键词现代主义 审美 审丑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

现代主义艺术是一个“主义”繁多的现象,如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等等名目繁多。每个“主义”都有区别于别的“主义”的风格面貌,如野兽派颜色的单纯性、平面性;立体主义对结构的解析:未来主义对速度之美的表现。因此,现代主义艺术具有明显的风格性与代表性。现代主义艺术的昙现性,流变性,短暂性体现在艺术形式上是风格的多样性、先锋性、前卫性。它是艺术的一半,而现代主义艺术的另一半是永恒与不变。对现代艺术的评价,不能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而应以整个世界的终极价值为参照。

西方的工业文明在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及欲望时,人的精神却在发生降解;由理性主义降解为非理性主义,由历史乐观主义降解为历史悲观主义,由赞美生命到赞美死亡,由审美到审丑。在技术主义扩张的时代,生命的意义,信仰和思维面临深重的危机。毫无疑问,在个体处于尖锐的人与物,人与世界分离,人在有限与无限之中缺乏中介时,除了宗教,只有审美才能将分离的世界整合起来,在绝对价值的虚无中给人以希望和路途,给人以肯定的方式。既然不能是超验的神性,就得肯定生命感性。因此西方美学不得不出来填补价值的空虚。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是反传统,反美学的艺术,但反美学并不意味着现代艺术就丧失美。现代艺术既包含柏拉图所说的给不确定者以确定,必然包含着给确定者以不确定。对艺术本源的不同认同会产生不同的艺术现象。

传统的写实主义认为外部世界才是艺术的绝对本源和终极本体,即摹仿说,摹仿说起源于柏拉图,但摹仿作为一种摹仿观念并非始于柏拉图,艺术在柏拉图眼中只不过是影子的影子,模本的模本。亚里士多德在批判柏拉图理念的基础上建立起他自己的摹仿论——现实世界是真实的,艺术不仅是对现实真实的摹仿,更是向现实世界的自由迈进。中世纪艺术不仅是对自然的摹仿,更是对心灵的摹仿,心灵与自然皆上帝所造。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并非是对所有现实世界的摹仿,而是有选择的,是“想像性”、“完美性”、“艺术性”的摹仿。17、18世纪摹仿说仍然是美学的基本论题,直到19世纪摹仿说精神仍笼罩整个艺术。因此,在翻阅西方艺术史会发现,摹仿说作为古典艺术本源持待了近两千年,在艺术表现上也就是传统写实主义。在19世纪后期,西方传统写实主义出现了“盛极而衰”的迹象。这一变化来自于印象主义的出现,但严格来说印象主义仍遵循的是写实主义原则,直到塞尚在绘画的本体上重新理解绘画艺术(透过对象的外表,揭示出对象内在带有普遍性,永恒性的结构形体,即圆柱体、球体和锥体)才真正开启了现代艺术之门,塞尚也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毕加索在塞尚的起点上不断探索和表现,把塞尚的回到事物中的结构推向了新的形式空间。如果说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在结构上是对传统艺术的颠覆,那么杜尚则用“非理性”的方法去解构艺术的观念,并开始探索运用材料的问题,传统艺术也开始了从架上走向了架下的装置艺术等。现代艺术也更彻底的否定了传统。从装置艺术,集合艺术的材料选择上看,对艺术观念的解构是对传统与现实的否定与批判。这种否定与批判正好切中了现代西方社会问题的要害——精神在神性被抽走后的虚无主义,现代主义艺术的审美主义作用就产生了。艺术代替了宗教成为人的精神乐园,成为有限无限超越性的中介。这正是荷尔德林所言的“人诗意的的栖居于这片大地”的本真含义。

现代艺术是一种“审丑”的艺术,一种反向性艺术,不再高举“美”而指向“丑”,如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的形象、达利《记忆的永恒》中亳无硬度的怀表,杜尚的《泉》及各种以形形色色的工业废品为材料的装置艺术等。从“审美”到“审丑”体现了现代人尽管征服了自然,获得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但情感却在萎缩,人在其单向性中迷失了自我而被遗忘。“丑”进入了美学,“丑”成为了艺术中的“美”,但这“丑”是经过艺术家审美体验的,凝定了对丑恶现实和人性中丑恶一面的批判与否定。艺术家以“丑”的意象揭示人类的处境,从而将人被异化这一现实撕开来,在精神世界引起震撼。人类开始了反思。正如阿多诺在其《美学理论》中认为,现代艺术的审美是现代社会灾难的产物,也是对未来不幸的预感,它在绝望之中给现代人痛苦的灵魂以拯救的希望和慰藉。

综上所述,现代艺术的伟大之处在于对传统艺术告别之后的彻底否定而垂构了一个现代艺术史,现代艺术在失去“自我”的传统艺术中找回到了失落的“自我”。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审美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论乔治?鲁奥朴素、真诚的绘画态度形成因素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现代主义复兴